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郊区化催生城郊型产业集群

城市郊区化催生城郊型产业集群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城市郊区化催生城郊型产业集群郊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上海依据“市区体现繁华,郊区体现实力”的发展构想,将郊区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吸引外资的主要场所来建设。由于沪郊城市化,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正逐步向郊区转移,郊区的工业集聚、人口集聚、物流集散功能日趋强化。

三、城市郊区化催生城郊型产业集群

郊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往往被视为城市居民所需的粮食、蔬菜、奶酪产品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导致郊区产业和功能单一,经济实力不强,往往成为城市的附庸,形成了所谓“大城市、小郊区”的格局,甚至出现一些特大城市郊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实力远低于或弱于周边小城市的奇特现象。

然而,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发展的不平衡格局得到扭转,郊区走向产业多样化和功能多元化,一些大城市郊区形成了集群经济。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人口、产业等从城市迁出到郊区的过程。它是城市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是城市聚集到一定程度出现负效应,产生离心力的一种结果。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世界已经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我国一些大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郊区化现象,北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进入了典型的城郊化过程。

在我国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一些地区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城郊景观。近年,上海依据“市区体现繁华,郊区体现实力”的发展构想,将郊区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吸引外资的主要场所来建设。随着上海市中心的工业外迁和旧城更新改造,人口和居住郊区化趋势已经显现,工厂、仓库、连锁超市及大型仓储式购物中心也在向郊区扩展,近郊区的就业机会正在增加。此外,市郊交通网络的全面建成和电脑网络的逐步普及,办公楼的郊迁也为期不远。上海市区的“空间短缺”要由郊区来弥补,上海国际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要与郊区互动运作,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要以郊区为主要依托,郊区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上升,“大城市、大郊区”已经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郊区城市化的推进还有助于上海多中心城市形态的高级化。沪郊9个“新城”、16个中心镇及75个一般镇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将加快上海单中心城市形态向多中心城市形态演进,完善“市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城市体系,形成“多心、多层、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而且将改变上海城郊人口分布格局,使郊区城镇成为未来上海人口容量的主要载体。由于沪郊城市化,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正逐步向郊区转移,郊区的工业集聚、人口集聚、物流集散功能日趋强化。至2001年,上海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86.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41.2%,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上海郊区工业的园区化、外向化和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规划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的65个工业园区和汽车制造、精细化工、微电子4大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2001年,仅9个市级工业园区就集聚了813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69亿元;郊区100多个民营经济小区集聚民营工业企业近5万家,实现工业产值877亿元;市郊4120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约85亿美元,占区县工业出口额的9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