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可以发现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例如苏北某船闸工程中,由于民工回家割麦子,整个工地处于半停工状态一个月。例如苏北某船闸、某泵站、某自来水厂在施工初期都曾遇到当地农民的无理阻挠,有的曾使工程停工一个月之久。

第四节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可以发现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必须首先找出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纠正进度偏差。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来纠正进度偏差,都必须对原来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一、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分析

进度偏差主要指出现工期拖延。产生进度拖延的原因主要有组织、技术和施工条件三方面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期拖延时,应进一步找出产生工期拖延的具体原因。

分析原因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工地会议直接听取承包商汇报产生拖延的原因;另一种是通过监理人员在现场不断地了解施工情况。

初步找到原因后,还要判断产生拖延的原因是偶然性的原因还

是系统性的原因。对于偶然性原因产生的拖延,只要采取措施将被延误的工期追赶回来即可。对于系统性原因产生的拖延,则应首先采取措施消除产生拖延的原因。

从监理的角度看,引起工期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五类:

1.业主的责任。

2.业主的风险。

3.承包商的责任。

4.承包商的风险。

5.业主和承包商的共同风险。

以上拖延原因划分主要考虑到责任承担,是由谁的责任引起的工期拖延,就应该由谁承担赶工费用。

在制定具体的追赶工期对策时,就要分析引起工期拖延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引起工期拖延的具体原因,最常见的有:

1.施工组织设计不当,使得现有的施工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例如湖北某堆石坝工程,开始时上坝道路没有布置好,严重影响填筑速度。

2.劳动力或施工机械数量不足。例如苏北某船闸工程中,由于民工回家割麦子,整个工地处于半停工状态一个月。

3.承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不足,多次出现质量事故引起工期延误。

4.技术措施不当,引起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例如某住宅楼施工承包商在基坑开挖时违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一次开挖到底,不留保护层,恰遇暴雨扰动了地基表土。结果大大增加了地基开挖与处理的工作量,使工期拖延近10天。

5.承包商内部信息流不畅。有的承包商到临时才发现缺乏某种规格的钢筋或者发现砂石料不够再去现找。这样势必要耽误工期,这在目前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承包商中是普遍存在的。

6.外部干扰。例如苏北某船闸、某泵站、某自来水厂在施工初期都曾遇到当地农民的无理阻挠,有的曾使工程停工一个月之久。

以上是引起工期拖延最常见的原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恶劣的地质条件也是引起工期严重拖延的重要原因。

二、工期拖延对后续施工的影响分析

工期发生拖延后,对后续施工的影响主要有工期影响和资源影响两个方面。当关键施工活动发生工期拖延后,必定会引起总工期的拖延,也必然会引起后续施工的工期拖延。如果是非关键施工活动发生工期拖延,且拖延的时间小于其总时差,则不会引起总工期和后续施工的拖延。但这时由于利用时差,所以往往会引起后续施工的资源矛盾。这种情况下,如果后续施工是由另一家承包商承建,就有可能引起合同纠纷,产生干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工程师要将协调工作做在前面,保证承担后续施工的承包商按合同应得的利益不受损失,从而争取他的积极性以利于补救工期。

对总工期及后续施工工期的影响大小一般可通过对剩余网络的计算确定。剩余网络的计算步骤如下:

1.去掉已经完成的施工活动,将当前日期作为剩余网络的开始日期形成剩余网络。

2.将正在进行施工活动的剩余持续时间标注于剩余网络图中。

3.计算剩余网络的各项时间参数。

在剩余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负的时差,这个负时差反映了对后续施工工期的影响程度。

分析工期拖延对后续施工活动的资源影响,可对剩余网络进行资源统计,即根据剩余网络编制资源进度计划,再与原计划的资源计划比较就可知道影响的程度。

三、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在分析产生进度拖延的原因以及对后续施工影响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纠正进度偏差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制定进度纠偏措施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地考虑,既要考虑施工经验,又要考虑现实条件。在制定进度调整措施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对总工期和后续施工工期的要求。后续施工工期紧张程度不同要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所需要增加的资源量也不同。

2.进度计划调整给施工单位带来的损失。施工进度计划调整后,打乱了施工单位原来的计划,会造成某些施工资源的紧张,也会造成某些施工机械设备的闲置,这些都会造成施工费用的增加。

3.对材料供应的影响。在进行进度调整时,应注意给材料供应带来的影响,要分析进度调整需要多大的材料供应强度。

4.劳动力供应。加快施工进度,一般都要增加更多的劳动力。不但要考虑民工数量,还要考虑民工的素质,更要考虑农忙季节对招募民工的影响。

5.气候条件的影响。在炎热的季节和寒冷的季节都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在雨季,许多工程也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时,应尽量避开不利的气候条件,保证施工活动能快速、顺利地进行。

6.施工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在调整进度计划时应首先考虑能否通过改变施工活动的逻辑关系来加快施工进度。改变施工活动间的逻辑关系,通常是将顺序连接的工序改为搭接或平行作业。进行这两种改变都要增加资源。一般情况下,要想加快施工进度都要额外地投入一定的资源。这些额外投入的资源通常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等。

7.施工作业空间的限制。有时候,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需要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这时就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施工作业空间来容纳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原来的施工道路能否满足多个工作同时施工的要求。

8.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一般说来,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会加快施工进度。但是对新技术,施工单位往往需要有一个学习、培训和熟练的过程。这一适应过程如果过长就不能用来进行紧急的工期补救。因此,当采用新技术来加快施工进度时,必须考虑施工单位对这种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组织措施

1.将原来的工程进行适当分割后平行发包,由多个施工队伍在多个工作面平行施工。

2.增加施工人数。

3.增加施工机械设备。

4.调集水平更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加强施工队伍的力量。

(二)技术措施

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2.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建筑材料。

3.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例如使用计算机编制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三)经济措施

1.制定经济奖惩措施。

2.保证关键施工活动的资金供应。

3.对于采用新技术的试验和培训工作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信息管理措施

1.加强各类施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传递工作。

2.建立工程内部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检索。

3.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编制施工日历。在施工日历中列出每天的工作内容、要完成的工程量、需要的各种资源数量等。

4.保证工程内部及工程与外部通信线路的畅通。

在进行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时,要根据工期的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对工期紧急,不按期完工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工程如重要的水利工程,一般采取将剩余工程化整为零,分发包的办法,让更多的施工队伍同时平行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发挥效益。例如苏南某水利枢纽工程,当业主发现承包商无力按期完工时,采取果断措施,在江苏省内调集了6支精锐的施工队伍分包剩余工程,使得该工程能够按原计划建成发挥效益。

对于一般的工程,通常采用增加资源压缩关键线路的办法来缩短工期。这时应首先在系统内部调整资源配置,松弛非关键活动,将资源调集到关键线路上去。如还不能满足工期要求,再考虑从系统外调集资源。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时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工期。但这要求施工队伍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否则,在工期紧急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抽不出时间来适应新技术。这时也可以邀请掌握这种新技术的施工单位来分包一部分工程。

在调整进度计划时,首先应考虑调整直接引起拖期的施工活动或其紧后施工活动,尽量缩小对后续施工的影响。如果直接引起拖期的施工活动或其紧后活动的费用率太高,则赶工成本就会过大。这时可以将调整的对象适当后移到费用率较低的施工活动上,也可以采用费用—工期优化的方法来选择调整的对象。

在制订赶工计划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能将人的负荷提高到极限程度(无论是民工、技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否则会引起施工人员过度疲劳。在施工人员过度疲劳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对本来已够紧张的工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所以,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单位的赶工计划时,一定要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切不能用单一的工期指标来衡量赶工计划。一定要通盘考虑工期、质量和成本的综合要求,一定要考虑施工单位的实际承受能力。否则,将会出现越忙越乱的局面,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实际上,有进度控制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能否按期完工,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取决于各单项施工活动的速度,而是取决于能否按合理的程序作业,能否使得各项施工活动协调发展。所以,施工进度控制的最主要的原则是:连续、均衡、协调。

四、工期和后续工作调整程序

利用进度控制方法,均能直接判断进度状况,并计算出相应的进度偏差值,进而可以按图7-10所示程序调整进度,分析进度偏差对计划目标工期和后续工作进度产生的影响,对目标工期和后续工作持续时间作出调整。

从图7-10中可以看出,对工期和后续工作进度的调整分为下

述几种情况:

(1)若某项工作产生的进度偏差为Δ,且为关键工作,产生的偏差Δ会影响计划总工期。若要保持计划总工期不变,则应压缩后续各项关键工作持续时间,且压缩总量应等于进度偏差值Δ;当后续各项工作经压缩后已达到各项工作的最短持续时间,则应由承发包双方进行协商,适当调整计划目标工期。

(2)若某项工作产生的进度偏差为Δ,且为非关键工作,则应压缩后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且后续工作的压缩量不宜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TF和自由时差FF,方能保证计划目标工期不变;若后续工作的压缩量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TF和自由时差FF将会影响后续工作进度或计划目标工期。

(3)若某项工作产生的进度偏差为Δ,且为非关键工作,进度偏差Δ≤min{TF,FF}时,则不会影响后续工作的进度,进度计划不需要调整,可继续控制实施。

img160

图7-10 对工期和后续工作进度调整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