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能源现状和特点

世界能源现状和特点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能源现状和特点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到2030年,化石燃料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80%,比目前略低一些。印度将有可能在五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世界第四大能源进口国。

世界能源现状和特点

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达到44.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10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9年已达到111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图3.28 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图3.29 美国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情况

图3.30 2009年世界原油消费情况

根据IEA预测,从2009年至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从111亿吨油当量增长到170.1亿吨油当量,增长45%,平均每年增长1.6%。到2030年,化石燃料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80%,比目前略低一些。虽然从绝对值上来看,煤炭需求的增长超过任何其他燃料,但石油仍是最主要的燃料。

总的来说,世界能源需求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如果不加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将增加。

二、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9年的26.0%,欧洲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9年的2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9年的48%,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图3.31 世界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三、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能源需求强烈

200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整体下降1.1%,是1982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2008年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首次超越经合组织国家,且这一格局短期内不可逆转。

根据国际能源署分析,由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在2010年至2030年期间,其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长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中东国家占全球增长量的11%,增强了其作为一个重要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总的来说,非经合组织国家占总增长量的87%,因此,它们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比例从51%上升至62%,它们的能源消费量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2005年的消费量。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明显,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36%,稳居全球榜首。

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印度。印度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0.4%。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快速增长。据印度工业联合会(CII)的预测,2010~2015年印度GDP的增长率也将达到7%。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大增。但印度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仅能满足其经济增长需要的30%,显然绝大部分能源都需进口,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高达70%,且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印度将有可能在五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的世界第四大能源进口国。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是世界能源消费的难题。

四、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截至2009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 770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缺口分别为6.7亿吨、4.2亿吨和1.2亿吨。

图3.32 世界石油分布不均与运输压力(单位:10亿桶)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至2009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8 160亿吨,储采比为120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年。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为5%~7%。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五、能源供应不足问题显现

IEA最新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尤其以中国、印度增长最为明显。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六、温室气体排放受到重视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急速增加,产生愈来愈明显的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气候变迁加剧的现象,对水资源、农作物、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各层面造成日益明显的负面冲击。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IE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2010年为277.2亿吨,预计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具有约束效力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以规范工业国家未来之温室气体减量的责任。

但是,由于当时美国政府不愿意签署《京都议定书》,使得其效果大大减小。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改变了立场,认为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有责任发挥带头作用,美国正为此而大力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

图3.33 《京都议定书》示意图

资料来源:新华社

率和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美国已经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对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非洲和欧洲的外交议程的首要关切。[20]

我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大国,面临的是巨大的挑战与新的发展机遇。首先,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大排气量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未来10年内,国际社会会提出严格限制中国的排气指标的问题。其次,国际上碳密集产品和高耗能项目向我国转移,同时我国高排放、低产出的现状使我国承受越来越大的贸易壁垒压力,以及有关碳关税[21]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产品出口。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