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油在当今的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有利于联合各个石油大国的力量,增加在世界石油市场的话语权,维护自身的石油权益。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迅速,1970年其经济总量为639.65亿美元,到2005年为14 431.01亿美元,增长了近23倍。一些石油输出国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非石油产业,以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

第五节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石油在当今的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输出国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走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把石油和石油出口占总出口50%以上的国家列为石油输出国[12],其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占据了多数。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1年9月14日,其目标与宗旨是“协调或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确保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石油消费国有效、经济、规范的石油供应,保证产油国的稳定收入,以及保证石油工业投资者的公平合理的资本收入[13]”。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有利于联合各个石油大国的力量,增加在世界石油市场的话语权,维护自身的石油权益。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有拉美、非洲、亚洲国家,但大部分是中东国家,目前包括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加蓬曾一度是OPEC的成员,但分别于1992年(厄瓜多尔)、1994年(加蓬)退出了该组织。其他的石油输出国包括阿曼、巴林、文莱、安哥拉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他们控制着世界石油产量与出口的大部分。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迅速,1970年其经济总量为639.65亿美元,到2005年为14 431.01亿美元,增长了近23倍。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丰富的石油资源支撑,2005年OPEC原油储量为9 042.55亿桶,占世界原油储量的78.4%,年原油产量为30 673.3万b/d(桶油当量/日),占世界原油产量的42.7%,石油出口为22 773.5万桶,占世界石油总出口的50.9%[14]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石油资源的出口作为获得和积累资金的来源,以石油开采为主,促进石油提炼、石油化工工业和其他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以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

(1)大力发展石油工业,促进石油生产与出口。一些石油输出国注重对石油资源有计划的开采,通过扩建和新建炼油厂,提高炼油能力。如尼日利亚在1965年以后,就分别在哈尔科特、瓦里和卡杜纳建立了三个炼油厂,年炼油产量大增。整个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炼油能力发展更是迅速,从1970年的每年351.49万桶,增长到2005年的904.88万桶。除此,这些国家还大力发展石油深度加工,提高出口石油附加值,大力发展石油相关工业等。

(2)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促进本国非石油产业发展。一些石油输出国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非石油产业,以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如大量发展轻工业,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要;重视发展钢铁、金属冶炼、水泥等重工业,为本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石油输出国也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大部分石油输出国所处地理位置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环境恶劣,很不利于农业生产。这些国家便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垦荒、兴修水利、发放涉农贷款,实行价格补贴,促进农业发展。但有的国家也存在着“重油轻农”的现象,如20世纪70年代的尼日利亚,由于忽视了农业发展,从过去的农产品出口国变成了农产品的净进口国,阿尔及利亚的农业生产在70年代也经历了一个严重的衰退。好在从80年代开始,各国态度均有所转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教、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石油业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各国改善教育、医疗条件提供了可能性。许多石油输出国在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的基础环境。在教育、医疗、养老制等社会福利方面,一些富裕的石油输出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加上上述措施的实施,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和发展,一些国家已经跨入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大部分石油输出国来说,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对石油形成了过分的依赖,各国经济极易受到世界油价波动的影响,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许多石油输出国普遍存在财富分配不均的状况,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成为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加剧,极力控制石油输出大国,也成为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的原因。

本章小结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起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经济才能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各国纷纷选择了工业化的道路,通过工业化来壮大国民经济。然而,各国工业化的模式并不是相同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其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改革。

独立后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在最初基本上都选择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简单易行,在实施初期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一模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如产品的竞争力差,难以与国际接轨等,最严重的是各国本想通过进口替代以改善国际收支的愿望没有实现,国际收支反而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在发展模式上重新进行了选择。

东亚由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在进口替代实行10年后便开始向出口导向经济转型,事实证明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在东亚是成功的,其实现了工业化赶超,成为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榜样。而同时期的拉丁美洲与非洲,由于国内市场相对较大,其由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向出口导向转型较慢,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两个经济区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导致了两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危机。拉美经过调整,进口替代战略过渡到“后进口替代”模式,非洲经过调整,经济也开始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看,以上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压力仍比较大。

在东欧,战后大都跟随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苏东国家通过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工业化战略,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力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各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苏联的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经济改革不断,但由于政治的动荡,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俄罗斯直到普京执政时期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东欧的改革也分为两个时期,直到90年代以后,各国的改革仍没有停止。

石油输出国是一类特殊的国家,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国民经济迅速壮大,有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石油输出国大力发展石油相关工业与非石油工业,优化经济结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但在其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休克疗法 债务危机 石油输出国组织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拉丁美洲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2.对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改革的评价。

3.简述非洲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不同道路。

4.简述石油输出国的主要经济发展措施。

【注释】

[1]包括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韩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2]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3]江时学:《拉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4]拉美经济委员会(ECLAC):Statistical yearbook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01。

[5]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http://unstats.un.org/unsd/default.htm。

[6]贝尔纳·夏旺斯著,吴波龙译:《东方的经济改革——从5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9页。

[7]庄宗明:《世界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8]“外汇走廊”政策指规定卢布与美元汇率的一定变动幅度,超过这个幅度中央银行将进行干预和维持,以此来稳定卢布汇率。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到1998年8月中旬之前,卢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在1998年的“8·17”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俄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一政策。

[9]普京:《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10]同上书,第13—15页。

[11]小私有化是指对第三产业和小企业的私有化,大私有化是对大中型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参见蔡金魁:《东欧转轨中的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第127页。

[12]陈漓高、杨新房、赵晓晨:《世界经济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页。

[13]http://www.opec.org/home,2006-09-15.

[14]以上数据来源:OPEC,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