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惠与公共资源利用

互惠与公共资源利用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农民生存道义:互惠与公共资源利用即使到了近现代,农民对合作的需求依然与“稀缺”和“生存”有关。互惠模式与公共产权资源利用是处于边缘地带农民生存的道义,这种伦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通的,比如在东南亚和19世纪的法国、俄国、意大利等等。

二、农民生存道义:互惠与公共资源利用

即使到了近现代,农民对合作的需求依然与“稀缺”和“生存”有关。托尼这样描述1931年的中国农村状况:“有些地区农民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子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从众多历史饥荒事件中,我们可以想象大多数农业社会人们对食物短缺的恐惧。Scott(2000)总结了两种农民自主发展出来的安排,用以消除“使人陷入灭顶之灾的细浪”:一种是技术安排,即种子的品种、种植技术和耕作时间的地方传统,这是经历了几百年的试验和挫折才形成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安排是社会性的,但同样服务于弥补农民家庭食物短缺,以免他们跌入生存线之下,这种安排主要包括互惠模式和公共资源利用。乡村社区的互惠模式是一种保护网,互助合作在农民陷入经济危机时常常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互惠模式或者说互惠合作不仅是农民生存的一个保障,它实际上是乡村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乡村互惠,我们后文会有更深刻的研究。在这里,让我们首先把目光重点集中在农村公共产权资源对农民生存的保护上。

互惠模式与公共产权资源利用是处于边缘地带农民生存的道义,这种伦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通的,比如在东南亚和19世纪的法国、俄国、意大利等等。然而问题是: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如何治理他们依赖生存的公共产权资源呢?怎样的治理结构可以使得这些资源陷入“公地悲剧”呢?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深入的经济学分析,这不是本章节的任务。但我们可以先从历史文化的描述中去认识农民在面对稀缺资源上体现出来的互惠感情以及治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