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水产业进入全面开拓的新时期

宁夏水产业进入全面开拓的新时期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水产业进入全面开拓的新时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贯彻改革方针,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宁夏水产业进入全面开拓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贯彻改革方针,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8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善,整个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宁夏水产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捕捞到养殖、由粗养到精养的转折,特别是1985年中央5号文件下达后,自治区各级领导部门都把发展水产业作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来部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开发建设商品鱼基地的基本指导思想,使我区水产业开始进入全面开拓的新时期,出现了群众性养鱼热的好势头。其主要标志是:

1.全面超额完成“六五”计划指标。到1985年,全区养鱼水面发展到12万亩,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8万亩的任务,相当于1980年的7倍;鱼类产量达到2100吨,超额110%完成“六五”计划1000吨的指标,比1980年的338.5吨净增1761.5吨。

2.群众养鱼业大发展。养鱼专业户、重点户由1980年的10多户发展到4392户;养殖水面扩大到7.56万亩,占全区养殖水面的63%;鱼类产量达1026吨,占全区总产的48.8%。

3.突破了鱼种生产关。1985年,全区生产秋片鱼种7278万尾,基本实现自给。家鱼早繁也获成功,共生产早苗1200万尾,解决了宁夏水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4.商品鱼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效益。1984年,自治区首先在银川地区建设商品鱼基地4700亩,当年投产的2300亩,共生产秋片鱼种1300万尾,成鱼75吨,总产值65万元,亩均产值282.6元。1985年,全区新建商品鱼基地验收合格面积11308亩,当年投产面积7603.7亩,共生产秋片鱼种1754万尾,成鱼182.3吨,总产值达156.7万元,亩均产值219元。两年共建成商品鱼基地1.5万亩。1985年,生产秋片鱼种2500万尾,成鱼502.3吨,总产值达306.7万元,亩均产值达258元。商品鱼基地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过去粗放粗养、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并且出现了一批亩均毛产500多斤,净产400多斤的精养高产典型。

5.外引内联取得初步进展。宁夏申报的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建开发盐碱低洼地发展养鱼项目定于4月份进行评估;与丹麦王国互派水产技术人员考察深造项目已付诸实施;赴埃及开发渔业项目已初步洽谈,第二炮兵司令部、兰州军区后勤部在宁夏新建商品鱼基地正在勘测设计。另外,还与浙江、江苏等省开展了人才交流活动,每年聘请养鱼技工200人到各地进行传、帮、带,以提高养鱼技术水平。

6.水产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川区各市县和山区部分县已建立了水产工作站,自治区成立了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科学研究所,还有24个国营渔场,经过整顿,较好地发挥了骨干和示范作用。

宁夏水产业发展形势是喜人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技术力量落后等,现有水面的90%属粗养粗放,平均单产只有20多斤,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苗种、饲料供应、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服务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对水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加强宏观控制和引导,搞好协调,搞好服务,引导广大农民在水面资源上做文章,推动水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夺取“七五”计划第一年的开门红。

水产业“七五”规划,经过一年的酝酿调查,反复研究,并综合各部门、各地市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七五”末,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争取达到30万亩,其中建设商品鱼基地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保证1.5万吨,争取达到2.4万吨,平均每年净增2580吨到4380吨,要求全区人均占有水产品数量提高到3.5~7.5公斤,其中银川市人均占有达到15公斤,石嘴山市人均占有量达到10公斤。

提出“七五”规划设想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和1985年中央5号文件关于“力争到本世纪末全国水产品产量翻两番,产值翻两番多,人均占有量从现在的5公斤提高到15公斤”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六五”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适当留有余地;既要集中力量,用三五年时间首先解决城市吃鱼难的问题,又要为后十年水产业的持续发展准备后劲。提出这个规划目标的根据是:

1.大力发展水产业是中央和自治区的既定方针,有可靠的政策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都为水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现有的12万亩养殖水面,是我们大踏步前进的物质基础。其中,2.1万亩精养塘(包括1.6万亩商品鱼基地)则是起步的骨干。以去年国营渔场精养塘平均亩产112.5公斤计算,2.1万亩精养塘总产可达2362.5吨;近10万亩粗养塘平均亩产达到15公斤。总产可达1500吨。两项合计为3862.5吨,加上自然捕捞,实现4000吨是可能的。这就是我们的基础。到1990年,争取精养塘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总产就是13500吨,粗养塘平均单产提高到50公斤,总产就是10500吨,两项合计为24000吨,加上自然捕捞,或单产再提高一些,总产可能还要多一些。

3.大力发展水产业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宁夏水产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面资源和低洼地达百万亩之多,发展水产养殖有后劲;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勤劳致富,而实践已经证明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一次投资多年使用、长期发挥效益的致富途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价值法则促使水产业必须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支水产技术队伍和苗种基地。从1986年开始,在自治区农业学校开办水产中专班。到1988年,每年约有40名中专生补充到生产第一线,“七五”期间,自治区将建设一处年产1亿尾的家鱼早繁中心和几处早繁基地。采取集中繁殖,分散培育的办法解决“南苗北调”问题,满足生产需要。还要办几个饲料加工厂,发展饲料工业,寻找新饲料来源。养鱼饲料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根据上述分析,实现“七五”规划指标的依据是比较可靠的。但是需要克服资金不足、人才不足、基础设施不足等许多困难,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作为水产工作者来说,我们应当有信心、有勇气担负起党交给的这一艰巨任务,为宁夏水产业的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86年是“七五”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起步工作如何,对“七五”计划的实现影响极大。根据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1986年,新建商品鱼基地10000亩,季节性粗养水面要继续发展;水产品产量保证完成2500吨,比上年增长19%,争取完成3000吨,比上年增长40%。

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为“七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

1.切实抓好商品鱼基地建设。建设商品鱼基地的指导思想是:在配套完善已建基地设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建设新基地,做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要在提高经济效益上狠下工夫。商品鱼基地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永久性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翻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证基地建设按规划和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要坚决返工,不能迁就,不能验收。鉴于国家1986~1987年两年基建投资不再增加,银行信贷也要严格控制的实际情况,基地建设规模一定要严格执行计划,不要随意扩大,以免搞成“胡子”工程,只见挖坑,不见养鱼,不见效益。做到施工一亩、建成一亩、投产一亩。基地建设的投资标准基本不变,即每亩投资1000元,其中国家无偿扶持100元,周转金100元,贷款200元,自筹600元,但资金管理办法要改革。即:基本建设计划审定后,将贷款额度划拨到市县,专款专用,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后将周转金划拨市县,基地验收合格后再发放无偿投资。考虑到水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式等问题,从加强宏观控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角度出发,新建商品鱼基地必须明确以下原则:坚持以市县为单位统一规划,规划设计要兼顾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效益,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良性循环,不能顾此失彼,遗害它业;坚持集体或联户集资开发,集中施工、分户经营的办法;明确池塘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和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在承包期内有使用继承权,个人承包的面积以15亩左右为宜,不宜过大。要适当照顾贫困户、优抚对象和山区吊庄基地;要明确承包者的法人地位,既有开展经营的自主权,又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如归还银行贷款、周转金,向国家交售一定数量的平价鱼等;明确国营渔场鱼产品归国家控制的原则,不管实行何种承包形式,产品归国家掌握,超产利润分成。农户承包经营的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精养塘,要实行国家投资与鱼产品挂钩的办法。国家投资一元,要向国家交售一斤平价鱼,在鱼塘有效益后分年度兑现。国家在农垦投资建设的商品鱼基地也要实行这种办法。所有向国家交售的平价鱼,一定要按计划、分季节、按流向向自治区水产部门提供,以保证国家特需供应,重大节日平抑市场,稳定价格,逐步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

2.突出技术改造,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目前我区精养塘的单产水平为100公斤左右,粗养水面平均单产不到5公斤,平均单产水平为17.5公斤,与全国平均单产82.5公斤相差甚远。差距就是潜力,我们要通过抓好鱼塘的技术改造,把内部潜力挖掘出来,着重抓提高、开拓和配套,使水产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要重视推广普及成鱼丰产技术;提倡培育和放养大规格鱼种;要按照合理密度多品种放养,充分利用水层空间,按照科学的饲料配方配制饲料,大力开辟细绿萍、紫花苜蓿等青绿饲料来源;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水质监测和鱼病防治。通过推广普及成鱼高产技术,争取精养塘单产,普遍提高到100~150公斤,示范点达到200~250公斤。粗养水面也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放鱼不管理的粗放粗养的陋习,把精养高产技术运用到大水面饲养上,变粗养为精养,走“以精带粗、以粗辅精、分而治之、稳步发展”的路子。不能一味追求扩大基建规模,铺新摊子。进行技术改造,要注重调动内部资金的潜力,依靠地方财政和群众多层次、多渠道集资,搞好外引内联加以解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防止原有设施遭到盲目破坏而新设施又搞不起来的现象发生。对于现在已经养鱼或能够养鱼的湖泊、洼地等,原则上由承包户先稍加改造后继续养鱼,视经济能力,以后逐年再加以改造完善。

3.认真抓好鱼苗鱼种生产。鱼苗鱼种生产是成鱼生产的先决条件。近两年在鱼种生产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突破,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早繁设施和技术力量不足,苗种差额很大,还需从外省调进,作为权宜之计和应急措施,近几年从外省调进一些是可以的。从长远来考虑,“南鱼北调”的路子,只能作为补充。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来解决。因此,要抓紧家鱼早繁中心的建设,争取明年正式投产。贺兰、平罗、永宁、中宁渔场和前进农场渔场等有孵化条件的渔场,要做好一切准备,把孵化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保证孵化7000万尾,争取1亿尾。我区的特产黄河鲤鱼,品质优良,亲鱼来源丰富,孵化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要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辟多种渠道,开展孵化工作,以补充鱼种不足的问题。

4.继续搞好国营渔场的整顿和改革。国营渔场在我区水产业发展中要起主导作用,经过前两年的整顿,现有24个国营渔场的生产面貌有了很大起色。改变了过去长期亏损,靠吃国家事业费过日子的局面。现在大多数渔场摘掉了亏损帽子,能够自负盈亏或略有盈余,少数搞得好的已开始为国家积累资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有关文件,继续搞好渔场整顿,深入进行改革。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兴利除弊,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益。要重点抓好经营管理工作和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领导工作要由行政管理型转向服务管理型。微观搞活,宏观加强,正确指导,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生产稳定增长。

5.加强水产科研和教育培训工作。科研工作要面向生产,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要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生产联合攻关,集中解决家鱼早繁、培育大规格鱼种、饲料加工、成鱼高产、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新品种引进等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并注意吸收、消化、提高引进的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成果,使之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水产技术教育工作是我区的薄弱环节,1986年要下决心把农校的水产中专班办好。水产研究所还要把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作为科研中心任务,与鱼饲料发展研究、鱼病防治等同步前进。与此同时,还要承担培训基层水产站、渔场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100人次,专业户、重点户200人次的任务。各市、县水产站也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普及养鱼技术知识,随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另外,要继续抓好从外省区聘请养鱼技工进行传帮带的工作,耍加强管理,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6.切实加强对水产工作的领导。自治区水产业务主管部门,主要是宏观管理和指导,减少对微观的干预,摆脱事务,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多为基层出点好主意,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基层水产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方针政策、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上,对渔场和专业户实施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各级水产部门的领导同志都要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建立请示汇报制度,对水产工作中的新问题一定要向当地党政领导部门主管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同时,要和计划、财政、银行、粮食、供销、水电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互通情况,争取支持,协同工作。另外,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水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职工队伍建设,抵制倒买倒卖、偷税漏税、请客送礼、哄抬鱼价等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风貌。提倡富帮贫、强帮弱的共户主义风格,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林牧副渔五业构成了大农业的整体。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渔业一直是短腿,宁夏尤其是这样。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木的变化。1980年水产品产量300多吨,1986年达到3270吨,短短的6年净增2970吨,增长近10倍。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位。所以何康部长在全国水产厅局长会上讲:“农林牧副渔,渔业最兴旺。”对宁夏来讲,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宁夏水产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发展水产业是开发性生产,基本不占用良田。这几年,所建2.5万亩商品鱼基地,基本上是在不能种粮的低洼盐碱地和白僵荒地上开发出来的,使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不论国营渔场的承包经营者,还是乡村的养鱼专业户,通过发展渔业生产,绝大部分开始走上了致富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养鱼户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有100多户,仅贺兰县就有70多户。经济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一部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繁荣了城乡市场。以前的市场鱼货很少,品种单一,而且只是季节性有鱼。现在的市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但常年有鱼,而且讲究新鲜,讲究质量,讲究品种。鱼已进入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占了宴席的中心位置。这对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产业的大发展,对饲料的需求大量增加。1986年玉米价格高达0.27元,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年小麦套种玉米面积扩大到70多万亩,比1985年增加12万亩,这与渔业等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另外,粮食等其他副产品作为鱼饲料,转化增值效率是很高的,2.5斤饲料可转化为1斤鱼,饲料成本为0.5~0.6元,1斤鱼的售价平均按2元算,饲料报酬可达2元以上,在养殖业中,养鱼饲料系数是最低的。贺兰县群众反映,由于养鱼经济效益高,可为种植业的发展积累较多的资金,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渔业生产不但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也越来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并应当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渔业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品。

宁夏渔业生产这几年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人均占有量很低。1986年,全国人均占有水产品7.5公斤,我区只有0.75公斤,是全国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我们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争取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水产业“七五”规划,到“七五”末,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精养水面1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人均占有3.3公斤,其中银川市人均15公斤,石嘴山市人均10公斤。从现在到1990年还有4年时间,要实现总产量1.5万吨的目标,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必须保持在50%以上,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完成任务主要靠两条:一是扩大水产养殖面积,二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扩大面积要量力而行。按照规划安排,4年时间平均每年至少要开发1.3万亩。但这要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作好规划和论证准备,财政状况好就多安排一点,差就少安排一点。但从思想上要有向上的精神.开拓的精神,争取到1990年完成预定的开发任务。开发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不能单纯依赖国家。要鼓励县、乡、村和农民联合集资或个体投资开发养鱼,要坚持集中连片、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力量在低洼盐碱地、白僵地开挖鱼塘,坚决反对在农田上开挖鱼池。要考虑农林牧副渔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利益,保持生态平衡。

提高单产,潜力很大。1986年,宁夏养殖水面平均单产只有18.5公斤,粗养水面只有10公斤,和全国养殖水面平均单产82.5公斤相比,还有64公斤的差距。这个差距的存在,既是压力,也是潜力,又是动力。要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缩小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积极推广已经试验成功的高产养殖技术,推广150公斤、200公斤,300公斤的放养模式,要求1986年要培养出亩产350公斤、400公斤和突破500公斤的高产典型。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全区养鱼单产水平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到1990年,如果养殖水面达到20万亩,其中精养塘10万亩,平均能达到125公斤,产量1.25万吨;粗养水面1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25公斤,产量0.25万吨。那么,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的目标就能实现。

实现“七五”目标,首先要搞好1986年的水产工作,完成生产任务。当年的任务是,新增养殖面积6000亩,其中建商品鱼基地3000亩,2814水产项目完成3000亩,水产品产量5000吨,比上年增加1720吨,增长52.9%。任务分解到各地市,银川市2350吨,石嘴山市445吨,银南地区1300吨,固原地区130吨,其他775吨。完成上述任务的具体措施是:

1.深入改革,加强管理。生产越发展,管理越重要。要进一步加强渔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承包制。国营渔场要继续实行“统一核算,分散承包,超产分成”的责任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分配关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坚持国家得大头,个人拿小头的原则。纠正亏损了由国家负担,盈利了国家不沾边的不合理现象。不管采取哪种承包形式,国营渔场的产品必须由国家掌握,国家投资建设的商品鱼基地,由农民个人承包经营的要按规定向国家交售一定数量的平价鱼,为国家作一点贡献。各类渔场和专业户都要加强经营管理,实行成本核算,进行经济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2.抓好水产基础建设。着重抓好五个项目的建设:联合国援建的开发低洼盐碱荒地2814水产项目,完成3000亩,每亩援助小麦2200公斤,每公斤按0.46元计算,每亩投资1012元,共303万元;投资40万元建设银川郊区鱼种场;投资70万元,完成家鱼早繁中心续建工程;投资65万元建设平罗鱼种繁殖场;投资70万元建设鱼饵料试验站。以上五项共计投资548万元。另外,继续拿出60万元,建设商品鱼基地3000亩。这是全年水产建设的几个重点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一是当年我区需从外地调运水花3亿尾,9个飞机架次,由水产局负责安排好苗种调运补助费,每架次8000元。以后逐步减少调运,实现鱼种自给。二是抓好饲料来源。当年生产5000吨饲料鱼,需要有2500万斤粮食来保证,要采取养鱼专业户与种粮专业户挂钩,签订供销合同,养鱼场户自己种植等办法,广辟饲料来源。特别要重视推广种植湖南稷子、细绿萍等青饲料。同时,要搞好饲料配方,提倡科学喂鱼,实行轮捕轮放,从各方面努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各级水产部门要认真转变作风,搞好技术服务,针对我区水产技术人才不足,群众养鱼技术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为养鱼户提供有效服务。重点是在提高单产上狠下工夫。鉴于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现实问题,今年计划从南方聘请养鱼技工60名,每名技工补助1000元,共补贴6万元。充分发挥这批人才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当地自己的技工。另外,还安排了6万元资金补助技术培训,计划培训5000人次。各市县水产站要早定计划、早安排、抓好培训,提高群众科学养鱼水平。培训经费由自治区水产局统一下达安排,同时要热情指导好部队养鱼生产,帮他们搞好经济效益。

3.搞好示范,普及科学养鱼知识。全区计划搞单产150公斤、200公斤、300公斤的示范点28个,面积2500亩,已由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落实。这是推广养鱼丰产经验和科学养鱼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定要把这件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市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示范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加投入,用好资金。中央和自治区的财力有限,用在水产业的资金已经不少,各地、市、县、乡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来扶持养鱼生产。同时要引导养鱼户,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逐年增加设备,改善条件,提高技术,提高效益。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管好用活资金,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各地农业部门和水产站的负责同志都要加强对渔业生产的领导,把水产工作列入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来抓。要树立重实效、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和加强改革、开放、开发的观念,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特别是要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地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