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协同学[58]~[62]是研究复杂的开放系统内各子系统如何协同工作的理论。产业集群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通过吸收、应用协同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协调健康发展。协同性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系统属性,有组织的协同管理可以使产业集群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2.2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

协同学[58][62](Synergetic)是研究复杂的开放系统内各子系统如何协同工作的理论。它研究一个开放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aken)吸收了概率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有关理论,对协同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哈肯认为,不仅非平衡态而且平衡态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从无序到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由于协同学是由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发展和采用类比方法建立起来的,所以不管什么关系的演化,在协同学看来,都是大量子系统间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协调一致的结果,使协同导致有序。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增值效应,也即1+1>2的现象。

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点:

(1)相变 把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所具有相同聚集状态之间的转变,称之为相变。其中,系统或子系统所处的聚集状态是相。当系统相变突然发生时,就产生突变,这是一种临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序参量 标志系统相变出现的参量就是序参量,它表示系统的有序结构和类型,是各个子系统协同运动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来源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对系统和子系统行为起支配的作用。

(3)涨落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总是存在着各个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也存在着子系统之间各种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另外,系统环境条件也在随机波动等,这些,都反映在系统的宏观量的瞬时值上,经常会偏离它的平均值,而出现的起伏现象,称之为涨落。

协同学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协同学研究的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问题。

(2)协同学研究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问题。

(3)协同学研究的是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

(4)协同学研究系统的涨落问题;

(5)协同学分析系统的协同现象、规律和作用,使系统协同工作,获得系统整体的协同正效应,实现系统优化

(6)协同学研究系统的组织和自组织问题,是一种自组织理论。

在多主体协同过程中,实际的协作行为还可分为有组织地协同和自发地协同。其中有组织地协同是指组织中的成员依据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相互协作完成组织目标;自发地协同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目标、当前状态和长远利益寻求协作者,形成协同关系,协同对参与者都有利。

产业集群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通过吸收、应用协同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协调健康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具有同质性,他们有着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相同的生产工艺、相同的生产设备、相同的客户群体、相同的营销方式。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的愿望,集群企业自发地进行协同。这种协同主要是基于聚集效应,因为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协同组织结构和协同支撑技术,所以这种自发的协同还不能称为协同管理。

然而随着集群的发展和市场的饱和,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有意识地联合其他企业,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寻找在产业链上的合理定位。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必须加强有组织的协同管理。协同管理不同于自发协同的地方是协同管理是站在管理的角度,有战略、有机制、有手段的活动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企业经营从战略层到战术层、操作层的所有相关活动,比如产品的协同生产计划、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物流管理(采购、库存、运输)、协同营销等。

目前,企业依靠自身能力独立发展的观点已被强化核心竞争优势、联合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观点所代替,协同管理的概念因其潜在的巨大效能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协同性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系统属性,有组织的协同管理可以使产业集群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只有集群内部各主体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和合理的结构,加强集群内部的相互协作,通过多个主体的并行性协作行为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和协作效应,形成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增强企业集群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整体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