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海岛可持续旅游研究

国外海岛可持续旅游研究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季节性是影响海岛及海滨旅游的最根本性因素,也是国际海岛旅游常见的研究领域之一。鉴于季节性对于海岛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些研究对海岛旅游的季节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其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季节性指数和吉尼系数两大类。海岛旅游市场研究包括海岛游客、海岛旅游产品以及海岛旅游地演化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二、国外海岛可持续旅游研究

岛屿性是海岛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旅游开发是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处边缘、偏僻的海岛地区而言,旅游业已成为海岛社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工具(Buhalis,1999)。多年来,旅游业开发一直是很多海岛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海岛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地理、旅游、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的学者分别从各自学科角度对海岛旅游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一)海岛旅游属性与评估

海岛旅游具有特定的产业发展特征,特别是具有鲜明的季节性、隔离性和脆弱性等与海岛地理属性相关的产业发展特色。Cross与Nutley(1999)对爱尔兰西部海域小岛的隔离性和可进入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小岛社区发展对大陆保持强烈的依赖性,并通过维持不同程度的自我依赖性、行为调整和降低的预期来应对海岛交通可达性问题。海岛交通便利程度与可进入性对于海岛人口变化趋势、生活质量和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的影响,但远离大陆高昂的交通成本是阻碍游客到偏远海岛游览的主要原因,此外缺乏对海岛旅游体验的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Cassidy et al,2006)。

季节性是影响海岛及海滨旅游的最根本性因素,也是国际海岛旅游常见的研究领域之一。季节性不仅影响旅游行业的投资收益、旅游产品与服务品质以及旅游部门的就业水平,还被广泛地认为是推动传统北欧海滨旅游地衰退的结构性要素(Baum &Hagen,1999)。Nadal等(2004)研究发现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变化与特定旅游地的价格、替代旅游地的价格、潜在游客的收入、旅游广告支出、客源国消费者品位及其他社会、文化、地理与政治等因素有关。一些学者还对旅游的季节性成因进行了总结,将旅游季节性与气候、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特定的传统习俗与法定假日以及社会压力或时尚、运动季节与社会惯性等联系起来(Parrilla et al,2007a;Jang,2004)。

鉴于季节性对于海岛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些研究对海岛旅游的季节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其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季节性指数和吉尼系数两大类。Nadal等(2004)选择吉尼系数对巴利阿里群岛的游客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Amelung与Viner(2006)则利用Mieczkowski(1985)设计的旅游气候指数(TCI)对巴利阿里群岛的气候条件,包括热舒适性、光照、降水和风等气候变化因素进行了评估,发现该群岛的旅游季节性与气候指数变化相一致。应对季节性变化是海岛旅游管理的重要领域,也是旅游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Donatos Zairis(1991)调查了希腊海岛旅游的时间模式以探索延长高峰期的可能性;Baum与Hagen(1999)对偏远旅游地的季节性问题进行了回顾,认为偏远地区旅游地永远不可能从高季节性依赖型转化为全年型旅游地,任何类似的期望可能都是不现实的,从而提出了包括事件营销与节庆活动、市场多样化、产品多元化和结构与环境反应等减少季节性影响的旅游发展措施。Parrilla等(2007a)针对海岛旅游接待设施的季节性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少季节性影响的对策,认为高质量的宾馆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淡季游客;而Hagen-Grant(1998)则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岛旅游的季节性分析,提出游客口碑对于岛屿旅游发展非常重要。

(二)海岛旅游地市场演化

海岛旅游与滨海旅游开发具有类似的市场需求,但也有特有的市场特点,是决定海岛旅游地演化的重要外部驱动力。海岛旅游市场研究包括海岛游客、海岛旅游产品以及海岛旅游地演化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海岛游客市场研究主要包括海岛国际旅游需求及客流变化(Khadaroo &Seetanah,2007;Garín-Mu1oz &Montero-Martín,2007;Shareef &McAleer,2005)、海岛旅游市场组成与游客细分(Díaz-Pérez et al,2005;Aguilóet al,2005;Gil,2003)以及海岛游客市场发展定位(Mykletun et al,2001)等内容。海岛游客市场研究以模型定量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多重逻辑回归(Mykletun et al,2001)、逻辑-线性回归模型(Khadaroo &Seetanah,2007)、时间序列及多变量条件波动模型(Hoti et al,2007)、马尔科夫转换自回归模型(Moore &Whitehall,2005)以及时空分布模型(Fennell,1996)和动态需求模型(Garín-Mu1oz &Montero-Martín,2007)等。

海岛旅游产品研究则以定性研究为主,多为描述性内容,研究重点包括海岛大众旅游发展(Andriotis,2006,2001;Gil,2003)、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López &García,2006;Sharpley,2003,2002)以及生态旅游(Kerr,2005;Ichi-ki,2003)等,例如,Bonte(2006)通过对亚太诸岛的旅游发展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宜的海岛旅游产品组合;Buckley(2002)对运动旅游如冲浪等海上旅游产品进行了论述;Strange与Kempa(2003)则提出了黑色海岛旅游概念,并对美国恶魔岛和南非总统曼德拉囚禁地罗本岛的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论述。

海岛旅游地演化是海岛旅游市场发展的外在表现,也是当今国际海岛旅游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在海岛旅游界存在大量探讨海岛旅游地演化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文献。海岛旅游地演化遵循一般旅游地演化规律,其研究也建立在一般旅游地演化理论基础上。相关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多个研究旅游地进化的理论模型,如Christaller(1964)提出的艺术家模型、Plog(1973)提出的游客心理偏好模型和广为应用的Butler(1980)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以及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旅游渗透指数模型(de Albuquerque &McElroy,1992)与产业重构理论(Agarwal,1999)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地物理-自然资本交互作用模型(Hernandez &Leon,2007)、基于捕食者-被捕食者框架的模型(Giannoni &Maupertuis,2007)和海岛旅游多维模型(Chen,2006)等多个探讨旅游地演化机制的理论模型。其中,Christaller(1964)提出的艺术家模型和Plog(1973)提出的游客心理偏好模型分别从游客寻求不同的地理区域以激发灵感及满足心理需求的动机出发来探讨旅游地的演化过程。Butler(1980)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则从旅游地自身演变过程出发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旅游地演化模型,其他理论模型则更多地从旅游地资源与产业开发管理的角度探讨旅游地的演化。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巴利阿里群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等地中海海岛旅游度假地为代表的国际海岛大众旅游发展出现停滞甚至衰退问题,激发了大量建立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海岛旅游地演化研究,如美国大岛度假地(Meyer Arendt,1985)、马耳他(Oglethorpe,1984)、西南太平洋诸岛(Douglas,1997)、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Aguilóet al,2005;Knowles &Curtis,1999)、西班牙米诺卡岛(Williams,1993)、希腊克里特岛(Andriotis,2005a)和塞浦路斯(Sharpley,2002,2000b)等。Lockhart(1997)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马耳他岛30年来的旅游地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而Andriotis(2006)则对希腊克里特岛的海滨度假地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生命周期模型提出了克里特岛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为应对海岛旅游地衰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Twining-Ward与Baum(1998)、Cooper与Jackson(1989)以及Copper(1990)等对北欧冷水岛屿旅游地衰退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

尽管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如缺乏标准化的研究方法、统一的指标和严格的量化(Getz,1992),造成的结果是概念界定与实证研究的困难并存(McElroy,2003)。生命周期模型可以充分解释观察到的循环变化(Ioannides,1992),但一般难以对下一步的发展过程进行预测。由于生命周期演变趋向于特定的旅游地,主要问题是难以区分后停滞期与停滞期(Argawal,2002)。此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中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即环境质量在旅游需求中的作用。为了保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协调,最高发展水平必须维持在一定极限范围内,从而减少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Priestley &Mundet,1998)。

为了减少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的局限性,一些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或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概念及模型设想。为减少生命循环阶段数量,使现实界定更具可操作性,de Albuquerque与McElroy(1992)为加勒比海开发了一个精简的三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将海岛旅游地划分为低密度新开发旅游地、增长性中度发展岛屿与成熟的高密度旅游地3个发展阶段。随后,McElroy与de Albuquerque(1998)又构建了一个旅游渗透指数(TPI)模型,更加综合地衡量Butler(1980)在生命周期过程中展望的累积尺度与影响,将旅游地更系统地归类为离散的发展阶段,并提供旅游对岛屿经济、社会与环境更均衡的印记(McElroy,2003)。Agarwal(2002)将旅游地衰退与后福特资本发展阶段的重构联系起来,提出了旅游地应对衰退阶段发展的重构理论。该理论考虑到旅游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以及后现代旅游趋势的出现,认为经济重构是促成大众旅游地一般性衰退的根本因素,并运用产业重构理论对英格兰西南部陷于衰退的海滨度假地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旅游地吸引力下降是必然的,需要不断的产品结构重组战略来提升竞争力(Agarwal,2002)。Papatheodorou(2004)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旅游进化理论模型作为生命周期模型的补充,突出了进化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即区分内生与外生的时空供需变化,认为市场与空间格局的二元化引起供给曲线的长期与短期平滑或急剧变化。

Weaver(2001)提出了一个与生命周期模型不同但具有补充性的模型,认为Butler(1980)的生命周期模型只是可能的发展图景之一,需要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环境来调节客流,可持续发展概念应当被纳入海滨旅游地的演化中(Rodíguez et al,2008)。Hernandez与Leon(2007)构建了一个旅游地物理-自然资本交互作用模型,从旅游开发与环境压力交互作用的角度阐释了旅游开发投入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对西班牙加纳利群岛中三个岛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类型决定旅游增长类型以及保持政策不变时后停滞期的特点,对于环境影响大的旅游产品,其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也更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大众型旅游地的影响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但可以使环境影响有限的“新型旅游地”实现振兴。为了确保长期的居民收入而进行的高强度旅游投资与环境质量维持之间的协调,Giannoni与Maupertuis(2007)设想了一个基于捕食者-被捕食者理论的简单的海岛旅游开发动态模型,认为从长期来看,一个海岛所吸引的游客数量是恒定的。而Chen(2006)则提出了一个包括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影响评估模块、趋势分析与预测模型、可进入性模型、季节性模型和替代方案模型六大模块组成的海岛旅游多维模型(ITMDM)来满足欧盟海岛旅游开发评估的需求。此外,核心-周边理论也是海岛旅游地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如Weaver(1998)运用该理论对多巴哥与巴布达群岛中各岛之间的旅游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作为一种离心力,体现了现存的内部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强化作用。而Murphy与Andressen(1988)和Buhalis(1999)则分别利用该理论对温哥华岛和希腊爱琴海诸岛的发展进行了判别分析,并指出了旅游开发对于海岛发展的重要性。

(三)海岛旅游开发影响

海岛旅游开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对旅游地社区及旅游业积极的经济影响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的或消极的社会、文化与环境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影响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早期的旅游影响研究倾向于经济领域,按照Keogh(1989)的说法,这种趋势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并充满了乐观主义。然而到了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受到人类学者和社会学者更为严格的审视,这导致了一个悲观阶段。总的来看,旅游影响被认为是负面的。到了80~90年代,人们的观点更趋于平衡,正面的和负面的旅游影响都得到评估(Ap &Crompton,1998)。海岛旅游影响评价研究遵循类似的发展路径,并按照一般旅游影响评价分析模式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极,通过“涓滴效应”、“后向联系”以及“收入乘数效应”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扩散(Sharpley,2003),海岛旅游也具有同样的经济效应。Scheyvens与Momsen(2008)和Shareef与Hoti(2005)的研究对世界典型小岛国家旅游发展的经济贡献进行了研究,发现旅游业是岛屿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和外汇收入来源,对这些岛屿国家的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同样,Orfila-Sintes等(2005)对西班牙旅游经济贡献的研究,Bardolet与Sheldon(2008)对巴利阿里群岛和夏威夷旅游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以及Briguglio等(1996a)对马耳他和Durbarry(2002)对毛里求斯海岛旅游的经济贡献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Croes(2006)则认为专注于旅游发展是加勒比海诸岛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

除了积极的经济影响外,海岛旅游开发造成的不良环境后果是影响海岛大众旅游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McElroy(2003)和Hall(2001)分别对世界小型岛国和太平洋海岛的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全面总结了海岛旅游开发对海岛生态系统、海岛旅游资源质量和海岛社区环境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Rapaport(2006)通过对太平洋海岛人类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的分析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保护警告。在对秘鲁海岛社区研究的基础上,Mitchell与Reid(2001)认为高度的社区旅游整合可以减少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如果居民感觉到对旅游资源具有直接责任,可能导致其对各种破坏行为的抵制。Briguglio等(1996a)和Ioannides(1995)则分别对马耳他和塞浦路斯海岛旅游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需要更加持续的发展方式和政策措施来管理和控制旅游增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岛旅游影响研究集中在对海岛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上。与海岛旅游开发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直观性和客观性不同,海岛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更具变化和不确定性,也不具备直观感受性和量化衡量指标,需要通过旅游地社区及游客的认知调查来识别和评估,这就造成更高的主观性。为了增加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社会影响评估研究正在快速地从描述性分析跳入模型研究阶段,需要通过调查来提供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数据(Haley et al,2005)。Gursoy与Rutherford(2004)基于建构和社会交换理论,利用结构等式模型来建立和检验新的理论支持模型,其研究发现对社区依附度具有更高表达意愿的居民可能更认可旅游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有利性。其中大多数社区成员关注经济效益,而其他成员则更注重特定的效益与成本因素。

在海岛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实证研究中,Bramwell(2003)分析了马耳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反应,发现旅游开发已成为马耳他居民环境态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反过来影响其旅游业发展。游客对当地遗产和文化兴趣的增加也造成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及其环境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旅游产生敌意。Haralambopoulos与Pizam(1996)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对希腊Samos岛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旅游的社会成本意识并不足以造成对旅游深入开发的反对,旅游的社会影响不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取决于与旅游地相关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因素。进一步而言,旅游影响与旅游活动的本质、游客的特征和旅游开发的速度与强度具有紧密联系。Spanou(2007)对塞浦路斯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旅游带给塞浦路斯社会文化结构各种正面或负面影响,但其效益是否超过成本仍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研究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缺乏实证数据支持。一般而言,塞浦路斯居民对旅游具有积极的态度,因为旅游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如旅游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和行为,这似乎对未来发展是一种鼓励。而Akis等(1996)对塞浦路斯岛居民旅游开发态度的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被调查居民认同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认知,如种族冲突就成为阻碍该岛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de Albuquerque与McElroy(1999)对加勒比海地区海岛旅游开发与犯罪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巴巴多斯的犯罪数据与旅游之间关系的假设检验,发现大众旅游地的游客比当地居民更可能成为严重犯罪的受害者,但在游客受害率与游客密度之间不能确定正相关关系。

(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海岛旅游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持续出现,海岛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近年来已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Briguglio,1996a,1996b),研究重点包括对海岛旅游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游客管理(Henderson,2000),以及具有可持续性的海岛旅游开发类型(Andriotis,2001)等,但对于适宜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仍缺乏共识。尽管很多学者对旅游承载力(O’Reilly,1986;Wall,1982)与旅游可持续发展(Hunter,1995;Liu,2003;Sharpley,2000a)概念存在异议,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仍得到持续的关注(Saarinen,2006),并成为海岛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在一般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文献基础上。一般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文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受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念的影响,开始将旅游承载力与旅游环境保护研究和旅游地生命循环研究联系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岛屿旅游可持续性问题(Rodriguez et al,2008;Hampton &Christensen,2007;McElroy &de Albuquerque,1998;Romeril,1985),海岛旅游可持续性问题研究所关注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和拓展,开发规划的公众参与、旅游地社会与文化承载力、环境审计与影响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成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关注的对象。

大量的海岛研究文献除了对海岛旅游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Aguilóet al,2005;Molz,2004;Batle,2000;Witt,1991),特别是大众化的海岛旅游开发所造成的社会与环境压力外(Rapaport,2006;de Albuquerque &McElroy,1999;Haralambopoulos &Pizam,1996;Tsartas,1992),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关注作为传统的海滨4S旅游替代形式的海岛生态旅游(Hsu et al,2005a,2005b;Ichiki,2003;Sanson,1994;Weaver,1993)、海岛乡村旅游(López&Garcia,2006;Pulina et al,2006;Sharpley,2002)、海岛文化遗产旅游(Strange&Kempa,2003;Jolliffe &Baum,2001)以及海岛保护区旅游(Baine et al,2007;Sobhee,2006;Hoyt,2005;Kenchington,1989;Romeril,1985)等替代旅游开发类型。Bardolet与Sheldon(2008)对美国夏威夷群岛和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海岛旅游开发进行了比较,从海岛旅游资源、游客规模与类型、游客满意度、旅游产品、经济影响、居民态度、管理规划与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总结了两个群岛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但并未给出一个具有可借鉴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Baldacchino(2006)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对暖水与冷水海域的多个海岛旅游开发进行了比较,从旅游开发战略角度提出了冷水岛屿的旅游开发对策。de Albuquerque与McElroy(1992)则通过加勒比海岛屿旅游生命周期谱分析,提出了小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式及其战略导向。

海岛旅游承载力及海岛旅游可持续性评价作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也得到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Martín-Cejas与Sánchez(2010)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班牙加纳利群岛中的Lanzarote岛旅游道路交通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Saveriades(2000)则建立了一个基于海岛的旅游社会承载力模型,认为社会承载力既包括旅游地居民的耐受水平,也包括游客在该地的体验质量;G9ssling等(2002)利用旅游生态足迹分析对塞舌尔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塞舌尔国际游客的平均生态足迹超过1.8hm2,其平均旅游生态足迹要高出工业化国家公民一般平均生态足迹数倍,对旅游地具有更高的生态压力。

鉴于海岛旅游巨大的生态需求和环境压力,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资源利用对策,以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替代和资源开发模式来推动海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如Spilanis与Vayanni(2003)全面分析了新型旅游产品对海岛环境下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作用;López与García(2006)、Hoyt(2005)、Kelman(2007)和Vallega(2007)分别从海岛乡村旅游、海岛保护区与观鲸旅游、海岛自然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和海岛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Gortázar与Marín(1999)则从海岛淡水与能源供给、海岛废物处理以及海岛建筑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般海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对策建议。

海岛特殊的资源与空间属性决定了海岛淡水与能源供给的稀缺性,而这种稀缺性又决定了海岛旅游开发的长期发展潜力,对海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海岛水资源利用的分析(G9ssling,2001),特别是对海岛旅游开发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Essex et al,2004)是海岛旅游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Kent等(2002)对西班牙马略卡岛旅游开发对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岛旅游开发是造成海岛淡水供给紧张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海水淡化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海岛可更新能源供给研究领域,Uemura等(2003)对日本屋久岛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潜力及其旅游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岛风电与太阳能开发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地中海作为世界海岛旅游开发相对成熟的地区,海岛旅游研究相对深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岛大众旅游衰退问题的出现,以地中海为背景的海岛可持续旅游文献一直在增长(Fortuny et al,2008;Rodíguez et al,2008;Farsari et al,2007;Bianchi,2004;Bramwell,2003;Apostolopoulos &Gayle,2002;Ioannides et al,2001),但研究成果与海岛旅游发展现实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空间。Ioannides(1995)对塞浦路斯岛Akamas地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分析从概念的角度指出现有旅游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可持续性本质意味着一种理解,即自然资源管理必须在经济上证明对当地社区是合理的。如果没有考虑当地社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自上而下强加的可持续旅游发展难以实现。Rodíguez等(2008)则借鉴Butler(1980)的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目的论模型,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突出和强调了通过管理和控制来克服与避免潜在困难的重要性,然而当生命周期主要描述各阶段的条件与问题时,了解其他模型中的其他元素也是必要的。除了概念与模型等理论研究外,相关学者也对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进行了探讨。如Fortuny等(2008)以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为例,提出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即以乡村旅游来替代传统的4S大众旅游。Farsari等(2007)从海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地中海旅游地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对策建议,包括改善海岛旅游产品质量及产品多样化、大力发展中小型旅游企业、提高社区参与度以及减少旅游季节性和产品单一性影响等。

尽管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上,但作为一种解决海岛大众旅游发展内在问题的方向也存在不同的声音。Sharpley(2003)就认为对大众旅游的依赖性不是海岛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经常提及的大众旅游“依赖性”解决方案——可持续旅游发展可能并不代表最适宜的政策反映。在确定的条件下,传统的大众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增长极可能是优化小型岛屿国家旅游经济贡献的更有效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