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五”期间轻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十五”期间轻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五”期间轻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十五”期间轻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尚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因而积累了许多问题。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0种商品国内市场供需状况的调查,“十五”期间,供过于求的商品逐年减少,供求平衡的商品逐年增加,供不应求的商品由0.7%减少至0。

二、“十五”期间轻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十五”期间轻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尚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因而积累了许多问题。

1.生产投入要素上的比较优势和企业组织的分散性结构,形成了积重难返的粗放式增长

(1)生产投入要素上的比较优势,逐渐形成了以低劳动力、土地成本为主的粗放式增长。在劳动、土地(资源环境)、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投入要素中,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供给的低成本是我国轻工业的比较优势[4](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4年我国劳动力成本约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0),且各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而长期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不仅“扬长避短”地形成了以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而不是以技术投入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的内涵增长);而且因“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性质对就业的积极意义,严重阻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技术的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区域布局和企业组织的分散性结构,形成了技术研发上的低投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粗放式增长倾向。轻工业的区域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极不协调,也极为分散。一是东中西经济梯度明显:在轻工业总产值中,东部所占约为3/4,西部所占不足10%;人均劳动生产率东部比西部高1倍以上;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未能很好发挥,东西部轻工业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二是不少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全能型企业大量存在,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均较差。以造纸行业为例,2004年底,全国3500多家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1.4万吨,与世界平均规模14万吨相比,差距甚远(我国浆厂单厂平均规模略大一些,但也仅为6万吨,国外浆厂平均规模已超过20万吨)。

由于区域和企业分工协作差、结构分散,企业规模小,导致企业创新开发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资金投入低、技术基础差、风险承担能力弱),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尤其在技术装备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为10~15年,目前轻工行业中所采用的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大多数是引进,少数是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其他则是“六五”到“九五”期间国家科技联合攻关研究开发的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的技术比较少、资金投入不足,要花高昂的代价从国外引进设备,进行设备改造困难较大,产业升级普遍乏力、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技术和产品档次难以提高。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定量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小于30%为粗放型,30%~50%称为准集约型,50%以上为集约型,达到70%以上为高度集约型),对我国轻工业经济增长的集约(粗放)程度和阶段特征之考察,可做出这样的判断:从动态上考察,轻工业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从静态上分析,轻工业增长方式虽然已处于准集约型增长时期,但仍属于粗放型范畴。尤其是从增长的效益、质量和工业投资效果系数看,不仅近两年(产值利税率下降)粗放型增长有所抬头,而且部分行业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长期难以逆转的粗放型增长,引发和积累了许多问题

粗放型增长不仅质量、效率不高,代价很高(一方面是劳力、土地等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另一方面是低效率、低质量的产出和很高数量的污染物排放);而且产业越是高速发展,引发和积累的问题就越突出。

(1)产品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满足低需求水平的中低档产品积压严

重,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适应高需求水平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依靠进口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0种商品(大多数为主要的轻工产品)国内市场供需状况的调查,“十五”期间,供过于求的商品逐年减少,供求平衡的商品逐年增加,供不应求的商品由0.7%减少至0(见表24-3)。但绝大多数轻工行业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生产能力过剩(价格指数从1998年以来一直呈下跌趋势),尤其是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低档产品行业和重复建设较严重的热点行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表24-3 2001~2005年消费品市场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

注:2001年上半年调查的商品总数为609种,2001年下半年调查的商品总数为603种,其他年度为600种。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在中低档产品积压严重,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的同时,由于产品结构调整、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传统消费品行业改造乏力,有的甚至出现萎缩;适应和启动消费增长的新兴行业发展缓慢),适应高需求水平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依靠进口。如高性能的纸及纸制品,高性能的皮革及皮革制品,美观实用的高性能家用电器(如多温区、多功能、新款节能冰箱;高效、节能、无氟空调器;搅拌式洗衣机等),优质化学品(电池、洗涤、化妆品)等高档轻工消费品以及生产高档消费品的原材料,尤其是性能先进的轻工装备,长期以来大量进口。

此外,尽管我国早已成为轻工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由于出口产品档次不高,换汇率低(如每双皮鞋平均换汇仅5.5美元,陶瓷平均单件换汇0.3美元),因而在世界轻工类产品的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仅为5%)。

(2)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粗放式增长的结果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消耗大。“十五”期间轻工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均大大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如洗衣粉,国内平均能耗折标煤267公斤,国际水平仅为118公斤;国内制糖企业每吨甜菜用水为10吨,国外企业大多在1~2吨;国内造纸企业每吨纸和纸板的综合能耗为1.55吨标煤,而世界造纸业先进的国家每吨纸和纸板的综合能耗约为0.8吨标煤,仅是国内每吨纸综合能耗的1/2)。煤、电、油、运、水资源不足(尤其是水资源)而工业用能、用水大量增加导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是政府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征收排污费,虽然体现了“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并有效抑制了污染物超浓度排放,但由于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中存在某些缺陷(排污费征收费用低,企业甚至可采取一定对策少缴或避缴排污费),因而造成“公用地悲剧”——地区性严重污染。“十五”期间,轻工业排放的废水每年高达50亿吨(主要集中在造纸、食品发酵、制革等行业),占全国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的25%(其中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就为31.8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6.1%;COD排放量148.8万吨,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3.0%;造纸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企业仅占53.8%。),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挤出效应”性的出口依赖和以量取胜的出口策略、反倾销压力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日益增大。我国轻工业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规模远远超出国内需求(例如,我国皮鞋的产量高出国内消费量3~5倍,目前产品积压已达3亿双),因此,过剩的生产能力就对产品出口形成了“挤出效应”,外贸依存度很高。尤其是轻工中小企业,“挤出效应”性的出口依赖很强: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优势,甚至很难生存以及产业退出成本很高的情况下,依据劳力和土地成本比较优势、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基础上的低价格、以量取胜的产品出口策略,能够得以生存。

但是,“挤出效应”性的出口依赖和以量取胜的出口策略,所面对的反倾销压力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日益增大。一方面,近年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利用高的环保标准作为抵制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之趋势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大量过剩的产能、产品的“挤出效应”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作用,企业为了生存,竞相增加产品出口,并采取低价倾销策略。在出口价格上,香港某刊物对我国160种出口产品的调查中发现,有120种商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20%。由此可见,以低于正常价格向外国销售我国产品的现象的确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出口商的低价销售给进口国的国内同类产品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5]这种情况,就使得我国出口产品所遭受的贸易摩擦数量连续位居全球之首,而其中又以轻工行业为最。随着我国轻工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将会有增无减,因而,靠着价格低、以量取胜的出口增长方式必然会受到遏制。

(4)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降低。①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虽然对企业加快资金流转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出口退税率的降低,无疑将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定价(企业负担加重,价格竞争力降低)。尤其是对轻工中小企业而言,盈利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相当数量低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的产品将处在微利或亏损边缘。②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显而易见地会对轻工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冲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轻工产品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几乎不可能通过国内采购成本和出口价格调整予以转嫁,从而削弱了我国轻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行业的出口和利润水平明显会受到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