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初到年代中期缓和与对抗并存

世纪年代初到年代中期缓和与对抗并存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缓和与对抗并存这一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缓和与对抗并存,互有攻守,20世纪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由于全力对外扩张加重了负担,经济出现了停滞局面,国际上空前孤立,面对里根政府的挑战,不得不调整政策、呼吁缓和,在美、苏争夺中转为守势。

四、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缓和与对抗并存

这一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缓和与对抗并存,互有攻守,20世纪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80年代前期,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形势,不得不调整对外战略,奉行以实力为后盾,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政策,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其后继者在整个70年代基本上都奉行这种政策。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面对国际地位下降和国内经济困难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口号,通过加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扭转被动的局面。1983年,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在美、苏争夺中变守为攻。

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凭借自己迅速发展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除了在欧洲和美国搞局部缓和之外,在亚洲和非洲大肆扩张,其战略意图就是要从亚、非两个侧翼包抄美、苏争夺的重点——欧洲,挑战和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由于全力对外扩张加重了负担,经济出现了停滞局面,国际上空前孤立,面对里根政府的挑战,不得不调整政策、呼吁缓和,在美、苏争夺中转为守势。

美苏较量的同时,其他各种力量迅速发展。

1.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反帝、反殖、反霸主力军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旧的殖民体系被彻底打碎,绝大多数殖民地宣告独立,第三世界国家进入到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以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新时期。在国际上,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达到一个新水平,不仅波澜壮阔,席卷亚、非、拉,而且向纵深发展,由政治到经济,由反殖到反霸,并且加强联合,团结和组织起来,开展斗争,显示出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巨大力量。到20世纪8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遇到了新的问题,在探索和调整中继续前进。

2.西欧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加强,成为制约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力量

经济上,到1979年,欧共体9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美国,对外贸易3倍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贸易集团,黄金、外汇储备超过了美、苏、日三国之和;政治上,欧共体要求在对内、对外政策上采取“整体态度”,强调在世界上要“用一个声音讲话”;对外关系上,欧共体奉行具有本身特点的独立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颇有影响的重要力量,这既维护了他们自身的权益,提高了国际地位,又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

3.日本争取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大国”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虽然经济转入低速增长,但实力仍然增长迅速。到70年代末,其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相当于联邦德国和英国的总和,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1%,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国。日本不甘心再充当政治上二、三流的角色,开始改变过去完全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立的作用,实现自己更大的利益。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上提高日本的发言权。

4.中国日益发挥独特的作用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之后,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1970~1980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75个,对外关系和各种交流合作很快展开。尤其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有外交政策进行了大的调整,使得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

多种力量的迅速发展,必然对两个超级大国产生重大的制约作用,也就会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