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设立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现在已经在全国掀起自贸区申报热,已有10多个地方上报了自贸区建设的申请和方案。世界各国再次兴起自贸区建设的热潮,形成毗连纵横、相互交叉的自贸区网络。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自贸区建设的主战场,竞争激烈。

第四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设立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本节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的政治经济环境入手,归纳分析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战略意义。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家战略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融入其中,并且分享其发展的红利。但是,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因种种原因而受阻,WTO多边贸易体制困难重重。与此相反,双边和多边的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如火如荼。尤其是美国、欧盟要借助TPP、TTIP等大型自贸区建设,试图继续主导全球贸易新秩序和新规则。[43]因此,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必须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才能继续分享全球化的发展红利,拥有与之相称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防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陷入“二次入世”的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但是,目前全球化进程停滞不前,呈现“非全球化”的发展现象。2013年全年全球跨境资本流量没有达到2007年、2008年高峰的30%,即下降了70%,而过去5年全球资本的跨境流动也一直停留在低位。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各国为摆脱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再次盛行,“非全球化”的力量有增大的趋势。上海自贸区掀起的中国全面性开放无疑将有利于加速世界经济全球化,这对于抗衡“非全球化”的意义重大。[44]

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大国,全球制造业大规模产业结构转移基本到位,全球产业结构转移的重点转向服务业,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全球化红利”递减。因此,中国必须抓住服务业国际分工结构调整的机遇,避免出现再次“入世”的风险。

当前,我国制造业和货物贸易领域的开放度较高,而在服务业和投资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开放空间。这些领域的开放往往同时涉及国内体制和规制的系统性改革。因为服务业所涉及的资金流、信息流很难被局限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必将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和带动效应,并对全国性体制改革形成强烈的倒逼机制。因此,设立上海自贸区不是树立一个高耸而孤独的旗帜,而是要发挥其先行先试的试验和示范效应。现在已经在全国掀起自贸区申报热,已有10多个地方上报了自贸区建设的申请和方案。而且中央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扩大自贸区试点,进而在全国推广实施。通过国内自贸园的试点建设,为最终参与国际自贸区进程和全球化竞争积累经验。

(二)避免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路径由多边贸易体制转向自贸区和区域经济合作。各国为了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开展以自贸区为代表的区域合作,使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球自贸区数量增加,覆盖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世界各国再次兴起自贸区建设的热潮,形成毗连纵横、相互交叉的自贸区网络。其中,美国以推动TPP、TTIP谈判为主线,加速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覆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自贸区网络,而且由其主导的自贸区谈判标准和进程均领先世界。俄罗斯主导成立“俄白哈关税同盟”,并全力推动打造涵盖绝大部分独联体成员的“欧亚经济共同体”;非洲26国谈判启动建立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亚洲主要是以东盟主导的RCEP谈判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但是,在美国主导的TTP和TTIP谈判中,美国均未邀请中国加入谈判。为防止美国利用自贸区协定,制定世界贸易新规则以架空WTO多边贸易规则,从而把中国排斥在世界贸易新规则之外,中国必须抓住自贸区谈判的机遇,积极开展自贸区建设,以免被边缘化。

(三)缓解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的不利局面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自贸区建设的主战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大国,一直保持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外贸保持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跻身世界五强,这些导致了针对我国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上升。截至2013年,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7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必须抓紧签署自贸区协定,争取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和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以免中国长期处于被贸易保护主义挤压的不利境地[45]

此外,随着中国在全球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各种要求越来越多。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方面的竞争以及海外资源供给、投资等方面的矛盾与风险不断加剧。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同时,还要面对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不协调、不均衡和不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中国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制度,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而上海自贸区建设,就是要建立“改革创新——试错——改革完善——再推广”的试验田,最终实现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建设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46]

(一)为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6年之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加严重。尤其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首批沿海经济特区直面冲击。这是因为外向型经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例如,要素流动多为跨境单向流动而非双向流动,主要是利用国际市场、而非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加工贸易位于产业链微笑曲线[47]的底端,具有可替代性,缺少能够深度嵌入国际分工与合作、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自主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未建立起全面接轨WTO的规则。因此,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自贸区,有利于搭建国内与国际市场双向互联、要素自由流动的试验田,探索建立既共存互赢又能自我保护的法规体系,按照国际经贸规则和惯例开展国际经贸活动,整合利用好两个市场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各种不利影响。

(二)为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新的途径

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激烈竞争,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集中提高,失去“血拼”式竞争[48]的比较优势,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出现了国家税收减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力、环境成本加大等等诸多问题。因此,这种发展方式必须转型,从粗放外延式发展转到集约内涵式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质量增长。在科学利用本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加关注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基数的日益增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型,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不可能是常态,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换档期”。[49]而自贸区建设不仅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增加内需和外需,也使市场环境更加统一、公开、公平和稳定,使进出口贸易趋于均衡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途径。

(三)为稳定中国外贸增长拓展了新的载体

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2012—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持续放缓。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2013年,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贸易顺差1.6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50]而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2.5%。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51]

国际贸易持续低迷,除了与全球经济低迷有关,也与人民币升值有直接关系。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导致国内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企业订单减少,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还有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总体方案》中提及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策略以及在自贸区内实现外汇无限额管理,这些都丰富了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可避免企业因汇率浮动过大而造成损失。上海自贸区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将对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发展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为中国优化贸易结构创造了新的空间

设立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继加入WTO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全球贸易和投资正在发生三个显著变化:一是由于技术革命,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服务结合,推动了新产业形态和新商业模式;二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已经脱离制成品,成为重要的贸易产品;三是全球贸易规则发生了变化,过去的重点是贸易规则,现在是投资规则,过去是多边,现在越来越多是双边的、区域的、诸边的。[52]今后世界贸易发展方向将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服务贸易方向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占据上海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多年来上海一直注重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拓展研发、维修等功能,开展保税期货交割、融资租赁等新型业务,助推原来以简单加工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转移,上海加工贸易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近十年来,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32.1%,高于同期上海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率,也高于同期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全市经贸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2008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24.2%,是国内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的省市;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未来五到十年,经济全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广泛应用将使全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全球贸易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于服务贸易的竞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将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贸易收益,同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也将日益加剧。[53]

上海自贸区强调“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目标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我国贸易结构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发展。这将为上海乃至全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五)为上海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上海面临着来自以亚洲地区为主的国外自贸区的竞争压力。在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的当前,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国已走在自贸区发展的前列,形成了成熟完备的自贸区配套制度,同时通过与中国等国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协定,吸引了大批国际航运中转业务,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发展,与上海口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搭建起一个与国际自贸区,尤其是亚太地区自贸区公平竞争的舞台与机会,不仅有利于缓解自贸区竞争的压力,并将从长远重构世界自贸区网络竞争的格局。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上海全方位调整经济结构。2011年以来,上海GDP增速一路下滑,位居全国末位。上海亟需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房地产业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使上海彻底突破固有的条框,享受更多的制度红利,加速跨国公司总部、国际金融保险机构、国际航运机构、服务业等以上海自贸区为基点,在上海及周边地区集聚,从而促进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此外,自2013年1月1日起,经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的外籍旅客将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自贸区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进而将吸引高端制造业、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支持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可见,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上海保持其全国经济发展引擎的地位的重要抓手,将成为国家推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正如201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

(六)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取得了极大成功,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并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国际贸易的大家庭。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按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摸着石头过河”开展的,是在政府主导下,即政府退市场进的格局下,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的。其局限性非常明显:一是粗放式、“血拼式”经济增长模式不仅不可持续,还引发了其他诸多问题和矛盾;二是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制度法规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与融合。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到达一个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新高度;预示着中国要全方位进行“制度闯关”,要破除桎梏改革开放的根本性、制度性因素。[54]

根据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和国际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海自贸区通过对区内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放权,探索政府权力的边界,明确政府职能范围,建立有限政府;对区内企业投资贸易实行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制等管理,转变政府治理经济的方式,建立有为政府;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统一通关监管信息平台、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机制等,转变政府管理手段,建立法治化政府;建立社会信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社会组织诚信服务平台、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等等,让市场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诚信守信、自主管理,让社会组织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供应商,转变政府职能角色,建立服务政府。[55]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试验,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并进行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政府的手”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56]

也就是说,国家选择上海作为首个自贸区试点园区,就是要建立一个空间可控、少受和免受现行体制和传统做法制约的试验场,在此可以开展更彻底的改革新措施的试错与纠错。这样既能防止改革试验负效应的溢出,做好风控风险,也能使上海自贸区更放心大胆地进行各种制度创新试验,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制度创新,为我国各地自贸区建设提供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改革经验。

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自贸区改革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规范,甚至是剥夺部分权力,这是在“革政府的命”。最终集中到一点就是改革前置性审批制度,政府不审批,还要维护市场安全,这对政府监管治理模式和能力创新的要求更高。上海自贸区也希望能够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57]

2.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试验地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试验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依然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新形势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能适应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要求。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而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利于引进高端产业活动、高级生产要素,以及企业“走出去”整合外部资源。二是不能适应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服务业开放不足,管制过度,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税收、通关等政策限制了我国吸引高端制造、地区总部等活动,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不能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新要求。我国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现行涉外体制缺乏与国内体制的联动,部门协调不力,不利于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利于提升我国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也不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58]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加快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包括改革对外投资的审批体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外投资保护、保障海外利益、改善企业对外投资服务、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内容。二是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包括改变现行的对本土上游产品歧视性的出口退税制度、开展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与监管模式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推行结构性降低关税、谈判建立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推动国内相关体制的全面改革等内容。三是要加快对外谈判体制改革,包括改进涉外经济贸易政策决策协调机制、改革现行具有“一票否决权”特点的部门会签制度、加快改革自由贸易区谈判机制、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建立智库参与涉外经济决策的机制,以及完善应对贸易投资摩擦机制。

可见,上海自贸区试点在局部地区率先突破改革阻力,而且可以在控制改革开放风险的前提下,积累经验,增强信心。[59]实行一揽子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这有利于探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验。自贸区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注释】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2]《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页。

[3]《毛泽东文选》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4页。

[4]《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83页。

[5]姜波、何振红、万建民:《喜迎十七大特稿: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互利共赢》,载《经济日报》2007年10月14日。

[6]马伯钧:《开放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李欣广:《试论外向型经济中产业结构升级》,载《国际经贸探索》1995年第4期。

[8]关白:《开放型经济理论与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应键:《中国开放型经济与经济开放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11]刘新智、刘志彬:《开放型经济的运行机理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载《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2]蔡爱军等:《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与展望》,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2期;高新才、咸春林:《开放型经济:一个文献综述》,载《经济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

[13]尹显萍、梁艳:《湖北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载《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第9期。

[14]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李玉明、袁玉琢:《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辨析》,载《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1期。

[16]李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3年3月10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8]海关总署令第65号令《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1997年8月1日。

[1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特殊监管区域试点的批复》(国函〔2006〕128号)2006年12月17日。

[20]《国务院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6〕15号文),2006年3月17日。

[21]李海霞:《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选择在上海建自贸区有三方面原因》,人民网,http://m.people.cn,2013年9月29日。

[22]1935年出版的英文《上海指南》:“上海,世界第六大城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23]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端和第一大河长江的出海口,背靠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苏州、杭州和南京,离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距离适中,在中国独占鳌头。

[24]以上海为中心,西面有长江航线;北面有北洋航线和朝鲜、海参崴航线;东面有日本航线;南面有宁波、福州、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和澳洲,进而连接欧美航线的国内外商业航运网络。

[25]李九领:《启动上海自由港建设:历史脉络与现实优势》,载《浦东开发》2011年第9期。

[26]李治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 长三角添新动力》,载《经济日报》2013年7月5日。

[27]长三角的地理概念指长江入海的区域,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坦荡、宽阔的三角形陆地。长三角的经济概念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根据长三角区域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

[28]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

[29]“一核九带”指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

[30]上海“四个中心”指世界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1]励漪:《2013年上海GDP总值21602亿 同比增长7.7%》,人民网,http://m.people.com,2014年1月26日。

[32]《2013上海常住人口约为2371万人,户籍人口约为1421万人》,新上海人网,http://www.new021.cn,2013年2月15日。

[33]《上海市政府召开上海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2011年11月8日。

[34]《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载《解放日报》2013年1月28日。

[35]励漪:《2013年上海GDP总值21602亿 同比增长7.7%》,人民网,http://m.people.com,2014年1月26日。

[36]高艳平:《上海具有了哪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载《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7月23日。

[37]保监会网站:http://www.sina.com.cn,2011年11月23日。

[38]金融坚持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保险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抓住先行先试和防范风险为重点。

[3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联动试点的复函》(国办函〔2003〕81号)、《推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联动发展的试点意见》(沪府办〔2004〕17号)。

[40]“三区”,即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区;“三港”,即洋山港、外高桥港、浦东机场空港。

[41]《自贸区:为什么选择上海浦东——从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贸区的转身历程》,人民网—上海频道,http://www.people.com.cn,2013年9月30日。

[42]孙小林:《浦东新区副区长:保税区正努力转型为自贸区》,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1日。

[43]庞中英:《世界经济,中国仍是被领导者》,http://www.aisixiang.com/data/40427.html,2011年5月3日。

[44]凤晓龙:《自贸区试点发展对抗衡“非全球化”意义重大》,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hb,2014年1月16日。

[45]严卫京:《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对策》,载《区域合作》2012年第4期。

[46]马光远:《制度闯关:上海自贸区最大使命》,载《经济参考报》2013年9月30日。

[47]“微笑曲线”: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48]《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1)》指出,改革开放30余年,特别是1992年中国转向市场经济道路以后,中国的竞争可以用“血拼式竞争”概括。“血拼”式竞争的积极意义在于对计划经济的彻底否定,实现了自主竞争,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但“血拼”式竞争代价也是巨大的,这些代价包括国家税收减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力、环境成本加大、市场开放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冲击等。

[49]蒋皓、曾培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 增长进入换档期》,载《中国企业报》2013年2月5日。

[50]资料来源:国新办2012年、201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51]资料来源:海关总署2012年1月10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

[52]陈革:《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17期。

[53]《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9月7日。

[54]马光远:《制度闯关:上海自贸区最大使命》,载《经济参考报》2013年9月30日。

[55]刘杰:《自贸区是简政放权的试验田》,载《文汇报》2014年1月23日。

[56]王新奎:《上海自贸区核心使命:探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东方财富网,http://www.east‐money.com,2013年12月30日。

[57]韩正:《上海自贸区改革是“革政府命”》,凤凰卫视2014年1月21日。

[5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载《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10月15日。

[59]《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四大改革》,载《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10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