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安徽省主要农产品及化肥市场运行情况

年安徽省主要农产品及化肥市场运行情况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一季度早籼稻市场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因此预计2013年一季度早籼稻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从稻米市场运行情况看,稻强米弱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终端大米消费需求不支持稻谷价格过度上涨。截至12月31日,安徽省共收购当年新产中晚籼稻373.3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61.7万吨。

2012年安徽省主要农产品及化肥市场运行情况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张晓江

2012年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振荡上扬的走势;上半年早籼稻基本处于有价无市阶段,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三季度早籼稻开秤之后,价格高开稳走,上涨趋势明显,8月底创下新高之后价格趋于稳定;中晚籼稻价格前涨后跌,全年呈振荡盘跌之势;粳稻价格平稳偏弱;玉米市场基本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玉米价格小幅上行;大豆价格先扬后抑,上半年一改2011年的颓废走势,走出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受油料市场大幅上涨的影响,安徽省食用油价格整体上行,其中,上半年涨势明显,下半年高位振荡;棉花产量增加、籽棉质量提高、棉花价格波动不大、市场运行平稳;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化肥市场波动明显,上半年化肥市场行情总体呈上涨态势,下半年逐渐回落并保持稳定。

一、小麦

2012年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振荡上扬的走势。一季度跟随玉米价格持续攀高,小麦替代率逐步增加,再加上节日效应影响,小麦价格小幅上升。二季度末随着新麦的上市,小麦价格走势转弱,6月中旬形成全年价格低点,收购均价97.6元/百斤,出库均价99.5元/百斤。6月12日托市收购启动后,增强了市场看涨预期,三季度小麦价格稳步上行。步入四季度,小麦流通量持续缩减,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补库热情持续升温,再加上节日效应需求明显升温,导致小麦价格在供给紧张的前提下屡屡突破年内高点,直至年底收尾又迎来一波上扬。目前,三等小麦收购均价为115.1元/百斤,出库均价为117.1元/百斤。

2012年度小麦价格走势主要受供需影响,年初供需吃紧麦价上扬,年中新麦上市麦价探底,而伴随着后期小麦需求的不断提升麦价涨势节节攀高。在麦价猛烈上扬的势头之下,国家亦采取临储拍卖政策缓解供需,着眼于拍卖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成交率的提升,更加说明了目前市场小麦供求吃紧局面。因此,预计2013年小麦年初仍将维持坚挺上涨之势,但伴随着春节过后,麦价需求下降,小麦价格亦将出现回落可能。

二、面粉

2012年安徽省面粉市场价格前半年较为平稳,8月中下旬开始跟随小麦价格上扬,面粉的批发均价年初为138.5元/百斤,年末最高点为162.7元/百斤;零售价格年初为163.2元/百斤,年末高点为177元/百斤。目前小麦价格涨势正劲,两节又是面粉消费的旺季,预计2013年一季度面粉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三、稻谷

1.早籼稻

上半年早籼稻基本处于有价无市阶段,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三季度早籼稻开秤之后,价格高开稳走,上涨趋势明显,8月底创下新高,三等早籼稻收购均价129.8元/百斤,之后价格趋于稳定,收购均价在127.6~128.8元/百斤,出库均价在130.8~133.1元/百斤。上涨原因:一是政策托市支撑。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2年国家大幅提高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由2011年的102元/百斤,提高至120元/百斤。二是2012年早稻种植成本同比增加、农户对早籼稻价格期望较高,奠定了早籼稻的价格上涨基础。三是各级储备吸纳趋强。四是农户盼涨心理强烈。由于一季度早籼稻市场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因此预计2013年一季度早籼稻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

2.中晚籼稻

2012年,安徽省中晚籼稻价格前涨后跌,全年呈振荡盘跌之势。三等中籼稻年初收购均价为133.6元/百斤,出库均价为136.4元/百斤;一季度中旬现全年高点为收购均价137元/百斤,出库均价139.6元/百斤;年底收购均价为127.8元/百斤,出库均价为130.6元/百斤。三等晚籼稻年初收购均价为135.8元/百斤,出库均价为139.3元/百斤;五月上旬的年内高点为收购均价140.4元/百斤,出库均价143.1元/百斤;年底收购均价为129.8元/百斤,出库均价为133.0元/百斤。

2012年安徽省中晚籼稻价格上涨承压,后期走势趋弱的原因:一是2012年夏粮和早稻增产,中晚稻继续获得丰收,产量略增,市场供应充裕,粮食供求总体形势较好。二是宏观调控影响。当前维护物价基本稳定仍然是主旋律。三是面对目前较高的价格水平,各类市场主体风险防控意识增强,入市收购比较谨慎,盲目抢购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四是稻强米弱未改。从稻米市场运行情况看,稻强米弱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终端大米消费需求不支持稻谷价格过度上涨。截至12月31日,安徽省共收购当年新产中晚籼稻373.3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61.7万吨。预计2013年一季度中晚籼稻价格将趋于稳定,向上和向下的空间不大。

3.粳稻

2012年安徽省粳稻价格平稳偏弱。三等粳稻收购均价波动区间为137.3~142.4元/百斤。2012年11月下旬,合肥、安庆两市粳稻市场价格已略低于最低收购价,粳稻最低收购价预案适时启动。这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安徽省首次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12月31日,两市共收购最低价粳稻5.7万吨。在调控政策、供应较为宽松、需求相对平稳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粳稻米市场行情将呈现平稳运行的走势,不具备大幅度波动的条件。

四、大米

长期以来,“稻强米弱”一直困扰着稻米行业发展。2012年安徽省大米价格在稻谷价格整体走弱的前提下表现相对坚挺,全年略有上涨。早籼米批发均价年初为175元/百斤,年末为184.8元/百斤;零售均价年初为188元/百斤,年末为192元/百斤左右。中籼米批发均价平稳,年初年末都是190.6元/百斤,四月中旬曾涨至199.6元/百斤;零售均价年初为197.5元/百斤,年末为203.0元/百斤,年中高点为四月中旬的206元/百斤。晚籼米批发均价年初为207.3元/百斤,年末为211.3元/百斤,年中高点为五月的217.6元/百斤;零售均价从208.1元/百斤上涨到219.5元/百斤。粳米价格走势平稳,批发均价在218~235元/百斤之间振荡,零售均价年初为234.31元/百斤,年末为243.5元/百斤。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九年丰收,库存充裕,支持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另外,我国稻米价格与东南亚主产国价格差距扩大,在贸易流通的前提下,价格上涨将促使低价大米进口增加,反过来抑制国内稻米价格上涨。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激增即是最好的例证。同时,由于“稻强米弱”现象长期存在,大米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因此在稻谷价格小幅下跌的情况下,大米价格却跌无可跌。预计2013年一季度大米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春节过后,有小幅下跌的可能。

五、玉米

2012年前三季度,随着玉米粮源的逐步减少,玉米市场基本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推动玉米价格小幅上行。玉米价格从年初的108.3元/百斤上涨到9月下旬的年内高点118.0元/百斤。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下行压力增大,由于前三季度玉米收购价格过高和收购资金较为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各收购主体的收购行为趋于谨慎,致使玉米市场在四季度出现价格小幅回落。12月在小麦强劲走势的提振下,玉米价格又重拾升势,目前维持在111元/百斤左右。

六、大豆

2012年安徽省大豆价格先扬后抑,上半年一改2011年的颓废走势,走出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三等大豆收购均价从年初的209.2元/百斤上涨到7月底的271.2元/百斤,出库均价从211.5元/百斤上涨到7月底的276.7元/百斤,涨幅达30%左右。9、10两月大豆价格触顶回落,10月中旬收购均价跌至242.9元/百斤,出库均价跌至248.0元/百斤。11、12两月再次发力,重回升势,12月底收购均价为256.1元/百斤,出库均价为260.4元/百斤。

大豆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11年年底,国家出台了临储大豆政策,即2012年国家以2元/斤(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的价格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期限为2011年11月23日至2012年4月30日,为大豆价格打造了一个铁底,封闭了大豆价格的下跌空间。二是从近几年国家收储价格来看,近四年来大豆的提价幅度远低于玉米。2008~2011年,大豆收储价分别为3700元/吨、3740元/吨、3800元/吨、4000元/吨,玉米收储价分别为1500元/吨、1500元/吨、1800元/吨、2000元/吨。近四年大豆涨幅为8%,玉米涨幅达33%,大豆连续多年启动临时收储,而玉米实际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收储价。这一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玉米与大豆的比价关系,但从另一层面上看,对比效应推动大豆的上涨空间会更大一些。预计2013年一季度大豆价格将维持高位振荡。

七、油脂

2012年,受油料市场大幅上涨的影响,安徽省食用油价格整体上行,其中,上半年涨势明显,下半年高位振荡。豆油批发均价年初为523.2元/百斤,6月高点为567.5元/百斤,年末为548.2元/百斤;零售均价年初为550.0元/百斤,九月创年内高点为594.3元/百斤,年末为582.1元/百斤。菜籽油批发均价年初为561.3元/百斤,年末为605.5元/百斤;零售价年初为662.0元/百斤,年末为682.4元/百斤。上涨的原因:一是由于国际、国内油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二是近两年油脂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三是食用油涨价除了有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外,企业人员工资、物流等成本上升也是食用油涨价的重要推手。

八、棉花

(一)2011/12年度(棉花年度为上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棉花市场

1.生产和收购情况

2011/12年度安徽省棉花市场总体来说是:棉花产量增加、籽棉质量提高、棉花价格波动不大、市场运行平稳。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1/12年度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525万亩,较2010/11年度增加9万亩;平均亩产籽棉约450斤/亩,同比增长10%左右;产量37.8万吨,同比增长19.9%。棉花质量也有所提高,棉花品级普遍比上年度高一个级别,3级以上籽棉占总收购量的70%以上。2011/12年度新棉平均收购价格为4.2元/斤(3、4级籽棉),400型企业收购量都超往年水平,多数厂加工量都在3000吨皮棉左右。

2.市场行情情况

由于纺织需求疲软、内外棉价差别大等因素,2012年开年以来棉花市场继续延续上年走势,需求低迷,成交清淡,但价格在收储政策支撑下基本保持相对稳定。2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确定新年度收储价格为20400元/吨,较上年度提高600元。3月底,临时收储结束,累计成交313万吨。受收储政策影响,一季度国内棉花市场运行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足500元/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平均值19452元/吨,同比下跌34%。二季度,受全球和国内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低,棉花价格下跌幅度和速度加快,期现货价格均回落至年度最低点。各方对后市信心不足,棉花成交持续清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跌破19000元/吨。6月初,安徽省棉花现货价格(3级皮棉)18500元/吨左右,较5月下旬下跌200元/吨。二季度棉花行情下跌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低;二是纺织行业仍处于弱势,下游需求不足;三是收储工作完成,国内棉花价格缺乏支撑;四是全球棉花产大于需,内外棉价差比较大。三季度,进入棉花季度末期,受市场资源减少、国际市场趋稳、新年度临时收储政策即将启动等因素影响,棉花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价格持续小幅回升。在棉花市场行情好转的带动下,纺织市场也略有回暖趋势,纺织品销售有所好转,部分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企业产品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但是由于国内外整体经济环境和供需形势并未出现根本性改观,市场需求仍较低迷,总体成交清淡,各方仍以观望为主。至此,2011/12棉花年度结束,受需求减弱影响,全年度棉花价格以回落为主,但在收储政策支撑下,国内棉价跌幅小于国际,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年度均价19116元/吨,同比下跌25.2%。

(二)2012/13年度棉花市场

根据安徽省棉花协会统计,2012/13年度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约470万亩左右,较2011/12年度减少12%左右,其中皖北棉区降幅较大,沿江棉区降幅较小。本年度安徽棉花生长期间天气情况较为正常,棉花长势总体正常。从棉花协会监测数据来看,本年度棉花平均亩产达到254公斤左右,较2011/12年度下降1.55%左右,预计年度皮棉总产量约为28万吨,同比下降22.86%左右。造成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储指导价低于棉农心理预期,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棉农放弃种植棉花改种水稻、玉米或者经济作物。如果2013年临储指导价涨幅低于粮食最低保护价涨幅,不少棉农表示将放弃种棉,预计2013/14年度,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减幅初步估算为10%。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省新棉采摘基本完成,棉农交售意愿较为积极,籽棉交售情况较好,全省籽棉交售进度约为95%,除少数地区外(如东至部分地区当地籽棉上市期约在元旦后),大部分地区优质籽棉基本收购结束,棉农剩余多为霜黄棉。市场平均收购价格为4.3元/斤(3、4级籽棉),比2011年高0.1元/斤左右。收购主体多为400型企业,有70%以上的200型企业本年度未开门收购。从企业加工进度来看,安徽省籽棉加工进度约为90%。除少部分皮棉进入期货市场外,大部分皮棉都进入国储,市场销售皮棉较少。在收储托市政策下,四季度国内棉花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小涨。但由于纺织品服装市场仍较低迷,企业订单减少,纺织企业开工情况较差,且国内外棉花差价继续扩大,棉花进口量增加,纺织企业更倾向于采购进口棉。预计后期棉花市场将继续在收储政策影响下,趋于稳定。

九、畜牧业

1.畜禽生产稳定发展

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合计267.1万吨,增长6.3%;禽蛋产量88.38万吨,增长4.1%。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530.0万吨,同比增长2.38%。畜产品市场供应总体平稳,未断档、未滞销,价格波动在可控范围。

2.养殖水平明显提升

一家一户分散饲养的比重逐步下降,适度规模养殖比重显著上升。目前全省规模养殖比重将达60%,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畜牧科技进步加快,良种生产推广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1%,比2011年提高0.5个百分点。

3.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从省级监测情况看,畜产品、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合格率100.0%;饲料中未检出违禁添加物;兽药合格率95.9%。

4.动物疫情基本稳定

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全年未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血吸虫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5.养殖效益同比下降

2012年前三季度,受供求关系影响,安徽省猪价持续下挫,从种猪场和自繁自育的规模养殖场生猪生产效益来看,1~11月综合匡算没有亏损,但已达到亏损边缘。禽蛋价格先跌后升,总体处于保本状态;肉牛、奶牛效益相对稳定。与2011年同期相比,畜牧业效益有所下滑。

十、渔业

1.产业稳步发展

2012年安徽省水产养殖面积840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新增养殖面积多为滩涂开挖、低洼水田改造以及工程取土形成的连片池塘。预计水产品总量205万吨,同比增加3%;全省河蟹产量首次超过10万吨,预计增加10%以上;苗种生产再上台阶,全省生产鱼苗超过340亿尾;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520亿元,同比增加8.3%;2012年渔民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同比增加484元。

2.结构不断优化

各地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河蟹、鳜鱼、黄鳝、泥鳅、小龙虾、龟鳖等名特优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养殖效益稳步提升。全省名特优品种养殖达451万亩,其中,黄鳝网箱养殖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0%;河蟹养殖360万亩,同比增加近20万亩。一批名特优品种繁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效满足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渔业三产中的“短板”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据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统计汇总,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按照行业划分,水产品加工增速位列第一,达122.3%。巢湖三珍等一批加工企业在稳定龙虾、鮰鱼加工出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河蟹、鱼糜、鳗鱼、泥鳅以及海产品来料加工出口市场。新开发了南美市场,恢复了中断4年之久的大闸蟹出口我国台湾地区业务。预计全年水产品出口较上年增长五成左右。

3.市场价格看好

水产品市场量价齐涨,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产销两旺。根据部分水产品批发市场监测,12个主要大宗淡水产品种中,同比10个上涨,1个持平,1个下降。草鱼、鲢鱼、鲤鱼、鳙鱼、鲫鱼、鳊鱼六种大宗淡水鱼批发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均价11.5元/公斤,同比上涨8.6%;黄鳝、泥鳅、鳜鱼市场需求旺盛,同比价格涨幅均超过10%;市场对河蟹规格需求分化明显,价格水平一举扭转2011年颓势,同比总体上涨。小规格河蟹价格适宜,大众消费普遍欢迎,大规格河蟹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价格同比上涨二成左右。

4.安全形势稳定

安徽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抽检综合合格率达99.8%。其中,省农委组织的两次例行监督抽查和两次苗种产地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农业部安排的一次苗种、两次产地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5%、100%和100%。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渔业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蔬菜

1.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预计安徽省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480万亩,比2011年增长2.5%。其中蔬菜面积1230万亩,比2011年增长3.9%;瓜类面积250万亩,比2011年下降2.3%。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超过400万亩,新增50万亩。

2.产量效益同步提高

预计安徽省蔬菜、瓜类总产3100万吨,比2011年增长6.7%。其中蔬菜总产2450万吨,瓜类总产550万吨,分别增长8.4%、1%。蔬菜、瓜类总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9.8%。全省蔬菜亩效益达到3040元,比2011年净增190元,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3.蔬菜价格波动明显

据统计,2012年1~10月,安徽省14种蔬菜零售价格2.61元/500克,同比略涨1.2%。受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及天气、运输、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波动明显。一季度全省蔬菜零售均价3.04元,二季度为2.46元,三季度为2.43元。其中2月菜价最高(3.09元),6月最低(2.08元)。

4.蔬菜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2012年以来,各蔬菜农残速测点对青菜、番茄、芹菜等10个蔬菜品种7万多个样品进行抽样速测,检测合格率达99.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安徽省没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2012年第一次例行检测中,定量检测蔬菜样本768个,合格率为99.1%,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十二、化肥

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化肥市场波动明显,呈现新的市场格局。上半年化肥市场行情总体呈上涨态势,下半年逐渐回落并保持稳定。

一季度,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12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召开,会议传达出“2012年开春以来,受农业需求向好、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际化肥市场延续回暖走势等因素影响,春季氮肥市场总体形势好于2011年,能够实现产销两旺、供需平衡”。春节后,市场进入了春耕备肥阶段,市场销售活跃,价格受成本推动有所上升。二季度,在化肥各品种平稳运行中,尿素市场表现强劲走势,价格大幅上扬,创出200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从3月下旬开始,尿素价格继续上涨,到5月上旬全国尿素主流出厂报价已达2400~2500元/吨,相比年初涨幅超过20%。尿素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春节前尿素价位比2011年价格偏高,受传统思维制约,经销商储备谨慎,致使社会库存同比下降;二是国内市场需求集中释放,而部分尿素生产企业停工检修,开工率不足,导致现货紧俏;三是高氮复合肥市场需求旺盛,复合肥企业尿素需求量大幅增加;四是国际尿素行情持续上涨,部分工厂、贸易商出口心理预期升高,对国内市场价格走势形成强力支撑。为了稳定尿素等产品的价格,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部门,会同中国石油化工学会、中国氮肥协会,邀请了国内32家尿素生产骨干企业,要求这些企业带头约束自身经营行为,自觉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稳定市场。下旬,尿素价格下跌明显。6月,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落、生产成本下跌和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尿素价格高位回落。三季度,国内化肥市场延续回落走势,各类化肥价格基本上全线下跌,与4月、5月化肥价格差距甚大,市场疲软,交易冷清。除二铵价格相对稳住以外,尿素、氯化铵、一铵、氯化钾等多种化肥呈现下跌趋势,其中尿素销售均价为2150元/吨,比5月最高价下跌了300元/吨左右。综合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夏种结束,秋种季节需求推迟,市场处于用肥淡季,化肥需求下降;二是前期尿素等化肥价格过高,煤电供应形势较好,生产企业积极性高,产能不断增加;三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出口不畅。四季度,国内化肥市场转入农用淡季,工业需求少而有限,化肥市场继续低位运行。贸易商抓住10月化肥淡季出口窗口期的最后一个月加快出口,国内化肥市场月逐渐进入冬储时期。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2/2013年化肥淡储数据,本次淡储化肥任务量为1530万吨(另有70万吨磷肥专项储备正在承储中),2012年化肥商业淡储总量仍维持在1600万吨。这个数据自2008/2009年以来未发生改变。但受市场行情和预期影响,化肥冬储工作启动缓慢,市场观望气氛浓厚。12月,受国家降低出口关税税率、提高基准价,市场心理预期较好等影响,经销商开始冬储采购,国内化肥市场行情逐渐稳定回升。

12月17日,2013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正式公布,2013年将继续对部分化肥征收特别关税。其中,尿素、氯化铵、其他矿物氮肥及化学氮肥淡季出口暂定税率2%;旺季(1~6月,11、12月)特别出口税率为75%,尿素淡季出口基准价2260元/吨。重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其他矿物磷肥或化学磷肥暂定税率5%,64%淡季出口基准价3500元,57%淡季出口基准价3200元;旺季(1月1日~5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特别出口税率75%。氯化钾、硫酸钾出口税率为2000元/吨;其他钾盐和钾肥征收30%的暂定税率和75%的特别关税。三元复合肥征收5%的暂定税率和75%的特别关税。其他含氮磷两种肥效元素的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和其他肥料暂定税率5%;旺季(1月1日~5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特别出口税率为75%。与2012年化肥出口政策相比,氮肥、磷肥淡季出口关税适度下调,基准价上调和窗口期增加,新关税政策对尿素、磷铵和二元肥出口均有利好。

从政策层面,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对2012年的冬储以及整个2013年化肥的供需形势存在利好。目前,各地经销商冬储的积极性较高,开始批量采购,增加库存。但从产能看,当前我国氮肥产能已经过剩,而且新的产能还在增加;磷肥和复合肥的产能也在不断增加;钾肥虽然长期依赖进口,但国内市场并不缺货,也不缺产能。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3年春季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整体将会保持稳定或小幅上涨的走势,总量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