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推进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推进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措施(一)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科学谋划新形势下藏区发展和稳定大计,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就要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也就是说,甘肃藏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体系尚不健全,还不能支撑甘肃藏区整体发展。

三、推进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一)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科学谋划新形势下藏区发展和稳定大计,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藏区发展、稳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贫困问题是藏区的主要问题。从能找到的关于甘肃藏区贫困的资料《甘南州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上报〈甘南州“十五”期间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和目前贫困人口分布及生活现状调研报告〉的报告》看,2000年,仅甘南藏族自治州绝对贫困人口17.64万人,低收入人口27万人,共计44.64万人,农牧村贫困面占当年农牧民总人口的83.86%。到2005年底,甘南州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4.64万人下降为23.58万人,贫困面由2000年的83.86%下降为42.07%,下降了41.79个百分点。由于甘肃藏区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结构单一,基础条件薄弱,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刚刚脱贫的人口一遇灾年又重新返贫。天祝县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推进互助资金试点,积极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和“两后生”劳务输转培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走内生—集约型发展道路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具体而言,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的作用。新增长理论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式,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其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并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增加,从而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这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关于要素收益递减和不变的假定,说明了经济增长持续的和永久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甘肃藏区经济发展要摆脱原来那种依赖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外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上内生—集约型的良性经济发展道路,其着眼点必须放到人力资本这一问题上。加快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就要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进藏汉合校工作,完成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发展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推广“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支持甘南州和天祝县办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支持兰州、白银、金昌、天水等市举办藏区高中班和中职班,实行混合编班。提高省内外高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藏区的招生比例,扩大定向培养规模。加快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肃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支撑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藏区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甘南州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实现高等级化,对外运输主要通道公路实现高速化,建设临夏一合作一郎木寺、王格尔塘—夏河机场、岷县—合作—青海同仁高速公路,建成以合作市为中心,辐射各县城二级公路网。打通甘南州、天祝县周边出口联网路和断头路,接通旅游景区与公路干线连接路,提高旅游路、工矿路、国防专用路技术等级。开工建设兰州至合作铁路,加快实施合作到川主寺、西宁至合作至成都铁路项目。加快夏河机场建设步伐,争取“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营。建成黄河玛曲段和九甸峡库区水运。按照政策规定,对机场、航空公司运营亏损和公路养护资金给予补贴。加强运输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客运站建设,加快乡乡通邮工程,建设速递中心和物流集散网,提高邮政和物流服务水平。

加快基础电信网络、宽带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建立邮政、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实施国道、省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工程和通信村村通、移动网广覆盖工程、宽带通信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无线数字城市、无线数字办公、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和重点地区基本比例尺测图及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四)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建设高原特色高产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典型引路;以“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监管农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争取种粮补贴”为手段,支持粮农种好粮食,增加种粮收益,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持续调优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牧草、藏中药材及洋芋、豆类等高产高价作物,形成粮、经、草(饲)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区发展草产业,种植优质高产饲草料,且在示范的基础上扩大经营,逐渐形成规模优势,不断满足饲草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发展的需求;扶持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草业种户组建草业公司,扩大优质饲草种植地,建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多层次、高效益的草产业综合经济实体;引导农民与牧户开展“订单生产”“合同生产”,建立新型的农牧民联结机制,使草产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把草产业发展成为一项大产业。甘肃藏区普遍存在“非典型的二元发展格局”,即城镇现代化已初具规模而广大的农牧区仍基本游离于现代经济体系之外,但城镇地区本身发展并不完善,其突出的表现是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自我发展与对外扩散的能力差,需要扶持。也就是说,甘肃藏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体系尚不健全,还不能支撑甘肃藏区整体发展。增强经济增长中心的极化效应,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甘肃藏区产业布局必须选择的模式。甘肃藏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要求甘肃藏区必须在特色产业发展初期着力培育增长极体系,并在增长极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增长极的扩散功能,带动甘肃藏区特色产业共同发展。

(五)加强甘肃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甘肃藏区人口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甘肃藏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仍在扩展,草原超载过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甘肃藏区生态环境治理。甘肃藏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甘肃藏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项目为牵引,大力实施以治理草原“三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以能源建设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小面积开发与大面积保护并举,经济建设与生态管理并重,进一步促进甘肃藏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要彻底改变甘肃藏区的经济落后状况,现阶段就是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中央的各种优惠政策,集中资金尽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变闭塞为通达,改善投资环境,从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和督促机制,对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工作进度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执笔人:张广裕

【注释】

[1]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4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