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022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低碳消费是我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议题。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呼吁全人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应对并缓解气候变化。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低碳消费是我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议题。近百年来,许多的观测数据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全球变暖的显著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亦是如此。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6.4℃;20世纪中叶至今的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90%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全球增温平均水平,且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近50年来,我国主要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变化,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率增加;沿海海平面年均增长2.5mm,略高于全球平均值;山地冰川逐渐退缩并有加剧的趋势。我国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剧[1]。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的自然变率,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IPCC组织有上千名世界各国科学家参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指导性,其评估报告同时聚集了国际主流共识,“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也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接受并已付诸实际行动。2007年4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更是首次把由温室气体增温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纳入政治议程,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威胁,已经被提升到全球安全的层次。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人类活动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占到50%以上。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和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如图1-1所示。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呼吁全人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应对并缓解气候变化。2003年英国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8年日本政府也提出了创建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也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全球拉开了低碳发展转型的序幕。

img2

图1-1 世界各国和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二)居民消费成为碳排放总量的重要源头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将能源政策措施集中在各产业部门领域,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生产活动原始驱动力和社会终端消费单元的居民生活消费。在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居民消费领域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居民能源消费甚至超过了工业能源消费。根据欧盟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90年代欧盟家庭能源消费就已超过了工业能源消耗。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也已经超过了工业能源消耗,并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增长点。而在我国,1995—2004年,家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从19%提高到30%。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居民食品消费、交通出行能源消费、垃圾产生量以及对服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00—2009年我国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大约占10%—11%(根据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年均增长9%以上,成为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1993—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总消费支出从5258元增长到27645元,农村居民总消费支出从4933元增加到10319元。1978—2006年间,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量有很大变化,而且其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改变,粮食和蔬菜消费量呈现下降态势,奶制品的消费增幅最大,其他项食品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一些变化但幅度较小,其中粮食、植物油和畜禽肉的碳含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的碳含量较低,油类和肉类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食物碳排放量的增加。我国民用汽车的数量迅猛增加,其中私人轿车总量从1990年的81.62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4.91万辆,载客汽车从1990年的24.07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3808.33万辆,尤其是近几年来,私人小轿车和微型小轿车的数量呈线性增长,从2002年的578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3739.65万辆,增长近5.5倍。200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1.5亿吨,而前些年的垃圾清运量以9%左右的速度递增。

(三)低碳消费为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低碳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和缓解碳基能源燃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高碳能源过渡到低碳能源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低碳消费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低碳消费是指在居民生活消费领域中,消费者购买和消费低碳产品或服务,消费过程满足低碳标准,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是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引导着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市场机制中低碳消费的需求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低碳消费的现实消费需求也会引导低碳发展的方向。低碳消费是低碳发展的最终的原始动力,只有当消费者接受并履行低碳消费,才能有力地推动低碳发展,才能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推进。生产为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引导生产的健康发展,低碳消费为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城市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

从城市化角度来讲,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5.7%,比1978年多出28.8个百分点。仅“十一五”时期,新增城镇人口就超过5000万[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阶段,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变化,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推动城市化进程是满足居民基本的消费权利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基于居民消费视角,保障人均基本的物质消费和服务需求及碳排放空间,是个人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物质基础。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出发,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中,城市化率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居民生活改善三个方面,可能是未来居民碳消费增量的主要领域。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相当大的提升余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能耗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257kg标煤,而美国为1590kg标煤,英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为1180kg标煤,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800kg标煤。1997年中国城市户均家庭直接能源消费仅为日本的39%。我国有一部分城市居民仍然处在相对贫困状态,亟须脱贫;还有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城市生活。Guan Dabo等指出,家庭消费的增加将对中国CO2排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以往研究主要都是从工业化层面出发预测未来能源及碳排放,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的巨大增量。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消费需求扩张效应,城市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带来的居民消费大幅增加将对我国的碳减排造成巨大压力。但是,城市人口的聚集为提供公共物品带来了规模经济,同时伴随着技术扩散和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发展也会降低人均碳排放。从社会转型来看,我国现在正处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质量以及推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时期,进行居民消费碳排放空间需求核算要充分考虑我国转型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并提出适合我国低碳消费的路径,为我国社会转型提供较好的支撑。

三、居民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减排路径亟待研究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的后工业化阶段,而城市化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能源、服务的需求以及物质的消耗不断增加,城市化导致的人均生活碳排放提高以及进而发生的生活碳排放消费总量的增加,也是影响我国碳排放呈增长趋势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对碳排放总量减排的影响不断增加,因此,在关注工业化的同时,对城市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化给予高度关注,有必要从城市化的视角,进行居民消费碳排放前景的预测研究与减排路径研究,为建设低碳社会提供基础研究。

目前国内碳排放量主要计算的是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侧重于对国家和区域以及工业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较少核算居民消费碳排放量,而且对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缺少全面和准确的研究。国外对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核算成果较为丰硕,但由于我国的基础统计数据不完善以及和国外的核算系数不完全一致,所以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居民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国内有部分学者对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全面准确地对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的方法比较少见。本书在资料查阅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构建适合我国数据统计特点的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在城市化进程中,无论从脱贫层面出发,考虑为满足生存权而确保贫困人口消费需求,还是从提升城市化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出发,考虑满足发展权而确保消费需求,都是从消费方面考虑,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都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居民消费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从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和碳排放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对减少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增量具有现实意义。

城市化进程中怎样减少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量,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是低碳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也是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的居民消费城乡二元差异较大,而且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自然禀赋、人文环境、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社会发展阶段等等,导致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较多。从城乡二元结构角度,识别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定量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量提供措施和手段。建设低碳社会,引导居民合理和低碳消费,应该深入阐述和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量减排路径,通过整合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量减排调控措施和手段,使调控效果最优化,更好地为实施和执行减排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书还通过情景分析来描述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量减排路径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减排的低碳消费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