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入世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新趋势

入世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新趋势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入世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新趋势郭戈平一、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状况1990~2000年,是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起步阶段。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历年推出的连锁业百强统计中可以看出,进入百强的企业年销售额都在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销售规模逐年递增。这与国际零售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基本采取自己投资的方式实现扩张。连锁经营企业呈现出多业态发展趋势。

入世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新趋势

郭戈平

一、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状况

1990~2000年,是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起步阶段。从2001年开始,我国连锁经营进入了从区域发展到跨区域发展的阶段,即开始了向区域外扩张的发展阶段,企业普遍有了跨区域发展的想法和愿望,同时,跨区域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单独投资开店,而是更多地采取了联合、重组、收购、兼并相结合的方式。由此看出,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连锁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1.从连锁百强看连锁经营发展

连锁企业发展速度最快的还是大型连锁企业。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历年推出的连锁业百强统计中可以看出,进入百强的企业年销售额都在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销售规模逐年递增。2000年销售额最低的是1.24亿元人民币,2001年是2.68亿元,2002年是3.64亿元。而且,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见表1)。

表1 2000~2002年中国连锁业百强业绩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此外,大型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销售额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25家,2001年有42家,2002年达到55家。

(1)连锁经营企业在零售市场所占比重逐年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连锁百强企业的零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2.9%,2001年占4.3%,2002年占6%。这表明,连锁经营企业在零售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2)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大型连锁企业在销售额、店铺数量等方面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小型连锁企业。2000年百强连锁企业平均销售额为9.8亿元人民币,是上一年的1.53倍;2001年是16.2亿元,是上一年的1.65倍;2002年则增加到25亿元,是上一年的1.54倍。这种情况在连锁百强前20名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增长更快。2001年,百强中前20家企业的销售额合计为920亿元人民币,占百强销售总额的56%。2002年,前20家企业的销售额达1534亿元人民币,占百强销售额的比例上升到62%。这表明,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集中度在逐步提高。这与国际零售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2000年全球零售总额是71000亿美元,其中25家大公司占16%,一些国际机构预测,到2009年全球的零售总额将达到10亿美元,其中25家大型企业的销售额将占30%~40%。相比之下,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联合、兼并、重组成为连锁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20世纪中后期,国内连锁企业的发展方式是以自己开新店为主,进入21世纪,联合、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连锁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国际市场也是如此,特别是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的时候(但在中国市场除外),往往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进入,例如,沃尔玛2001年销售额增加了200亿美元,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沃尔玛兼并了英国一家超市公司,使它的销售额快速增长。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基本采取自己投资的方式实现扩张。在2000年的连锁会上曾有人问沃尔玛公司,沃尔玛在国际市场都是通过收购方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在中国市场是否考虑采取这种方式。当时,沃尔玛回答,目前,中国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不需要通过购并的方式。另外,兼并、重组的成本很高,虽然我国已经发布关于外商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对国有商业资本进行改造,但是目前改造和收购的成本依然很高。最近3年,兼并、重组主要在国内零售企业间进行。

(4)连锁经营方式向更多的行业和业态延伸。在2000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中,超市占75家;在2001年百强中,超市占69家,餐饮仍保持12家,其余为家电、药店和其他相关行业;在2002年百强中,超市、便利店占55家,餐饮12家,其余为家电、家居、百货店。虽然他们在百强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家电专业店、家居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百强中的位置也逐步上升。

连锁经营企业呈现出多业态发展趋势。2001年这种趋势已经显现,2002年连锁百强企业中半数以上是2~5种业态并存,这种多业态延伸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为规范化经营带来一些困难。

这些企业的业态延伸,与以前百货企业投资房地产、IT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们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增加了进货规模,降低了进货成本。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则降低了管理成本。

跨国公司也在进行多种业态发展。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沃尔玛以3种业态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除折扣店之外,山姆会员店、大型综合超市和社区商店都已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业态有很大的互补性。

(5)连锁企业的地区性特征越来越淡化。由于跨区域发展,使连锁企业的地区性特征越来越淡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跨区域发展,跨区域发展成为企业全盘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全国性的连锁集团正在形成(见表2)。如北京华联,名称虽然是北京华联,但其店铺已经遍布全国。

表2 2002年连锁百强前10名企业跨区域发展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从表2可以看到百强企业跨地区扩张的态势。有些企业把进入不同省份作为不同阶段的目标列入企业规划。外资企业跨地区扩张的步伐也在加快。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是连锁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连锁企业很难持续发展。

1995年,国有独资的零售企业占50%,2001年只占10家,2002年就只有8家。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改制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在百强企业中,有9家上市公司,另有5家是由上市公司投资的子公司。在百强企业中民营资本占相当比例,2002年百强企业中有30多家民营企业,其销售额近700亿元人民币。百强之外的民营连锁企业数量也大幅提高,特别是在餐饮、服务业连锁企业中。可以预见,民营企业将在连锁经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7)外资零售企业已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市场份额,虽然现有的百强统计中没有明确体现,但他们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如果仅仅拿销售额的绝对值和中国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相比,外资企业只是占很小比重,但是在某些行业里,外资企业占的比重已经很大,并且,还在快速成长。外资将来可能会在一些主要行业占主导地位。

在2002年的连锁百强统计中,有8家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华润万佳、百胜、麦德龙、欧尚、吉之岛、北京麦当劳等。这8家企业的销售额为290亿元人民币,占连锁百强的12%。此外,由于渠道原因,个别企业没能参加连锁百强评选,因此,这里反映的情况还不完整。

(8)连锁超市依然是连锁经营的主力军。超市依然是连锁经营的主力军,虽然它在百强中的比重在下降,但2001年百强企业中依然有69家,2002年有55家,依然是主力军。

(9)连锁企业的规模依然很小。图1是2001年上半年对200家连锁企业进行的调查。调查表示,上半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占33.2%,绝对数量虽然很大,但这些企业的销售规模还比较小,年销售额约为1亿元。

图1 200家连锁企业2001年上半年销售额调查

图2是对国内200家连锁企业店数铺数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店铺数量在20个以内的企业占50%以上。因此,总体上说,国内连锁企业的规模偏小,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10)中型城市是国内连锁企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图3是对国内200家连锁企业发展地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企业认为,在中型城市发展最为有利。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随着外资的进入,大城市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中等城市的竞争则相对薄弱。二是业态的发展有赖于当地的消费水平。前几年在大城市发展业态的经验,以及最成熟、发展最好的经营方式,现在在中型城市里可能最适合。另外,在中等城市需要协调的关系,由于市场相对的人情化,可能中资企业更能够在这些城市里如鱼得水。实践证明,企业在异地城市(包括县级以上城市)开店,其毛利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城市高,而消费费用水平低于大城市,因此,获利空间反而更大,甚至客单价不比大城市低。大城市的购买频率高,小城市的购买频率要低一点,但是商圈辐射力也很强。

图2 国内200家连锁企业店铺数调查

图3 国内200家连锁企业发展区域调查

2.业态的最新发展

业态创新来源于新的创新理念,每一次业态创新都会引起零售业革命,企业都从创新中受益。如沃尔玛除社区店外,还有山姆会员店、折扣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多种业态。麦德龙、家乐福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业态创新成长起来的。在业态创新上,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在学习中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适合本企业的新路。

(1)超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超级市场的发展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营业面积扩大,由过去的几百平方米、1000平方米,扩大到2000~3000平方米;商品结构由包装食品为主变为以生鲜食品、加工食品为主。

国内连锁经营企业大部分是从经营超级市场起步。1995年,几百平方米的店效益最好。据1996年的调查显示,当时300~500平方米的店铺单位面积营业额最高,整体效益也最好,所以,当时很多企业都以这种业态发展。但目前,特别在大城市,这种规模的超市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政府对集贸市场管理的规范和限制,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关心,使更多的消费者到超级市场购买食品、生鲜品,从而大大强化了超级市场经营生鲜食品的功能,使生鲜食品成为超市公司很重要的盈利点。现在外资企业在经营生鲜食品方面并不比国内企业有多大的优势。但在包装食品、日化产品方面,国内企业确实跟国际跨国公司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在国内市场做好就可以弥补的。这些跨国集团在中国经营的某些产品,表面上看没有利润,但是它的利润会在总部体现出来。像沃尔玛公司销售宝洁公司的产品占了宝洁公司全球总产量的1/4。这样的销售量没有几十年的努力是做不到的。然而在生鲜品的经营上国内超市却可以发挥优势,从而缩短我们与外资零售商的差距。

(2)便利店。便利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便民店向便利店过渡,即食品增加,兼有快餐店的功能,装修档次提高,强调明亮整洁等,此外,也强调配送中心和中心厨房的作用,增加服务项目,提高附加值

便利店在上海发展比较快,2001年上海几大超市公司都开始进军便利店。便利店在上海遍布大街小巷。像联华便利、可的便利、良友便利、好的便利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发展势头良好。相比之下外资公司的百事、罗森等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并不理想。

好的便利店的发展轨迹与其他便利店公司不同,它不是先从几家小店开始,而是经过两年的策划和论证,包括店铺、选址、商品组合等,借助强大的资本支持,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店铺网络的搭建工作。

便利店很难单店运作,而且,对资金需求很高。日本7-11是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发展的,即一个企业买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特许经营权后进行经营。这样做的条件是必须有大资本的投入。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很难达成。如日本的伊藤洋华堂、中国台湾的统一集团、泰国的正大、中国香港的牛奶公司等,都是依靠大资本运作便利店。因此,有专家认为,便利店如果不能达到300家店的规模很难盈利。而300家便利店必须有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等系统支持,这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便利店的发展方向在转化,服务功能在增加。从国际趋势看,便利店的商品销售收入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附加服务价值越来越大。另外,食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上海的一些便利店中食品销售占到了80%,其他一些日用商品占的比重很小。一些便利店增加了很多服务功能,如销售IC卡、代收各种服务费、代售月票、火车票等。

(3)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百货店化,主要表现为面积增大、品种增加,穿、用商品比例加大;第二,兼有社区购物中心功能,实行物业出租、品牌组合,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

目前,国内的大型综合超市有面积越来越大的趋势,在经营上,开始由过去自己经营,转为吸引一部分租户,并逐步引进一些品牌商品,以专卖店的方式经营。这样既可以加大集客力,还可以转移部分经营成本。

(4)专业店、专卖店。第一,专业店。目前,国内专业店开始向更多的行业发展,如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儿童用品、家庭用品、装饰装潢等,而且店铺呈现大型化、组织连锁化的特点。专业店开始从百货店中分离出来,进入大型购物中心或单独开店。

专业店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家电行业,另外是家居用品店,如欧倍德、百安居等外资专业店都在长江以南安营扎寨,宜家已进入北京市场。现在北京家居市场,还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即家居市场的形式,这种形式将来会发生转化,由不完全家装的概念转变为整体家居的概念。但完全采取DIY的概念,在中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家电行业,国美开始进军IT、电脑的销售,而传统的家电专业店只卖一般家庭电器。另外台湾的几家电器生产商也准备在内地开家电大卖场,以三C商品、通讯、小家电、个人消费等为主,组合新的家电市场概念。

未来的国内市场还会出现儿童玩具、家庭用品等专业店。国外把专业店称为品类杀手,它在汇集商品和价格上的能力很强。而目前我国的专业店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第二,专卖店。专卖店更加强化品牌,他们从百货店中独立出来,单独开店。在商品经营上,延伸品类、增加品种,扩大单店面积,部分专卖店选择在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开店。

(5)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很多城市的政府把购物中心的发展列入城区的发展规划,如北京计划兴建4个大型购物中心,上海也提出购物中心的设计要社区化。目前,上海有100多个大型的社区,每一个社区都要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这种社区型的购物中心,汇集小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以及各种专业店,使商业服务设施、餐饮店为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休闲服务和生活服务。随着社区开发的规模化,人们居住的社区更加大型化、规模化,与此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就更显重要。

(6)折扣店。国外的折扣店也并不完全相同,欧洲的折扣店与美国的折扣店,如沃尔玛的折扣店完全不同。德国的折扣店公司阿尔迪(Aldi)是一家私人公司,经营状况很好,也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折扣店在各国市场,如日本、美国、欧洲市场上表现形式都不相同,折扣店目前(指2002年初,编者注)在我国大陆还没有出现,一些企业在探讨新的模式,并准备进入折扣店业态。

二、中国连锁经营发展趋势

1.连锁经营的改革和发展步伐将会加快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系统、国际网络、资金实力,特别是扩张和并购的经验方面,都有很大差距。由于中国政府重视流通的作用,国内连锁经营的改革和发展步伐将会加快,同时,外资也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特别是在某些业态上会占主导地位。

2.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发展形式,特别是资本结构将发生变化

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发展形式,特别是资本结构会发生变化。突出表现在大企业的跑马圈地、迅速扩张,同时,一些企业加速倒闭上。新资本和投资者进入零售行业,进行收购和行业整合,使旧有的零售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3.建立新型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趋势。现在很多零售企业非常重视和供应商的关系,积极推广ECR管理体系,力求实现信息共享。凯玛特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罪了供应商,供应商拒绝供货,导致经营几十年的企业毁于一旦。这说明,供应链管理对连锁企业非常重要。

4.零售商的利润模式将发生变化

统计公报显示,零售商开始向上游延伸,特别是定牌生产、订单生产、贴牌生产已经非常普遍,这将使零售商的利润来源发生变化。但是总体上,国内连锁企业的自有品牌占有率仍然很低,只有5%。

总的来说,未来10年内,国内零售业将发生激烈的动荡和竞争,行业格局重新筑造,旧有势力范围被打破。3年内,对于国内连锁企业是重组的最佳时机,因为外商仍暂时受到政策限制,因此,这个时机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

[背景简介]

郭戈平女士现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2002年应邀出席由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市场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做专题发言。本文由发言录音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