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三次大争论

管理的三次大争论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并且以中国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最显著的标志。这种融合,并不是某一种管理理念的失效而被淘汰,而是各自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内容、改变了一些内容,又互相进行了奇怪的组合,形成了宗教性质的中国式管理。在西方似乎没有中国幸运,大争论的结果是专制政权与神权迅速合一,社会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时期长达800年之久,直到第二次大争论开始。

63.管理的三次大争论

人类社会关于管理的本质内涵,曾经发生过三次大争论。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并且以中国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最显著的标志。在古希腊,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各种大思想家;在中国,有号称诸子百家的思想家。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里,一时均发生了范围广大、空前激烈的大争鸣。真正争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管理社会、如何管理国家、如何管理人。在中国,影响较大并形成了各自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就是儒家、道家和法家。

这种争论并没有因为封建制度的确立而结束,相反,在中国,伴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实践,争论也持续近千年,直到宋代之后,才开始三者慢慢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某一种管理理念的失效而被淘汰,而是各自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内容、改变了一些内容,又互相进行了奇怪的组合,形成了宗教性质的中国式管理。一直到今天,在我们的管理中,仍然可以看到这场2000多年前大争论的痕迹。许多杰出的管理者与企业家,在其管理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将儒、道、法结合得非常好,成为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西方似乎没有中国幸运(或者说是历史的幸运),大争论的结果是专制政权与神权迅速合一,社会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时期长达800年之久,直到第二次大争论开始。

第二次大争论从17世纪的欧洲开始,直到20世纪初80年代末。争论的焦点外在形态是皇权与共和、集权与民主,实质上还是如何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来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人。“文艺复兴”成为其思想发动的标志,借助于第一次大争论中尊重个体的思想,来反对中世纪灭绝人性的统治。这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大争论,直接引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在西方,从17世纪开始,至今已有300多年了。这一次大争论,无论是否保留了名义上的帝王集团,都是以个人集权制的崩溃而告结束,但在管理的形式上,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其中相当多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相当多的企业至今还在学习争论中产生出新的管理模式。可以说,第二次大争论并没有结束,只是因为第三次大争论已经开始了。

第三次大争论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争论的中心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导致人类沟通手段发生深刻变化,管理的形式是否必然从层次型转向平面型?管理的文化是否存在着不同文明沟通上的困难?全球化的管理与运行规则是否存在?我们在本章开始时已经对此做出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