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分析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分析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2.3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分析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 000到3 000美元的跨越,将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为江苏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00万人,每年转移农村人口120万人。到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8%。

5.2.3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分析

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全国人代会上,胡锦涛、江泽民同志先后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明确要求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和中央对江苏的发展定位,江苏省把“两个率先”确立为本世纪头20年奋斗的总目标,即2010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 000到3 000美元的跨越,将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为江苏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是:

(1)“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在全国领先行列,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治安稳定,生态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的发展目标是:

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左右,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29 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 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结构效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上升到40%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到30%以下,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实现“三二一”排序。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前列。城市化水平达到58%左右。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趋于缓和。

改革开放: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保持全国领先。

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究投入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实现高新技术“双倍增”计划。

人口资源环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4t标煤,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5%左右,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0%,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公共服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完备,社会预警应急体系健全。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例提高到4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基尼系数保持在0.3~0.4之间。基本实现城镇人口每户家庭居住成套住房,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的程度明显提高。

(2)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

根据远景发展目标的预测,到2020年江苏省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是:

———经济发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生活富裕。人民安居乐业,每户居民拥有设施较为完备的成套住房,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部分家庭拥有购买住房、轿车的能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收入分配合理,区域发展基本均衡,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

———环境优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大幅减少,处理率进一步提高,生产环境优良,生活环境舒适,实现生态平衡。

2)主要战略空间的用地需求

(1)“四沿”产业带的用地需求

“十一五”期间,按照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框架,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以沿江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等区域开发,推动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图5.13所示。沿江开发带重点发展大运输量、大进大出的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基础产业群,形成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国际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沿沪宁线产业带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沿东陇海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加工、机械、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建设成全省新兴的加工业生产基地和内外贸基地;沿海产业带重点围绕港口特别是深水港口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造船、林纸、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鼓励、支持和引导沿江地区的产业向资源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实现沿海基础产业新突破。

从产业发展与用地需求的关系上看,沿江和沿海地区主要发展重化工业和大型物流产业,这种产业类型对于土地的需求特别旺盛。沿东陇海线的产业用地需求相对少一点,沿沪宁线的产业对于用地的需求最少。因此,“十一五”期间全省产业用地的空间配置要重点保障“四沿”地区的需求,特别是要保障沿海和沿江产业带的需求。

(2)三大都市圈和主要城镇轴的用地需求

目前江苏城市化率已达到51.9%,根据国际经验,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的发展阶段。大量的农民将从农业和农村转到非农产业和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松动,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将变成以市民为主体的社会。“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00万人,每年转移农村人口120万人。如图5.14所示,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的建设,加快南京至上海的区际快速轨道系统建设,促进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融合,构建沿江城市群;推进东陇海城镇轴和沿海城镇轴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市群和城镇轴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配套,便捷交通网络相连接,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等绿色空间相间隔的城市化空间格局。到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8%。都市圈的建设要求建设用地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聚,保障城市群和城镇轴框架的形成。

img251

图5.13 江苏省产业空间布局

img252

图5.14 江苏省城镇体系框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