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司的演化

公司的演化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司的演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们有许多公司,包括像四通、联想那样的“排头兵”,基本上都是以代理起家,走的是贸—工—技的路子,这是一个跟师傅学艺的过程。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几乎同样又一次演绎了在国内市场走过的路程。在全球化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大变。但是无论如何,经过近十年的打拼,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具备了走向全球市场的潜能。

公司的演化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们有许多公司,包括像四通、联想那样的“排头兵”,基本上都是以代理起家,走的是贸—工—技的路子,这是一个跟师傅学艺的过程。随着代理商对上家厂商巨额利润的发现,便纷纷走上开始模仿,进而研制自己产品并直接打入市场的道路。一开始,这种依赖模仿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由于其质量、性能、服务等各种原因并非一帆风顺,但所幸的是,这些由代理商演化而来的企业,“正好赶上了需求大爆发,产品尽管稚嫩和脆弱,但生逢其时,肥沃的市场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正好允许它们生长、改进”(孟庆祥,2007)。起初一段日子因为商品短缺,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接下来,“随着市场的拓展,产品也不断升级,从单一的产品向相关产品延伸。”“与此同时,公司的组织、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每当调整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方式时,公司就跃迁到一个新的阶段,以迎接新的竞争和挑战。”

这就说明,今天坐进排行榜的大公司,正是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环境,由初级的状态发展而来。其中也透露出企业命运的一些密码,它总是在调整、转型以适应变化——包括在所有制上、政策上、技术上、市场上、内部管理上各个方面。比如我所知道的20世纪80年代浙江有两家生产录音机的厂商,其中的一家技不如人,但它生产的产品适应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消费时尚,价格也便宜,结果产品大卖,企业因此积累起资金实力,能够在后来搞技术升级。相反,开始技术相对较好的一家由于市场定位不准,它的产品价格贵,技术对于市场而言“超前”了,企业反而栽了。又比如国有企业,这一路过来,改革也不曾间断过,现在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流行采用行政手段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或者通过引进外方股东结成战略伙伴,以提高安全系数

可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它就一定会去寻求和开拓更大的市场——不管这是地理上的还是制度上的。企业的发展先天需要贸易,进而是选址的自由。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几乎同样又一次演绎了在国内市场走过的路程。先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量出口商品,这中间频频遭到反倾销和反侵权诉讼,吃了许多亏,于是国家加入WTO,学习用游戏规则互相制约。一直到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又开始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企业被逼得进行调整、升级和走出去。这时谁能运用在产业中创造高于平均经营业绩水平的三个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迈克尔·波特,1985),谁就能绝处逢生,战略突围。在全球化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大变。成本优势不能只是与本地市场去比较,要看有没有国际的竞争优势;标新立异更是复杂艰难,企业凭什么去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眼球从而获得他们手中的货币选票?目标集聚则是在大市场中做好细分市场,需要企业具备核心竞争能力。

然而,可以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于我们的企业,尽管机会迭出,但道路坎坷。在国内,因各地行政分割,统一大市场的发育甚至还不如欧盟国家之间实现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重复投资、布局零散、产业同构的现象随处可见,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拖累和掣肘。如与美国国内市场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从经济的角度看,西欧各国的相似性要大于美国各州。美国绝大多数州没有钢铁工业,没有汽车工业,也不种植小麦,它们要向其他州或国家购买这些产品。而西欧国家通过补贴和保护主义,往往可以拥有自己的钢铁、汽车、乳品和农业部门。美国国内的自由贸易允许不同的州及地区可以高度专业化,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经济特色:如果拥有更为自由的经济环境的话,西欧各国也会走上相同的道路”(泰勒·考恩,2002)。在基础产品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贸易和专业化会导致地理上的集中。而我国各省的产业结构相互雷同,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公司生产基地和总部都得被束缚在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不得越雷池半步,不得迁址,这肯定不利于企业在更大的市场中配置资源。

国内市场一方面因为行政性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内需增幅有限,于是,走出国门就成了一些企业的现实选择。这中间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不仅仅是质量低劣的产品形象阻碍了中国品牌的发展,许多企业不是以自己的品名出售而是仍然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而且几乎与此同时,当大量出口加工企业凭借低成本展开价格竞争时,又马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低端产品的竞争。但是无论如何,经过近十年的打拼,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具备了走向全球市场的潜能。其中,作风较严谨、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一些企业,比如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啤酒制造商青岛啤酒、家电制造商海尔、电信巨头华为和汽车制造商奇瑞,以及在接下来的5年左右时间里,有望脱颖而出的第二组竞争者(电子制造商TCL、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汽车制造商吉利和华晨以及空调制造商格力和美的等),它们似乎正在重走当年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的崛起之路,期望能实现从低质低价的无名小卒到声名显赫的世界品牌的飞跃。听听TCL董事会主席李东生的心声:“过去我们创造了一个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品牌,但是近些年我们认为走向国际市场才是终极目标。”2006年,TCL全部的60亿美元收入中有57%来自海外市场,它仅在印度就设立了20个分公司和100个售后服务站,构筑了2 700个分销商渠道并拥有7个战略合作伙伴。同样,海尔通过利用本地偏好来设计产品和进行市场销售,它拥有8家海外设计中心,针对巴基斯坦人习惯于一次性清洗大量的长袍状衣物,海尔研制了超大的洗衣机,结果在该国市场份额中超过了20%;在美国,海尔的微型冰箱也占了30%的市场份额。它还在巴黎街头、东京银座、纽约时代广场、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湾以及迪拜等全球户外广告的黄金地段竖起了巨幅的海尔广告牌,赞助类似MTV亚洲奖这样的活动,这种策略产生了效果,2006年其海外销售总额达到33亿美元。这都为我们展示了企业发展的令人鼓舞而略带神秘的一角。

同时,我国还有了一大批如赫尔曼·西蒙(1997)所称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平时不在大众的视野之内,但在某一专注的领域里却做得相当好。对这些企业来说,真正重要的在于随着全球化,专注于产业细分,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中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它拥有全球46%的标准集装箱市场;“比亚迪电池”取得了全球72%的手机电池市场份额;振华港机占领了35%的港口起重机械市场;河南瑞贝卡已是全球假发市场上的行业老大;内蒙古金河集团发酵法生产金霉素全球第一,占市场份额70%以上;好孩子童车在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31%。

当然,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尽管我国企业已尽全力集中于制造领域,在别的领域我们却还很落后。跨越这一步难度更大。过去,最富有的人拥有了土地、石油、制造这样的资源,而现在,比尔·盖茨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他真正拥有的是什么呢?他控制了一个知识的程序、一个规则,这个程序和规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遵循着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演进轨迹。今天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具有象征价值的文字与电子数据的生产、营销和发送工作。广告、大众传媒、购物指南、保险单、证券、投资信息以及法律见解等各种可销售信息,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世界的各个角落,经文字处理过的这些承诺、建议和观点已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产品。这表明了一些企业生产和产出及其价值的形式,开始从实物型向服务型(知识或无形资产)转变。这些产出以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信号等形态出现,它们不一定是最终产品,可能是中间产品,甚至只是转移过程中用来作为投入品的产出(如用于生产过程的专利)。与此同时,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方式也逐渐从层级结构的组织朝着平面的网络化组织转变。全球的顶级企业无不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包括空间的和竞争力上的),它们的经营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商业竞争领域,它们的竞争力既来自经验也来自创新,进入了商业精神、社会文化、制度标准、品牌信誉等文化与技术含量高以及无形资产比重大的高端经营范畴。

假如从品牌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定义企业,那么,中国至今尚缺乏长寿的和伟大的企业。也许这是一国经济发展不能逾越的必然过程。中国企业诞生和生长的时间都还较短,尽管已经经历了密集的折腾、试验、彷徨和变革,西洋的、苏联的,加上老祖宗的,十八般武艺也都拜过学过了,然而企业怎么样才能变得真正强而伟大起来,已成了这个时代最需要认真“知行合一”的事情。

有许多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都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法。这当中的确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更多的却是专业知识的局部性表达。实际上,每一家企业的问题都各不相同,就像去医院检查,每个人都需要找不同的科室大夫,有时还需会诊才能对症下药。表1.1描述的是传统企业的特征以及正在出现的若干企业的新特征。现实中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具有全部的旧公司特征或全部的新公司特征,它会包含其中的一部分,成为新旧特征的混合体,它有得有失,有变革的重点,以便应对环境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调整。

表1.1 21世纪公司可以引入的若干新特征

资料来源:根据杰里·约拉姆·温德(1997)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