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节奏与家庭规模

生活节奏与家庭规模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节奏与家庭规模在近百年前,马克斯·韦伯就预见到削弱家庭权威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增长。可见,与社会、经济、科技的趋势相一致,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因其超高的稳定性要求得不到满足而逐渐解体。但是休闲有时与“炫耀性消费”难以区分。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认为是相对所得及炫耀性消费的作用。

生活节奏与家庭规模

在近百年前,马克斯·韦伯(1978)就预见到削弱家庭权威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增长。从内部讲,与经济手段数量上的增加相联系,能力与需求的分化亦逐渐发展。随着人生机会与机遇的数倍增长,个人越来越不满足共同体所强加的固定的、无区别的生活方式的约束,他越来越渴望塑造自己的个人生活,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自己能力带来的果实。从外部讲,各种竞争着的社会机构的干预促进家族的瓦解,原因之一便是要从个人纳税者身上搜刮更多的财政收入。这些促使家庭解体的趋势的常见后果,首先是在继承问题上和子女结婚时,家庭共同体的分裂与日俱增,使家庭的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致对个人而言,加入到一个大家庭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个人不再得到家庭及家族群体的保护;相反,他受到政治权威的保护,后者在其管辖范围内行使强制性管辖权。其次,家庭与职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家庭不再是一个共同生产单位,而是一个共同消费单位。此外,个人从家庭之外接受其全部教育,这些教育是由学校、书店、剧院、音乐厅、俱乐部、会议等形形色色的事业提供的。”

可见,与社会、经济、科技的趋势相一致,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根本上与时间价值的变化有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因其超高的稳定性要求得不到满足而逐渐解体。在中国云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走婚形式和“一妻多夫”的家庭,主要与那里的生产方式有关。而从传统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是因为社会从农业的生产方式进入了工业的生产方式。DINK家庭的出现,则更是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快节奏、高成本以及闲暇(或休闲价值)对婚姻模式的塑造,它的盛行几乎就是为了适应灵活地变换工作地点和住址的需要。美国家庭的组成,在1970年,结婚而有孩子的家庭、结婚而无孩子的家庭、有孩子的其他家庭、其他没有孩子的家庭、独身者以及其他无亲属者,分别占40.3%、30.3%、5%、5.6%、17.1%和1.7%;到了1995年,这些比重变为25.5%、28.9%、9.1%、6.5%、25%和5%(曼纽尔·卡斯特,1997),结婚而有孩子的家庭减少了14.8%。

快节奏的工作给现代人带来了压力,因此作为平衡,休闲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休闲,不同于无所事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任何活动,只要是个人选择的,并使其在活动中得到自由感受的,都可归于休闲范畴。休闲是从工作和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是为了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慧,包括放松、娱乐和个性发展三个层次,其中个性发展是最重要的,通过阅读、旅行、教育等来发现真我。但是休闲有时与“炫耀性消费”难以区分。凡勃伦(1983)分析“炫耀性消费”显摆和产生的恶感(妒忌必不满),尖刻幽默地争辩道,“有闲阶级”的金钱竞争(即不断追随上层阶级)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财富只能解释快乐差异的2%。在温饱小康之后,所得增加并不能增加整个社会人民的福祉。但若钱多不能增加快乐,为何人人还在拼命赚钱?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2005)认为是相对所得及炫耀性消费的作用。不是吗?你要有比我豪华的汽车,我要有比你宽敞的房子,彼此竞争。一席几千元的菜肴,吃起来比一席几百元的好不了多少,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