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现实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现实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国第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凝聚政治智慧与思维创新的一次崭新探索;江西也迫切需要这一历史契机,努力发挥生态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为目标,走出一条带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现实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国第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凝聚政治智慧与思维创新的一次崭新探索;江西也迫切需要这一历史契机,努力发挥生态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为目标,走出一条带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的、必然的选择,具有下列四大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其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越冬白鹤的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规划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作为全省的主要支柱产业聚集地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区建设,对于江西省推进工业化,实现进位赶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全省经济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主要是重工业,而且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以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为主,从现实情况看传统产业大都具有“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三个特点,环境友好性程度较低。

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有助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二、开创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以湖为核心加强综合开发与治理,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随着环湖经济的发展,大湖流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外湖体污染的案例屡见不鲜。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使得美国政府斥巨资对五大湖水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并希望能够恢复五大湖的生态原貌。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近百万无锡市民生活用水困难,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近年来湖区环境恶化,过度养殖、迅速发展的乡镇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超标排放等导致湖泊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我国131个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有67个。在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中,鄱阳湖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有着中国“最后一盆清水”之誉。但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步伐的加快,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污染型生产企业纷纷向江西转移。由于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还刚刚起步,有些工业园区尚未真正实现达标排放,鄱阳湖水体水质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污染威胁。江西省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2001年,鄱阳湖水质优于三类的占八成,属于三类的占两成,此时的鄱阳湖的确可以被称为“一盆清水”;但到了2006年,鄱阳湖水质全年优于三类的不到六成,属于三类的有两成多,劣于三类的则逼近两成。

对于大湖流域的综合治理,要做到“防、控、治”一体化,重点在预防。将环湖开发与城市群发展相结合,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定位是亲湖性、生态性,突出鄱阳湖作为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优质淡水湖、生物多样性淡水湖的特色;突出鄱阳湖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突出环湖中心城市昌九景鹰建设亲水生态园林化现代城市的特色,其,,态陶瓷城,鹰潭为山水生态铜业城。

鄱阳湖地区处在长江中下游水域聚集口,每年进入长江的水量超过了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总量。鄱阳湖流域的水多水少、水好水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国家提出鄱阳湖是中国最健康的湖泊,因此,在鄱阳湖环湖流域的开发更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全国其他湖区综合开发和治理发挥示范作用,为中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

三、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6个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地区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中部地区却成了“被遗忘的区域”,国家先有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后有“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导致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也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形成了“中部塌陷”。

2006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关于在中部地区建立“十字”区域经济网络的构想倍受关注。所谓“十字”就是由长江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沿线经济带构建起的十字形经济带,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联,6,“”“十字”区域经济网络。武汉城市圈、郑州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圈)、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入围”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这些区域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国”字号,而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圈没有中标,直接牵制了江西争取国家政策的先发优势。2008年末江西提出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历时不到两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规划,这为鄱阳湖地区乃至江西整个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成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四、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根据1987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体现。在具体实践形式上,规划区的建设坚持把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快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生态经济产业化,使低碳与生态经济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脊梁。积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在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发展、适应未来趋势的体制机制和开放环境,努力做到在全省有推广效应、在全国有示范作用、在世界有广泛影响。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广生态文化,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应有贡献,有助于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