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波动下的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

需求波动下的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

时间:2023-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 需求波动下的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速上升通道,以钢铁为代表的多个高能源消耗型产业的过度投资与过快发展,导致“电荒”的出现;对电力的旺盛需求进一步沿着煤电产业链向上传导到上游煤炭产业,使得煤炭供应紧张,价格飞涨;而这又反向回传给电力企业,导致其成本大幅上扬。

4 需求波动下的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

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速上升通道,以钢铁为代表的多个高能源消耗型产业的过度投资与过快发展,导致“电荒”的出现;对电力的旺盛需求进一步沿着煤电产业链向上传导到上游煤炭产业,使得煤炭供应紧张,价格飞涨;而这又反向回传给电力企业,导致其成本大幅上扬。在电价受到政府严格规制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大幅度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通过提高电价将煤炭成本上升的压力全部传递给消费者,那么电力企业会通过何种途径消化成本压力,甚至更重要的生存压力呢?从产业组织研究的角度看,这实际上涉及电力企业基于私人激励的纵向供应安排选择的问题,以及这种选择对相关市场效率与社会福利的影响问题。

正如导论中所讨论的,在理论研究中,本书首先假设煤电产业链的上游煤炭产业是完全竞争的,生产的产品——煤炭——是下游电力产业所必需的投入品。下游电力产业是自然垄断的,其产品——电力——直接供应给最终消费者。这就形成了买方垄断下的纵向市场结构。煤电产业链的第二个特性是其下游电力产业是受到价格规制的(包括上网电价和最终消费电价)。于是,在电力的市场需求给定的条件下,电力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就等价于燃料成本的最小化,即占其总成本份额最大的煤炭成本的最小化问题。此外,本书假设煤电两个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的周期具有一致性,即经济周期与对电力及煤炭的需求波动是同步的[1]

本章将按以下顺序进行讨论,第一节对现有相关理论成果及其与本章研究的异同进行评述;第二节构建理论模型并对其均衡结果进行讨论;第三节对模型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模型未来的扩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