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模型的构建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模型的构建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3.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模型的构建1)投入/产出表的选取与处理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的分析方法。

7.3.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模型的构建

1)投入/产出表的选取与处理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的分析方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前苏联于1959年开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联合国于1968年将投入/产出表推荐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是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比较晚的国家,1974~1976年试编了第一张全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开始将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制度化,每5年(逢2、逢7年份)调查和编制一次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基本表编制年份以后3年(逢5、逢0年份)编制延长表。截至目前,中国编制了1987、1992、1997与2002年4张基本表,1990、1995、2000年3张延长表。

由于投入/产出表并非逐年编制,因此本文结合进行碳排放核算的数据,选取1995、1997、2000与2002年四年的投入/产出表,对其进行归并调整,得出应用于本文的多部门价值量投入/产出表。表7.13为2002年中国价值量投入/产出表,包括了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商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七大产业部门。表中详细列出了各产业部门内部及社会需求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2)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步骤

在这里以2002年为例,分步骤展示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碳排放足迹的算法

第一步:根据2002年的多部门价值量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与完全需求矩阵(又称里昂惕夫逆矩阵)(1-A)-1

img216

img218

第二步:计算各产业部门单位价值量产出的碳排放,即碳排放强度。根据本文第2章对我国历年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得到各产业部门2002年的碳排放量,结合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水平,得出2002年的碳排放强度向量c=[0.548 99 0.261 55 0.342 70 5.873 23 0.025 44 0.393 55 0.040 35]。

第三步:对碳排放强度向量进行对角化处理,左乘完全需求矩阵(1-A)-1,即得到了碳排放完全需求矩阵T(又称为碳排放乘数矩阵):

img219

第四步:根据复合乘数的算法,将国内最终消费、资本形成与出口的碳排放矩阵分别表示为FC、FA与FE,其是由碳排放完全需求矩阵右乘各部门最终使用的对角矩阵及其组分矩阵所得,如最终消费碳排放矩阵FC为:

资本形成与出口的碳排放矩阵的计算过程与最终消费的一致,这里不再列出。FC、FA与FE的计算结果为:

第五步,计算进口贸易(包括其他来源商品)的碳排放需求。由于难以完全获取进口产品提供国的投入/产出表、碳排放与生产力等核算数据,这里假设进口产品提供国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碳排放完全需求系数及结构与中国类似一致,并且将进口贸易区分为直接用于最终需求的进口以及用于间接需求的进口。表7.14为2002年中国进口贸易拆分后的价值表。

表7.14 2002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表(单位:亿元)

直接使用国外产品所对应的碳排放矩阵IMd的计算过程为:

img226

img227的计算过程与img228一致,这里不再一一列出,只给出它们的计算结果:

img229

[r]为调整因子(27),代表各产业部门国外的投入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比例:

因此,间接使用国外产品的碳排放矩阵IMi的计算过程为:

最后,得出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国外产品的碳排放矩阵IMd与IMi

img232

按照以上各步骤的核算,再分别对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这些有投入/产出表的年份进行碳排放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这些年份的碳排放明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