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收支性融资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第一节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一、融资风险含义及产生原因

(一)融资风险含义

融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资金供应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融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筹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不同筹资方式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债务筹资受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当企业经营不善,特别是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率时,可能产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破产的风险。权益筹资则受股权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以上市公司为例,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时,投资者可能抛售其股票,造成股价下跌,增加企业的再筹资成本,特别是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市场收购其股票,吞并企业。为了有效控制筹资风险,企业除了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筹资规模、筹资工具等。

(二)融资风险产生原因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筹集资金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1.现金性融资风险

即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它是由于现金短缺、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限结构不匹配引起的,是一种支付风险。

2.收支性融资风险

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发生亏损,将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情况下,亏损越多,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终极的收支性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

债务融资风险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关系:①是举债经营效益的不确定性;②是现金收支调度失控;③是资本结构不合理;④是金融市场客观环境变化。

融资风险形成归纳为图3-1。

img73

图3-1 融资流动性风险

二、债务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融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充分利用债务资金的前提下,全面安排统筹规划,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防范风险产生。(一)融资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识别评估融资风险指标体系如下: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一般来说,特定行业的企业经过权衡,应该有其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若变动过大,可能影响财务和经营活动及财务目标的实现。关于资本结构的确定应该考虑企业经营的特点、资本成本、税负利益、增长能力、破产成本等。

资本结构比率=借入资本/自有资本

该指标表明企业债务资本与自有资本比例。比率越低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则融资风险越小。这一指标的临界值各国存有不同的看法:英国为1,日本为1~2。如果结构比率大于1,则表示风险过大,应引起警惕;如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在资本结构风险方面,处于安全区。

2.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资产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对债务的依赖程度。比率多大合适,应结合行业及本单位的特点确定。参考值为30%~40%。

3.债权销售比率

债权销售比率=销售收入/债权额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收回债权的能力,比率越高,其安全性越强。临界值一般为5。如果低于5,则进入危险区,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

4.利息保证倍数

利息保证倍数=利息及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这一指标衡量企业是否从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的盈利,保证定期支付利息。如果确实需要定期支付一部分本金,则所付本金也要包括在费目中。若该指标比率等于1,则意味着赚来的钱刚够融资借款的成本;大于1,企业才有利润;小于1,说明赚来的钱还不够利息。

上述四项指标,前两个表明是比值,后两个表明是能力。后者更重于前者,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上述比率达到临界点后,就进入危险区域,需要加强管理。

5.资本成本

企业应该追求使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那么此时对应的资本结构成本也应该是最低的。资本成本是以各种融资数量为权数,乘以对应融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即: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额占总资本比重×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率)+权益额占总资本的比重×权益资本成本

Kw=(B/V)Kb(1-T)+(S/V)Ks

从价值链角度看,确定融资成本应该着重从整体成本分析高或低,当然,也应该从单个具体融资成本出发进行考虑。

6.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单位债务融资对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敏感度。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DFL=(ΔEPS/EPS)/(ΔEBIT/EBIT)=EBIT/(EBIT-I)

7.营运资金持有量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营运资金持有量的多少是企业营运资金融资决策的结果,更具体地体现着企业财务风险战略。

(二)融资风险状况评估

可采用指标比较法,将测算指标值与原融资决策的目标进行比较(见表3-1),观察分析差异的有无及大小,其差异是否超过容忍度,是否达到预警临界值。

表3-1 融资风险状况评估表

风险等级可分为五级:1级优良状态(无风险征兆);2级正常状态(低度风险);3级轻微状态(中度风险);4级严重状态(严重风险);5级危机状态(高度风险)。

三、融资风险管理

(一)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1.注重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结构

按资产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是规避现金性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购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需要长期占用资金,则应选择长期筹资方式,如长期借款;而季节性、临时性等原因引起的短期资金需求,应用短期负债来解决。由于资产运用时间与负债偿还的期限基本一致,既可以降低规避企业债务风险,又可以提高资本收益率。相反,如果将短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需求,企业需要举新债还旧债,将加重企业偿债的压力,面临较大的现金性财务风险;如果用长期负债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则会造成资金浪费,提高资金成本。

2.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负债规模

收支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本结构,即资产负债比例安排不当形成的,如在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安排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负债规模是规避收支性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3.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降低收支性财务风险的根本方法。如果企业盈利水平较高,净资产增长较快,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收支性风险。

4.合理预期利率,适时选用借款的种类

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应采用长期负债筹资,避免未来利率上升增加利息支付;利率呈现下降趋势,应采用短期负债筹资,减少未来的付息压力。

(二)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放弃某种借贷资本或短期负债的融资,以避免给企业带来局部或整体的被动。这种情况一般是债权方要求过高,代价太大,企业因不能承受而不得不使用的处理方式,如过高的承诺费、补偿性余额或抵押要求等。

2.风险接受

风险接受是企业认为某种融资方式带来的财务风险在偏好内,可以不通过采取控制、转移等手段而接受下来。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应债权人要求或企业自身感觉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将财务风险与第三者或其他方共担或转嫁,如请求担保、租赁、按揭等。

4.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企业抓住商机理想环境,对融资产生的风险加以更为有效的使用,即奇货可居的风险战略。如并购、反并购、债务重组等。

5.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与抑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测算、组合、对冲、营运等途径将融资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之内。对于企业确定的融资风险基准评价指标数值,在实际融资时,可以就有关方面进行测算并与其对比。

6.债务重组

当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无力偿还债务时,可通过与债权人协商,采取减免债务、降低债息及债权转股本等方式,实施债务重组,从而降低企业收支性财务风险。

各企业应综合自身业务特点,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融资风险发生:①要设定本企业目标值及容忍度;②要及时预测项目的预测值;③确定风险等级;④寻找产生风险的原因,针对不同动因拟定措施,防范风险发生及进一步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