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实施百万亩适水产业发展规划

全面实施百万亩适水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实施百万亩适水产业发展规划一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对各种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宁夏渔业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以自治区科研机构为主体,挂牌成立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银川试验站和自治区渔业工程研究中心,为宁夏渔业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很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全面实施百万亩适水产业发展规划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对各种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宁夏渔业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广大水产工作者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务实苦干,全区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

1.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以“提质、扩量、增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适水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在灌区新建规模化适水产业示范基地35个。其中,500亩以上的20个,1000亩以上的10个,2000亩以上的5个,渔业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示范带动,全区水产养殖面积首次突破50万亩,增长18.2%;水产品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增长17.6%;水产养殖面积、产量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渔业经济总产值16亿元,增长14.2%;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高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42元。

2.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面积占全区的94%,产量占全区的99%,形成了低洼盐碱荒地、湖泊湿地等多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等多种养殖模式广泛推广的新格局。水产品种结构实现重大转变,乌克兰鳞鲤、草鱼鲫鱼、团头鲂、黄河鲶、河蟹等特色及名优水产品比重占到全区养殖总量的50%以上,其中乌克兰鳞鲤达到5.2万亩,草鱼养殖规模接近全区养殖面积的30%。特别是在贺兰、青铜峡、中卫等地开展的1000亩稻田养蟹试验示范一举成功,亩纯利润达到1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特色渔业发展探索出新方向,开辟了新途径,增添了新活力。

3.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新提高。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切实加强鱼类病害预测预报和养殖投入品检测监管。自治区水产推广部门牵头,各市县密切配合,全区共设置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56个,布点面积4.5万亩;检测养殖环境水质样本190个,合格率100%;检测水产品样本252个,合格率99%;检测鱼苗样本23个,合格率100%;检测渔用饲料样本201个,合格率99%。这是多年来抽检范围最大、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结果最好的一年。特别是农业部两次委托黑龙江检测机构对我区7个市、县(区)36个场点50个水产品样本进行抽检,药残合格率均为100%,走在全国的前列。截止目前,全区共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31个,面积21.3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43.2%。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2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4%,认证无公害水产品65个,认证“绿色食品”17个。

4.水产品加工有新突破。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突破口,平罗县主动出击,抢先一步,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杭州千岛湖野娇娇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计划投资1.1亿元,开展水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加工,2009年8月份正式投产。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敢为人先,引进山东客商成立宁夏佳美有限公司,开创了宁夏水产品加工之先河,这标志着宁夏渔业开始突破以鲜活水产品外销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产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5.渔业科技工作有新成效。以自治区科研机构为主体,挂牌成立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银川试验站和自治区渔业工程研究中心,为宁夏渔业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很好的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了国家自然基金、自治区科技攻关、自治区自然基金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展了湖泊湿地渔业水域环境调控、适水产业生态模式、黄河鲶人工繁育及高效养殖等研究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效。其中,黄河鲶鱼繁育和基因工程育种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宁夏渔业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自治区及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以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广大技术人员常年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包场点、包池塘,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确保渔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2009年,全区共繁育各类水产苗种6亿尾,落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15.6万亩,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1100户,培训技术人员、从渔农民1.4万人次。

6.渔业资源养护有新举措。继续推行黄河宁夏段休渔期制度,进一步加大黄河休渔执法力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农业部联合在石嘴山星海湖成功举办了大型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全区累计在黄河及附属湖泊水域增殖放流黄河鲶、黄河鲤、鲢鱼、鳙鱼等各类经济鱼类4223万尾,渔业资源养护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面对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在自治区加快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的大环境下,推动宁夏现代渔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根据《自治区适水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2010年及未来几年,宁夏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质、扩量、增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以黄河、爱伊河两线打造现代渔业先导区、适水产业开发区、生态渔业建设区、稻蟹生态种养区,四区推进,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宜渔资源,扩大产业规模,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适水产业示范区和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到201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稻蟹生态种养2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0万吨,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5亿元,与2009年相比,实现水产养殖规模、产量翻一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以黄河、爱伊河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全区构建现代渔业先导区、适水产业开发区、生态渔业建设区和稻蟹生态种养区。现代渔业先导区:以银川市为重点,充分发挥区位、资本、市场、科技等优势,积极推进养殖集约化、产业园区化、生产标准化、产出高效化;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繁育规模,提高繁育水平;积极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不断拓宽和丰富渔业发展功能。适水产业开发区:以石嘴山市、农垦农场、青铜峡市、中卫市等为重点,充分开发利用宜渔低洼盐碱地,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和水禽养殖,积极开展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等种植,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生态渔业建设区:以沙湖、星海湖、阅海湖、鸣翠湖、天湖、翠鸣湖及宁南山区水库塘堰为重点,加强水生生态修复与养护,大力发展规模化渔业资源增殖,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逐步实现养殖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稻蟹生态种养区:以引黄灌区为重点,加强河蟹养殖、水稻种植技术的集成示范与创新,大力推广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一水多用,一地双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必须着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进一步理清和明确渔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整合科技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水产优良品种繁育、水域生态环境修复、鱼类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提高渔业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物化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到2012年,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比重达到70%,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渔业品牌优势更加凸显。

第三,必须着力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鲜活水产品运销,一手抓水产品加工,丰富产业形式,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在引黄灌区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水产养殖、休闲、运销,特别是水产品加工龙头,引导龙头企业活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与从渔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从渔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到2012年,全区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

第四,必须着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妄全。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强化渔政执法和投入品监管,全面、系统地开展苗种检疫、水产品检测、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市场分析和信息发布机制。以适水产业基地、无公害养殖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区为载体,以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为手段,做大做强宁夏绿色水产品品牌和黄河鲤、黄河鲶、乌克兰鳞鲤、沙湖大头鱼、稻田蟹等特色水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宁夏鱼”的品牌形象。

第五,必须着力提升从渔农民素质。农民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从渔农民素质直接关系到百万亩适水产业工程建设的成效。始终坚持“引导不强制、服务不包办、到位不越位”的原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和动员群众建设基地,发展生产。要结合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切实加强从渔农民培训工作,真正培养一批“土秀才”“田专家”。突出抓好稻田养蟹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从渔农民,这也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自治区适水产业发展规划、巩固发展当前渔业经济好形势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的渔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业工作总体安排,2010年适水产业面积达到65万亩,新增15万亩,增长30%。其中稻田养蟹5万亩;水产品产量12万吨,增长20%。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落实,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适水产业基地建设。今后几年,要实现渔业跨越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毫不放松地继续抓好适水产业基地建设,科学确定开发模式,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切实提高发展水平。2010年,全区要新增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各地要提早谋划,制定建设方案,落实建设地点,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基地开发有序进行。(1)要在创新发展机制上下功夫。在产权明晰、功能明确的基础上,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个人、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适水产业基地建设、经营与管理,努力形成加快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2)要在提高建设标准上下功夫。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实施一个调,确保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标准。(3)要在完善基础配套上下功夫。在开挖养殖水面、养殖池塘的同时,要特别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基地的基础配套水平。(4)要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控制养殖容量,不断探索、完善和丰富“以渔养水”“以渔活水”生态渔业模式,切实增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稻蟹生态种养工程。宁夏河蟹养殖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2009年在贺兰、中卫、青铜峡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令人振奋的带动效应。2010年,要继续以贺兰、中卫、青铜峡为重点,带动、引导引黄灌区其他市县全面发展。从目前落实情况看,发展势头强劲。但必经强调的是: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发展稻田养蟹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落实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到乡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对重点工作、难点工作要层层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出成效。二要加强技术服务。对绝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来说,稻田养蟹还是新生事物,涉及产业多,技术要求高。因此,要把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服务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完善自治区与市县技术部门、农业与水产技术部门、外聘技术人员与本地技术人员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各级水产行政和技术部门,要按照稻田养蟹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抓好落实,把稻田养蟹作为统筹2010年全部工作的抓手。整体工作要重心下移,技术人员要坚守一线,密切关注和认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稻田养蟹示范推广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三要做好蟹种调运。蟹种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稻田养蟹的成败。各级水产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指导和服务,积极做好与辽宁、江苏等地蟹种调出单位的沟通协调,严防劣质苗种流入我区,损害从渔农民利益。四要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通过土地流转开展稻田养蟹规模化经营。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组织协调种养大户与区内外稻米加工企业签订水稻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确保种养效益。五要高度重视河蟹销售。及早组织种养大户、企业与周边大中城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产销对接。支持重点市县在河蟹成熟捕捞季节举办“河蟹节”,发挥品牌效应,确保销售顺畅。

三是切实加强渔业科技工作。2010年,要继续多渠道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围绕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加强适水产业、生态渔业、水质调控、苗种繁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重点在新品种引进、黄河鲶繁育及规模化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继续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项目20万亩,加强草鱼、乌克兰鳞鲤、河蟹等主推品种推广,积极开展斑点叉尾、南美白对虾、鳜鱼、泥鳅、黄颡鱼等名优品种的试验示范。以创建自治区科技示范基地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优良品种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渔业技术推广新机制。

四是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一要加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10年,农业部将实施标准化养殖示范建设工程,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加大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全区基本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建成一批起点较高、集中连片、减排环保、优质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进一步发挥和提高灌区渔业基地生产优势,促进宁夏水产养殖跃上新台阶。二要加强渔业质量检测和监管。继续开展养殖水体环境治理,大力开展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养殖投入品、水产苗种、水产品监测工作。2010年,由自治区水产站牵头,在全区55个监测点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辐射面积15万亩;开展无公害基地水体环境治理20万亩,设监测点100个。检测水样200个,检测水产品样品100个,检测饲料样品100个,苗种检疫率达到90%以上。加大养殖投入品使用监管力度,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养殖执法,依法严肃查处违法使用违禁药品、违禁饲料添加剂等行为,严禁不合格水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三要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继续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对已经创建的31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规范化管理,争取农业部以水产养殖示范场为主体的养殖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健康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功能。四要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09年,在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指导下,各市县加快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绝大多数市县已完成规划的编制,其中固原市、平罗县、惠农区已经当地人民政府印发实施。按照农业部的要求,2010年,要全面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养殖证的核发,各市县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要继续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有序。

五是加强渔业基础体系建设。主要是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配套提高宁夏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取建设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等地市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已建成的8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2010年必须全面启动运行,积极开展各项检测工作,为渔业养殖生产做好服务。加强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抓好自治区黄河鲶原种场项目、灵武黄河鲶良种场项目、中卫黄河鲤良种场项目建设。继续推行水产良种补贴,提高水产良种生产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发挥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水产站苗种繁育基地在全区水产良种繁育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继续扩大鲤鱼及黄河鲶苗种繁育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草鱼、鲢鱼、鳙鱼的繁育工作。2010年,全区生产各类苗种7亿尾。其中,市、县级重点良种繁育场生产各类苗种3亿尾;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水产站苗种繁育基地生产各类苗种3.5亿尾以上,培育大规格黄河鲶鱼种300万尾。全区水产苗种自给率达到60%以上。

六是抓好水产品加工与流通。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做好跟踪服务,确保宁夏野娇娇有限公司、宁夏佳美有限公司两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投产。2010年,要继续引导和鼓励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及各类涉渔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创办各类运销型合作组织。优化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开拓水产品外销市场。

七是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渔政管理。一要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水生生态修复示范区的建设步伐。重点开展黄河鲶、黄河鲤原良种保存、选育及示范推广,开展驯化、驯养和繁育,为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二要继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2010年,要在继续扩大规模、加强宣传、组织好重大活动的同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落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划》,做好增殖放流规范管理。要加强苗种的选择和种质鉴定,加强检验检疫,科学确定放流时间、地点和苗种规格数量,切实加强增殖放流后的保护工作,科学评价增殖放流效果。2010年,重点在黄河宁夏段、渔业重点湖库水域人工增殖放流各类苗种2000万尾。三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农业部支持,完善渔政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强渔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渔政人员素质。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加强渔政执法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地市级及重点渔业大县渔政管理。四要加强渔业安全管理。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实施黄河休渔,坚决查处违法捕捞作业。加大“三无”船清理力度,彻底杜绝“三无”船下河捕鱼。加强渔政快艇管理,规范登记注册、年检等制度,严禁利用渔政快艇非法经营、非法载客,确保运行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