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期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期管理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3.2 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自招聘新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直至其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组织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它涉及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制度,是相当不容易的。1)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组织与个人相互测试和相互考察的时期。

8.3.2 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期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自招聘新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直至其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组织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它涉及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制度,是相当不容易的。其中既包括针对员工个人的,如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员工自发地扩充技能,对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予便利等等;同时也包括针对组织的诸多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规范职业评议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升迁制度等等。

在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工作有:职业路径;职业评议;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知识、技能更新方案;工作—家庭联系;职业咨询;退休计划等等。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管理中,应注意把握如下步骤:一是确定或再次确认目标职位的必需的能力及最终行为,并定期进行检查;二是进行需求分析比较,共同考察个人及其目标职位;三是将自己的职业期望、发展需要及目标职位要求与组织的职业管理协调起来。当有环境保证时,要正式制定出职业目标,或修正它们;四是不断提高自己。明确自己为目标取得进步所需的行动(工作、教育、培训经历);五是制定职业自我管理蓝图活动的计划。这是一个绘制时间导向型蓝图或图表来指导个人的过程。

1)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20~30岁)

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组织与个人相互测试和相互考察的时期。组织希望通过对员工进行一段时期的观察和了解,再尝试给特殊的人才安排特殊的职业通道。这一时期的关键是找准位置,打造优势,胜任岗位。进入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个人需要经历由自由人向组织人转化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学会在组织中如何工作、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充当好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接受组织文化并逐渐融入到组织中去等,即如何进行个人早期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在职业生涯早期实践中,先要做好进入职业生涯的思想准备。在谋取选定的职位后,要正确认识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个人特征,并克服职业生涯早期存在的问题。只有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文化的冲突,才能调整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职业阶梯。

在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习惯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在早期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生涯观,把握准职业方向,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具体说来,早期职业生涯管理,应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识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个人特征 在这一阶段,个人还是职业新手,一切都还在学习、探索之中。他们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这种心态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向上,以求发展。但由于年轻气盛,难免会表现出浮躁和冲动,表现在职业工作上是不愿从小事做起,很少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高自己的实力而低估他人;工作出现失误时,只会找客观原因,而不愿找主观因素;在工作团队中,由于个人争强好胜,可能会危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职业生涯早期,通常是个人处于单身向组建家庭过渡的时期,家庭问题相对较少,任务较轻。但由于开始组建家庭或有了孩子,不可避免地产生处理同配偶的关系和承担抚育孩子的任务问题。这一时期家庭的责任使员工自我意识逐渐削弱,家庭观念增强,逐步学会处理好家庭关系,开始具有养家的动机和责任心。

(2)做好思想准备 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并不是自己喜欢而且想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干好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深远影响。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水厂擦地板,当时他就决定一定做个最好的抹地工人,结果第二年就被升为副工头,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军事家、政治家。要记住:任何职业与企业所谓的优劣好坏,都不是绝对的或永久不变的。对于自己选定的职业,应当充满信心,只有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才会有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要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要有做一名出色雇员的信心,要更好地接受组织文化和组织价值观,及时融入组织团队。

(3)尽快适应组织环境 任何一个已经存在的组织,都会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结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正视现实,又不能主动介入人际关系的是是非非。学会把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智慧用于完成组织的工作上,免得因为那些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人际纠纷浪费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4)处理与组织文化的冲突 个人进入组织后,应积极地了解组织的内外环境和文化,了解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找到组织文化与个人潜能、价值观等的差距,并从自身出发,在思想认识、情感上以及工作行为上承认、认同和接受组织文化。

(5)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你初到工作单位站稳脚跟,有助于个人与单位其他员工融为一体,有助于自己工作的起步与发展。此外,你还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品质、正直的为人、出色的工作成绩去建立更深层次的长期印象。

(6)确立职场必备的五个要素 我们正处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同时也是瞬息万变的年代,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如人生一样会发生许多变化,对此个人的意识和感知不能加以预料。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掌握职业生涯中必备的五个要素——信心、能力、沟通、创造、合作,来给予自己一份光明的前景和永不言败的信心。

(7)获得职场晋升 晋升是每个献身职场的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因为通过晋升,可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声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薪水、更多的职权,可以控制和驾驭更多的人和事。为此,必须摆正心态,少说多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帮助上司提高绩效。

2)中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31~50岁)

中期职业生涯阶段,正是人到中年时期,应该以更加实际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以更加豁达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禀赋。如职业目标过高,就要降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如果组织缺乏合适的机会和岗位,而个人又有能力,就可以考虑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如发现领域不合适,就需要重新发现自我,更换合适的职业生涯领域。但是,一定要十分珍惜自己选择的伟业,绝不能轻言放弃。

中期职业生涯正是一个人的任务最繁重的时期,职业发展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各种危机和困难不断加大。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与社会一同进步,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保持领先地位。个人必须行动起来,将压力化为动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能远离困境。

中期职业生涯是人生负担相对比较重的时候。越是负荷重,越是应该科学应对,否则,伤害了身体,也等于损害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压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具体来说,中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博得上司的好感 在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恰当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能博得上司的好感、赏识和帮助,有利于做好工作,取得进步。因此,要表现出虚心和虔敬;在上司陷入困境时要雪中送炭;不要流露出对上司的不满;适度恭维;对上司表示仰慕;和上司站在一个阵营;对上司表示崇敬;和细致的上司相处,也要表现得细致周到;早到;不要过于固执;苦中求乐;立刻动手;谨言;亦步亦趋跟主管;荣耀归于上司;保持冷静;别存在太多的希望;有足够的决策力;资讯丰富。

(2)与上司相处的八大原则 了解上司的为人;注意等级差别;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流泪;忠诚;及时完成工作;敏感上司的动机;小处不可随便;要有团队精神。

(3)协调好与同事的关系 物质上的往来应一清二楚;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4)赢得下属的信任 和下属保持沟通;增强员工的满足感及归宿感;指示清晰;批评要客观冷静。

3)后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51~60岁)

在后期职业生涯,个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家庭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及时地了解这一阶段已变化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特征和避免劣势特征,发挥余热,更好地促进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当进入后期职业生涯阶段,个人的年龄一般都在50岁至退休年龄之间。由于职业性质及个体特征的不同,个人的后期职业生涯阶段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也会有明显的差别。这一阶段,个人职业工作、生活、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与以前不同的变化,并呈现出某些明显的特征。

家庭境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上升,怀旧感增强。进取心显著下降,开始安于现状。权力、责任和中心地位下降。但优势尚存,仍可发挥余热。相比之下,尽管进入后期职业生涯阶段的雇员在体能、智能方面已明显下降,在职业工作中处于次要地位,可是他们仍然有其优势存在,如在长期的职业工作中练就了娴熟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具有处理工作中各种复杂的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能力和经验等等。

因此,进入后期职业生涯的雇员,特别是直销企业的员工,不必太注意年龄的限制,完全有条件凭借自身的经验、技能和智慧优势,担当良师的角色,继续在职业工作中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

后期职业生涯阶段,有一个为退休做好准备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生理技能衰退及其所导致的竞争力、进取心下降的客观现实,应另辟新径,寻求适合自己的新职业角色,以发挥个人的专长与优势。从实际情况看,我们有许多老同志重新加入直销行列,并且工作得很来劲,业绩也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