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了解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了解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任务四 了解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一、鼓励出口的措施各国在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时,除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还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这是为了促进商品出口,通过银行资助本国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方式出口的一种信贷。

学习任务四 了解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措施

各国在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时,除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还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

(一)鼓励出口所采用的经济措施

1.出口信贷(ExportCredit)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或其银行)提供的贷款。获得出口信贷的一般是金额大、生产周期长的出口商品,如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大型工程项目等国家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产品或者项目。目的是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出口信贷的特点:①附有采购限制,只能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与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②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息差额由贷款国政府补贴;③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年以上,最长不超过10年;④出口信贷与信贷保险相结合,为了减少银行的顾虑,发达国家一般都设立专门的国家信贷保险机构,对出口信贷提供保险服务,若贷款不能收回,由保险机构予以补偿。

由于出口信贷能有力地促进和扩大出口,因此,西方国家一般都设立专门银行来办理此项业务,我国也于1994年7月1正式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除国家财政拨付外,主要是中国银行的再贷款、境内发行的金融债券和境外发行的有价证券,以及向外国金融机构筹措的资金等。

出口信贷按借贷关系可以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1)卖方信贷(Supplier’sCredit):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其贷款合同由出口商与银行签订。这是为了促进商品出口,通过银行资助本国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方式出口的一种信贷。因此,使用卖方信贷的最大好处是进口方不须亲自筹资,而且可以延期付款,有效地解决了暂时支付困难问题,不利的是出口商往往把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保险费、管理费等都打入货价内,使进口商不易了解贷款的真实成本。

(2)买方信贷(Buyer’sCredit):是指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加条件就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约束性贷款。买方信贷由于具有约束性而能起到扩大出口的目的。

出口方贷款给进口商的买方信贷,进口商除自筹资金交纳15%左右的订金外,其余货款将由银行提供的贷款以即期付款方式一次性支付给进口商,然后进口商按贷款协议所规定的条件向银行还本付息。出口方贷款给进口方银行的买方信贷,是在进口商支付15%左右的订金后,由出口方银行贷款给进口方银行,由进口方银行以即期付款方式代进口商支付其余的货款,并按贷款协议规定的条件向出口方银行还贷付息。进口商则与该银行在国内按商定的方式结算清偿。出口方银行贷款给进口方银行这一形式不仅使出口商能够较快地得到货款和减少风险,而且使进口商对货价以外的费用比较清楚,便于进行讨价还价。而且一次性支付货价相对于延期付款的货价低廉。对于出口方银行而言,贷款给国外的买方银行,使贷款给厂家的商业信用变成了银行信用,还款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这种方式较为流行。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ExportCreditGuaranteeSystem)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由于政治原因(如进口国发生政变、革命、暴乱、战争以及政府实行禁运、冻结资金或限制对外支付等),或由于经济原因(如进口商或借款银行因破产倒闭无力偿付、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这项措施是国家替代出口商承担风险,是扩大出口和争夺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担保对象主要有两种。①对出口厂商的担保。出口商因出口商品所需要的短期或中长期信贷均可向国家担保机构申请担保。有些国家的担保机构本身不向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但它可以为出口商取得出口信贷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有的国家采用保险金额的抵押方式,允许出口商将获得的承保权利以“授权书”方式转移给提供贷款的银行而取得出口信贷。②对银行的直接担保。银行所提供的出口信贷均可得到国家担保机构的直接担保,而且还可得到优厚的补偿待遇。

对出口信贷进行担保往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由于该措施旨在为扩大出口提供服务,收费并不高,以减轻出口商和银行的负担,因此,往往会因保险费收入总额不抵偿付总额而发生亏损。

3.出口补贴(ExportSubsidies)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强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政府对出口商品可以提供补贴的范围非常广泛,但不外乎两种基本方式。

(1)直接补贴:即政府在商品出口时,直接付给出口商的现金补贴,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出口商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所带来的亏损,或者补偿出口商所获利润率低于国内利润率所造成的损失。

(2)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出口补贴对于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国家竞争力、扩大出口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措施来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但有时会对进口国的商品或同类商品的生产造成损害,在国际贸易中为此发生了很多的纠纷。为规范贸易市场,世界贸易组织将不合理的补贴和反补贴视为对公平贸易原则的违反。在《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对国际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行为有严格的规定,以作为约束各成员进行公平贸易的重要规则。

4.出口退税(ExportDrawback)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世界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允许免征或退还出口产品的间接税是世贸组织允许的一项政策,但如果退税额度超过已征的间接税额或者退了并没有实际征收的税赋,则在实际上构成了出口补贴。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是避免双重征税和保证国际竞争的公平性。双重征税是由于进口国在产品的最终消费阶段还要征收间接税导致的。例如,中国的彩电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美国地方政府要像其他商品一样征收消费税。如果中国的彩电已经在出口前被征了一次消费税,到美国再被征一次,即为双重征税。这似乎对出口厂商不公平,所以,出口国通过退税来避免双重征税。当然,出口国政府之所以愿意退税,真正的原因还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因为双重征税使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例如,中、韩都出口彩电,韩国对出口彩电不征税,中国却征税,中国彩电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就减弱了。因此,为了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鼓励出口,各国政府愿意在WTO允许的范围内对出口产品少征税或不征税。

5.商品倾销(Dumping)

商品倾销是指商品明显低于公平价格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抛售,以打击竞争对手,占领或巩固国外市场。商品倾销通常由私营垄断企业进行,但随着贸易战的加剧,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直接对外倾销商品。

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商品倾销可分为三种。

(1)偶然性倾销:这种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售出“剩余货物”,而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这种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挤垮竞争对手后再凭垄断力量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3)持续性倾销:又称长期性倾销,这种倾销是无限期地、持续地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

商品倾销由于实行低价策略,必然会导致出口商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一损失一般可通过以下途径得到补偿:①采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控制外国商品进口,防止对外倾销商品倒流,以维持国内市场上的垄断高价。②出口国政府对倾销商品的出口商给予出口补贴,以补偿其在对外倾销商品中的经济损失,保证外汇收入。③出口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内高价收购,对外低价倾销,由政府负担亏损。④出口商在以倾销手段挤垮竞争对手,垄断国外市场后,再抬高价格,以获得的垄断利润来弥补以前商品倾销的损失。实际上,采取上述措施,往往不仅能够弥补损失,而且还会带来较高利润。

6.外汇倾销(ForeignExchangeDumping)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达到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然而,外汇倾销不能无限制和无条件地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起到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的作用。①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幅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必然引起进口原料和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由此带动国内物价普遍上涨,使出口商品的国内生产价格上涨。②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换言之,外汇倾销措施必须在国际社会认可或不反对的情况下方能奏效。③不宜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下贸然采用。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互为联系、彼此影响的。

由于外汇倾销的实质是降低出口商品的外汇标价以换取出口数量的增加,从而达到增加外汇收入的目的。因此,外汇倾销实际上使同量出口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减少,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课堂任务:

小组讨论:我国在亚洲金融风暴时,如果实行人民币对外贬值措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国当时为什么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二)促进出口所采用的组织措施

许多国家为了促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在制定一系列的鼓励出口政策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出口组织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成立专门组织,研究与制定出口战略。如美国的总统贸易委员会、贸易政策委员会,专门定期讨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2)建立商业情报网,加强国外生产情报工作,及时向出口商提供商业信息和资料。为加强商业情报的服务工作,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官方的商业情报机构,在海外设立商情网,负责向出口厂商提供所需的情报。

(3)设立贸易中心,组织贸易博览会,以推销本国商品。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有些国家一年组织15~20次国外展出,费用由政府补贴。

(4)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以加强国际间经贸联系。许多国家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经常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其出国的费用大部分也由政府补贴。

(5)组织出口厂商的评奖活动。对扩大出口成绩卓著的厂商,许多国家授予奖章、奖状,并通过授奖活动推广他们扩大出口的经验。如日本政府把每年6月28日定为贸易纪念日,每年在贸易纪念日这一天,由通商产业大臣向出口贸易成绩卓著的厂商和出口商社颁发奖状。

鼓励出口还有许多其他措施。比如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本国商品输出;采用外汇分成方式,即政府允许出口商从其所得的外汇收入中提取一定百分比自由支配,鼓励出口商品的出口积极性;采取进出口连锁制,将进口与出口挂钩,要获得一定的进口权利就必须履行一定的出口义务,以出许进,或以进带出,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

(三)促进外贸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

1.经济特区的含义和发展

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促进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鼓励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繁荣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SpecialEconomicZon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地理范围,建筑或扩建码头、仓库厂房等基础设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以吸引外商从事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活动。

经济特区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意大利的里窝那自由港就成为最早的自由港雏形。

世界第一个自由贸易区:1228年法国马赛港。

世界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59年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

我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台湾高雄。

目前,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数量由少到多,发展迅速;设区范围自西欧扩展到全球;功能从单纯贸易型到工贸型并向综合性发展;经营内容从商品的交换到商品的生产扩展到商品的研制;生产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调整。总的趋势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2.经济特区的类型

(1)自由港(FreePort)和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

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世界性经济特区的最早形式,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口的港口。自由港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最基本特征是“自由”,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金融自由、投资自由、运输自由。

自由贸易区由自由港发展而来,它是以自由港为依托,将范围扩大到自由港的邻近地区。与自由港的功能基本相似,以促进对外贸易为主,也发展出口导向的加工业和工商业、金融业、旅游和其他服务业。自由贸易区一般分两种:一种包括了港口及其所在的城市,如香港;另一种仅包括港口或其所在城市的一部分,如德国汉堡

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都划在一国关境以外,外国商品除免缴关税以外,一般还可以在港内进行改装、加工、挑选、分类、长期储存或销售。外国商品在进入所在国海关管辖区时才交税。

(2)保税区(BondedArea)。许多国家实行保税区制度,对保税区的规定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规定基本相同,起到类似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区和仓库,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内,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如要运进所在国的国内市场,则需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税。运入区内的外国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此外,有的保税区还允许在区内经营金融、保险、房地产、展销和旅游业务。

一般,在保税区的仓库,有的是公营的,有的是私营的;货物存储期限有1个月、半年或3年;有的允许进行加工和制造,有的不允许加工制造。以日本保税区为例,按保税区的职能不同,日本的保税区分为指定保税区、保税货棚、保税仓库、保税工厂、保税陈列场五种形式。日本规定外国货物运入或运出各种保税区,可暂时免征关税,但应预先向日本海关呈交申报单,取得海关人员的监督,如以后运入日本国内市场时再行纳税。保税区的外国货物如作为样品暂时运出,须经海关批准;保税区的外国货物废弃时,应预先向海关申报;保税区的外国货物丢失时,除经海关特别批准外,均应缴纳关税。

(3)出口加工区(ExportProcessingZon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或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提供基础设施以及免税等优惠待遇来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特殊区域。

出口加工区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出口加工区脱胎于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采用了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做法,但它又与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后者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商业的;而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工业的。但是由于出口加工区是在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目前有些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从事出口加工生产为主,但仍然袭用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这个名称。例如马来西亚开辟的一些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区域仍称为自由贸易区。

目前,出口加工区都选择设在国际港口、国际机场或在港口、机场附近。因为在出口加工区进行投资的外国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和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所生产的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外国市场销售,这样进出口运输方便、运输费用最节省。

出口加工区主要有综合性出口加工区和专业性出口加工区两种类型。

综合性出口加工区,即在区内可以经营多种出口加工工业。如菲律宾的巴丹出口加工区所经营的项目包括服装、鞋类、电子或电器产品、食品、光学仪器和塑料产品等的生产加工。目前世界各地的出口加工区大部分是综合性出口加工区。

专业性出口加工区是在区内只准经营某种特定的出口加工产品。例如印度在孟买的圣克鲁斯飞机场附近建立的电子工业出口加工区,专门发展电子工业的生产和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

(4)自由边境区(FreePerimeter):是指设在边境地区上的自由贸易区。这种设置仅见于拉丁美洲少数国家。一般设在本国的一个省或几个省的边境地区。对于在区内使用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消费品可以免税或减税进口。如从区内转运到本国其他地区出售,则须照章纳税。外国货物可在区内进行储存、展览、混合、包装、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自由边境区与出口加工区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由边境区的进口商品加工后大多是在区内使用,只有少数用于再出口,目的在于利用外国投资开发边区的经济。

(5)过境区(TransitZone):沿海国家为了便利内陆邻国的进出口货运,开辟某些海港、河港或国境城市作为货物过境区。过境区规定,对于过境货物,简化海关手续,免征关税或只征小额的过境费用。过境货物一般可以在过境区内作短期储存,重新包装,但不得加工。

(6)综合型经济特区:是多行业、多功能的特殊经济区域,其特点是规模大、经营范围广。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特别是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技术交流的发展,综合性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

二、出口管制的措施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理和控制。

1.出口管制的对象

需要实行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有以下6类。

(1)战略物资及其有关尖端技术和先进技术资料。如军事设备、武器、军舰、飞机、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

(2)国内的紧缺物资。即国内生产紧迫需要的原材料和半制成品,以及国内供应明显不足的商品。

(3)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各国出于保护本国文化艺术遗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一般都要禁止该类商品输出,即使可以输出的,也实行较严格的管理。

(4)需要“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这是为了缓和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在进口国的要求下或迫于对方的压力,不得不对某些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实行出口管制。

(5)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商品和出口额大的商品。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这类商品实行出口管制尤为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商品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出口商品价格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6)跨国公司的某些产品。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投资,虽然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利用国际贸易活动损害后者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

2.出口管制的形式

出口管制的形式主要有单边出口管制和多边出口管制两种。

(1)单边出口管制。即一国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对本国某些商品的出口进行审批和颁发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管制。

(2)多边出口管制。即几个国家政府出于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商讨和编制多边出口管制货单和出口管制国别,规定出口管制办法等,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

课堂任务:

小组讨论:什么是新贸易壁垒?为什么它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

【知识与技能训练】

一、名词解释

1.普惠制 2.海关税则 3.技术性贸易壁垒

4.进口配额制5.出口信贷

二、专业词汇翻译

1.关税   2.最惠国税   3.普遍优惠制税  4.反倾销税

5.反补贴税6.CustomsTariff7.NTBs

8.ImportQuotasSystem9.ImportLicense10.TBT

三、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非贸易自由化倾向日趋加强,出现了(  )。

A.保护贸易政策         B.超保护贸易政策C.新贸易保护主义D.贸易自由化

2.关税是一种(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附加税    D.调节税

3.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A.政府B.海关

C.外国进出口商D.本国进出口商

4.美国对男式开司米绒衫(每磅价格在18美元以上者)的进口每磅征收37.5美元加征15%的关税,这种税是(  )。

A.选择税B.混合税C.从价税D.从量税

5.日本对坯布的进口,征收协定税率7.5%或每平方米2.6日元,征收其最高者,这种税是(  )。

A.选择税B.混合税C.从价税D.从量税

6.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缔结成关税同盟,这时关境(  )国境。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比较

7.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  )的商品。

A.出口B.进口C.转口D.生产

8.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

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C.国别配额D.协议配额9.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称之为(  )。

A.出口信贷担保B.关税信贷C.卖方信贷D.买方信贷10.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方面的收益为主的经济特区是(  )。

A.自由边境区B.过境区C.出口加工区D.自由贸易区四、判断题

1.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美、德等国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抬头,出现了超贸易保护主义。

(  )

3.李斯特及其追随者主张行政干预,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实行超保护贸易。(  )

4.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

5.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和劳务。(  )

6.一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品直接给予退税、免税,以扩大出口,称为直接出口补贴。(  )

7.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普遍给予的关税优惠待遇。(  )

8.混合税是指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选择其中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的关税。(  )

9.商品的进口价格低于进口国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正常价格,即为倾销价格。(  )

10.出口信贷是出口国银行为鼓励本国初级产品出口而对本国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

五、材料分析

材料1 新西兰是第一个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和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其中,中新普惠制从1978年10月13日实施,而中新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出口新西兰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深圳检验检疫局透露,如果满足相关政策规定,中国出口新西兰产品可通过申请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与中新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享受普惠制或区域性关税优惠,降低运营成本。该局有关负责人提醒,企业应善用原产地证书这种“有价证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果既满足普惠制原产地政策,又满足《协定》的规定,服装类普惠制税率为4%,而《协定》税率为零;电器类普惠制税率为3%或4%,而《协定》税率为零;玩具类产品虽不在普惠制给惠清单之列,但《协定》税率为2.8%,比5%的正常税率优惠很多,所以应充分利用区域原产地优惠政策。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普惠制关税优惠与自贸区关税优惠是不同的。请你从互惠或非互惠、给惠国家、关税优惠幅度和减税凭证等方面说明两者的区别。

材料2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财务省计划从2011年起调整针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贸易的GSP,从目前规定每个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的上限为20%降至10%到15%。专家认为,日本此项政策调整,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相关商品的出口量。

从1980年日本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起,共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在2003年,宣告我国氧化铝、陶瓷餐具和被子寝具3类商品“毕业”;第二次是修订是自2006年4月1日起,宣告我国坐垫帘子、苏打水、剪刀、勺子4类商品“毕业”。

问题:为什么说日本的此项政策会影响我国相关商品的出口量?

材料3 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属香港独资企业,成立于2004年,专业生产涤纶色丁丝带、涤纶罗纹丝带、涤纶织边印标丝带、尼龙雪纱带、丝绒带等产品。短短几年间,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获业内普遍认同,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7月9日,拥有65年历史的BERWICKOFFRAY公司(比威客·奥弗瑞公司,美国最大的织带生产厂家)连同其全资子公司狮子绸带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中国企业向美国出口的织带以低于正常价格倾销,要求对原产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输美窄幅织带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2009年7月23日,美国正式立案,对原产于中国的窄幅织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国有100多家企业涉案,涉及的产品是各式各样宽度小于12cm、多用于服装辅料和礼品包装的织带。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涤纶丝带、丝带印刷、丝带花饰制造商,姚明织带被列为美国“双反”调查的头号对象。

大洋彼岸挑起了“战争”,中国企业却纷纷举起“白旗”。大约只有十多家企业参与应诉。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迎难而上,积极应诉。

2010年7月14日(华盛顿时间7月1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输美织带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联合调查的终裁结果,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在案件中完美胜出。在反倾销案件中,“姚明织带”获零关税;在反补贴案件中,税率国内最低,仅为1.56%。

问题:

(1)如果说反倾销针对的是生产者的低价出口倾销行为,那么反补贴针对的是什么行为?

(2)结合案例,说明为什么当遭到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时,出口企业应积极应诉?

材料4 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

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依赖进口。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地补给。由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

近年来,中国进口资源的速度不断加快,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化肥甚至是粮食,都是进口“大户”。对中国而言,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进口之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口渠道多元化

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日本抵御价格波动的有力武器。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的进口商品价格令不少国家在国际商战中败走麦城。作为进口大国,日本为防止价格“陷阱”,坚持走“进口渠道多元化”道路的确收到良好的成效。在他国为“进口价格波动”而忧心忡忡时,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使得日本“稳坐钓鱼台”,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

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一旦中东因战乱或政治格局改变而断油,日本的经济将命悬一线。由于中东的紧张局势长期没有出现缓和的迹象,开拓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来说,势在必行。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就增加了从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墨西哥等非中东产油国的石油进口。而作为能源输出大国的俄罗斯,更是日本“能源外交”的重点。从2004年的“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就可以看出,日本在开拓石油进口多元化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日本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能源安全进一步提高。

二、“开发性进口”战略

日本是最大的农产品纯进口国,除大米、蛋类之外,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国际市场供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产品的进口量一直呈扩大的趋势,截至2003年日本农产品进口量已占到国内农产品消费量的60%。为此,日本提出了“开发性进口”的策略。

开发性进口是日本食品加工产业近几年来所采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它以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开发进口对象,以与国产商品差别化和按自己的标准采购新商品为特征,在低价格化和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组织开发性、垄断性进口,对本来地位相对降低的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填补农产品自给不足的缺口和满足日本国民的饮食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性进口相对于一般进口方式,属于以开发为前提的进口。主要指在生鲜食品及其相关的加工领域,业者根据本国标准,以独自或与对象国(或地区)有关企业合资、合办、合作等形式,组织进口性生产,实行垄断性进口的交易。

日本开发性进口填补了自给率低的生鲜果蔬及其加工原料的缺口,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接近本国标准要求的产品的需要,又符合进口商保持低价格和一定利润的预期,同时也不失为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尽管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在总进口额中所占份额下降,但是开发性进口在逐渐增加。

三、“反客为主”战略

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是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另一核心。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发达、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来说,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其供应是相当脆弱的,一方面进口矿产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制于人。精明的日本人明白,只有掌握资源的所有权才有真正的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小国,日本却凭借着经济实力到处收购资源公司,希望能成为资源盟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日本大量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为了从非洲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日本通过淡化政治、突出经济、提供财经援助、发展经贸关系等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据悉,日本政府已从非洲国家购买了部分石油资源储量。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合作方式包括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和转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以图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更多的“股份油”。

日本还积极参与俄罗斯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工程。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该工程的25%和12.5%的股份……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国外大规模投资矿产资源,是与日本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日本企业在境外开矿从本国中央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贷款时,金属矿业事业团出面做担保人,仅收0.4%的担保费。政府从产业投资特别账项中支付事业团担保的资金。日本政府正是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了一批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四、战略储备确保资源安全

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长期、大量进口,并进行有计划地储备。日本的财力储备相当雄厚,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财大气粗的日本拥有丰富的物资储备。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日本的战略储备物资分为法定储备和任意储备两种类型,也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企业储备两个部分。

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强制性储备的。为了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1975年,日本通过了《石油储备法》,正式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2003年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日本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石油储备足够使用半年以上。

日本的矿产战略储备始于1983年10月,开始时储备对象为稀有金属中的镍、铬、钴、钨、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铁砂石。稀有金属储备目标为国内60天的消费量,国家和民间各占70%和30%。

日本还将大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储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纳入战略储备物资的行列。日本的粮食储备大约能够供全国消费6个月左右。

大量的物资储备需要巨额资金。为此,日本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物资储备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民间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日本由于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在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

(1)日本资源进口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迪?

(2)日本在节约资源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