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划分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划分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 研究背景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通过特有形式聚集形成的产业集聚以其拥有的国内甚至是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为发展经济、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产业集聚是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引起了决策部门、产业规划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产业集聚会以整体的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通过特有形式聚集形成的产业集聚以其拥有的国内甚至是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为发展经济、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多种经济成分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加速产业集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突出,实践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产业集聚问题。产业集聚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屡见不鲜;产业集聚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也普遍存在于传统的手工业产业。产业集聚是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引起了决策部门、产业规划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产业集聚指在某些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以及相关的法人机构,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合作网络和协同创新(波特,1990)。产业集聚不仅包括企业,也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销售渠道和顾客),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思想库、职业训练机构),以及同业协会和其他支持集聚成员的民间团体。

产业集聚的形成一方面会因为公司和产业在特定区位的集中,形成空间的异质性和区域经济的规模递增;另一方面将会由于在空间彼此接近的经济主体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学习,产生有效的规模经济,产生自身增长的累积优势,产生思想和经验的交流、生产工序的分化和生产活动的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1)产业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它可通过集聚内部的网络化结构对内部企业产生影响,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相关影响。它可以促成企业之间新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强化企业的信任机制;通过竞争和激励提高集聚内部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集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网络协同效应和抗风险能力提高而增加区域的竞争优势。

(2)产业集聚会以整体的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一是产业集聚是一种网络化的柔性组织形态,大量独立企业的集聚实现了一种新的资源结构。这种资源结构是市场制度配置和契约配置的综合,是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配置以及协同效应。它将催生出区域优势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为区域发展提供动力。二是产业集聚形成了集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这种集中不是简单的集中,它意味着集聚企业内部竞争的激烈和产业集聚区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的提高,从而形成了新的区域市场结构。这种集聚区内部竞争性和集聚区整体的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可做到竞争与垄断兼收并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并引导区域经济结构的开放。

因此,在现代工业园区(1)发展过程中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这三种经济力量决定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每个角落和每个方面,也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

过去50多年来,交通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使以往许多具有限制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本地化生产要素丧失了固有的垄断性,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通的障碍,标准化生产减少了对工人特殊技能的依赖(2)。跨国公司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在全球范围内搜索资源、组织生产、展开销售,形成全球生产分工体系。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披露,2006年全世界7.8万家跨国公司的78万个国外子公司雇用了7 3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20万亿美元,超过该年世界出口额的两倍以上,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量的1/3(3)

然而生产活动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区域发展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在光滑的产业空间内形成了许多黏滞点,吸引着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不断涌入,形成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的聚集,即产业集聚。

经济全球化与本地化这一对矛盾的共同作用,意味着要素资源将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流动,市场将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其结果必然是:所有区域都面临着获得更多资源的机会,同时又面临着自身资源被吸引和流失的风险。我国地区在这种机遇与挑战中,如何获取、吸纳并优化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要素黏滞点,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2)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宗旨是在政府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成员间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各种障碍,以实现区域内各国或各地区经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就是政府主导下区域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发达地区的带动下,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显著增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厦门、漳州、泉州为核心的闽东南三角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优势板块,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并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变化。一方面,辐射的范围不断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由沿海向内地、由发达地区向邻近区域延伸。比如,长江三角洲,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这一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沪、苏、浙三省市正在破壁互融,联手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并沿长江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2003年由珠江三角洲向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周边的8个省拓展,“泛珠江三角洲”战略破冰而出。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开始出现全方位一体化趋势,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即形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交通设施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

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要素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流动,使我国在更广阔的区域和空间获取更多的生产要素成为可能。

3)知识经济时代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态势是知识经济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空间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生产函数构成的变化,知识、技术在生产要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以高度灵活为特征的弹性生产方式(后福特制)逐渐替代以大批量、标准化为基本特征的刚性生产方式(福特制);创新模式的改变,非线性创新模式逐渐与线性创新模式共同构成创新的主体。这些变化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在于我国要同时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无疑是极为艰难的;而机遇则在于知识经济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进一步缩短工业化过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本文以工业园区发展基本特征为背景,运用产业集聚的一般理论,研究工业园区这一特定组织形式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竞争力及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这正是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因此,“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的选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