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工贸易和国民收入

加工贸易和国民收入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学者认为,在加工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只是作为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加工厂,仅仅赚取到了微薄的工缴费收入,并据此认为中国应当鼓励一般贸易而抑制加工贸易。

一、加工贸易和国民收入

(一)简介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都是理论界非常关心的问题,经济学家对此做了很多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特别是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研究。Michealy(1977)应用1950~1973年41个国家的平均数据,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出口在GNP中的份额进行了相关分析,他的研究结果支持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说。Balassa(1978)则将出口与劳动和投资同等对待,把出口放在生产函数当中,使用1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检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Moschos(1989)的研究中将实际GDP的增长率作为因变量,把出口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使用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Salvatore(1989)使用26个国家1963~1985年的数据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都发现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还有很多相关的文献对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几乎都得到了肯定的结论(Willamson,1978; Fajana,1979; Tyler,1981; Kavoussi,1984)。但是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文献对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行较为细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加工贸易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并得到了本国政府的重视,在发达国家加工贸易的地位并不显著。虽然也有很多的发达国家经济中实际进行着加工贸易甚至建立了出口加工区,但是总体而言,加工贸易额在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只占极其微小的比重,以至于很多国家在经济统计中并未将加工贸易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与一般贸易进行区分。

因为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快速崛起,国内学者对于加工贸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对其发展、政策以及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关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分为肯定(如姚坚,1999;汪五一,2000)和否定(如潘永源,1999;王成林,1999)两种对立的态度,另外一些学者则是走中间道路,试图调和正反两种观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文献尚未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证上进行深入充分的研究。本节将使用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加工贸易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改善了本国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我们在上一章从理论上讨论了当一国经济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时,进行加工贸易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加工贸易实际上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使得各国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了世界经济产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工贸易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而形成的分工方式,可以说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从国家角度来讲,加工贸易使得本国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贸易前相比,原本耗费于具有比较劣势的生产环节上的生产要素得到了释放,转移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和生产环节上。通过国际贸易提高了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

2.交换的利益

开展贸易后会出现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正如上一章模型中所论证的那样,在特定条件下开展加工贸易后与贸易前相比,由于对本国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需求增加,提高了本国劳动的工资水平。这一影响和SS定理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此外,进行加工贸易后,加工出口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而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封闭经济相比有所下降,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所需的成本则相应的降低,从而本国居民能够消费更多的产品,因此实际上国民收入是增加的。

3.加工贸易的动态效应

如果说以上论述的加工贸易影响国民经济的两个途径只是静态效应的话,那么下面所描述的就是动态效应。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动态影响事实上也是人们在评价加工贸易的利弊时所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动态影响来自于以下几个途径。

(1)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扩散和示范作用。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技术比较落后,资本相对稀少,而加工贸易中的中间产品大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产品部门生产的产品通常在质量上达不到国际标准,因此加工贸易中本国从外国进口必需的中间产品。加工贸易进口有利于本国中间部门的企业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本国企业可以模仿进口的新产品或产品的新品种,促进本国产品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本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进口产品的“逆向设计”学习国外产品的设计工艺,了解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发展动态,不仅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节约用于研发的费用。

(2)加工贸易增加本国的工资收入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很多学者认为,在加工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只是作为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加工厂,仅仅赚取到了微薄的工缴费收入,并据此认为中国应当鼓励一般贸易而抑制加工贸易。这种看法的一个偏颇之处在于它忽视了其中的动态效果。众所周知,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一个最大的益处是增加就业。虽然相对而言,本国从事加工贸易所获得的工缴费很低,但是增加的工资收入却可以通过乘数效用对国民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加工贸易对本国产业的前向和后向联系。

(二)方法和数据

在这一节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使用生产函数方法,把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区别开来,分别作为生产函数中的自变量。假设生产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Y= F(L,K,GX,PX)

其中Y表示总产出,L和K表示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GX是一般贸易出口,PX为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进入生产函数的原因在于前文论述的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对生产函数进行全微分得到

dY= F1 dL+ F2 dK+ F3 dGX+ F4 dPX

其中Fi分别表示F对L、K、GX、PX四个变量的偏导数。上式两端都除以Y并整理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img93

其中img94,表示变量的变化率。θX= X/Y是变量X与产出Y的比值,因此上式中θL和θK分别表示单位产出所需投入的劳动和资本,θGX和θPX分别表示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在总产出Y中所占的份额。在应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将使用以下基本方程

(5.1) yit= ai0+ ai1 lit+ ai2 kit+ ai3it+ ai4itit

式中用小写字母表示相应变量的变化率,下标it表示省份i在时期t的值。

本节我们将使用省级数据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源于各年的全国和各省的统计年鉴(1996~2001年),其中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中国资讯行。中国经济年鉴(1996~2001年)和各省统计年鉴(1996~2001年)提供了各省和自治区的GDP和GNP值,在我们的实证分析中使用GNP更为恰当。但是有些省份在统计口径进行调整之后不再进行GNP统计,而且我国各省的GDP和GNP相差不大,因此在计量分析时,我们用GDP增长率替代了GNP增长率。劳动投入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中的社会从业人员一项,它表示每年年末各省所有在岗职工人数总和。投资项则使用资本形成总额来代替,统计上资本形成总额等于投资和库存两项之和。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从样本中排除了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只使用了其他29个大陆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这是因为西藏在1995~2001年期间,有些年份根本没有发生加工贸易(至少统计数据上如此),而其他年份虽然有加工贸易发生,但是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在GDP中的比重都非常微小,在我们分析加工贸易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时并不具有代表意义,故而将其从样本中剔除。重庆则是因为成立直辖市时期较短,统计数据不完整。

(三)计量结果

1.总体数据检验

我们首先使用1995~2000年包含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计量方程(4.1)进行回归分析。在进行回归时我们假定各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的解释变量具有相同的系数,各省之间的差异则通过截距项来体现。分析中对截距项采取了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①普通回归。把面板数据作为一个总体样本,认为各个省份的截距项都是相同的,即将回归方程(5.1)中的常数项看做是一个共同的常数,ait= a,回归结果列于表5-1的a列。②固定效应回归。对于各个省份而言截距项是不同的常数,ait= ai,回归结果列于表5-1的b列。③随机效应回归。把截距项看做是一个随机变量,各个省份的截距项则是随机变量的不同取值,ait= ai且,E(aiεit)=0回归结果列于表中c列。

表5-1 全国数据回归结果:加工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img95

表5-1中第一列为解释变量和R2值,第a、b、c列分别是将截距项作为常数以及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情况下的回归结果。在a、b两种情况下我们又分别使用了混合数据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回归分析。表中各列上面的数据是对应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而下面括号中的数字则是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对比表中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加权回归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直接使用混合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显然各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数据存在比较严重的异方差。表中的结果表明,劳动和加工贸易的系数非常不显著。对这两个系数进行检验也发现,这两项的系数显著为0。因此,从全国范围的数据来看,加工贸易似乎对国民经济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只要我们对数据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中国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的极度倾斜。中国的加工贸易几乎都是在东部沿海省份和直辖市进行的,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仅仅占有极其微小的份额。表5-2和表5-3中列出了1995~2000年中国各省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以及各省在当年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东部9个沿海省市则几乎集中了中国全部的加工贸易(其中不包括海南,仅从地理位置而言海南属于东南沿海地区,但由于海南的加工贸易很不发达,与中西部省份情况相似,因此我们将其划归中西部地区)。广东一直是中国加工贸易的大省,在1995年其加工出口额为422.7亿美元,到2001年则达到了765亿美元,增长了80%。由于广东具有与香港毗邻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作为试点的先发优势和在这一过程中享有的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原因,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一半以上,1995年所占比重达到57%以上,虽然近几年中其所占份额逐年小幅下滑,但在中国的加工贸易中依然占有绝对地位,始终支撑着中国加工贸易的半壁江山,2001年广东加工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仍然达到了50%以上。上海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基本上保持稳定,2001年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67%,仅比1995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江苏的加工贸易在“九五”期间则取得了显著的发展。1995年江苏的加工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22%,而到了2001年增加到了10.3%,几乎增长了一倍。东部沿海9省市的加工贸易则几乎包含了中国全国的加工贸易,在1995年东部加工贸易份额就达到了94.5%,在1995~2001年期间这一惊人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增加,2001年达到了97.2%。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份额一直都是非常低的,并且还在逐年缩小。1995年中西部各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加工贸易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都是微乎其微的,以2001年在中西部各省中比重最高的河北省来说,其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也仅仅是0.4%,很多的省份(自治区)所占的比重尚不足0.1%。可以想象对中西部的省份而言,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

表5-2 各省加工贸易出口额(1995~2001年)

单位:百万美元

img96

续表

img97

资料来源:《对外贸易年鉴》。

表5-3 各省加工贸易比重(1995~2001年)单位:%

img98

续表

img99

资料来源:根据上表数据计算。

img100

图5-1 东部各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

注:横轴为加工贸易增长率,纵轴为经济增长率。

图5-1和5-2分别描绘了东部和中西部各省1995~2000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散点图,其中横轴是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率,纵轴表示经济增长率。从图5-1我们可以看到,东部省份的数据显示加工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图5-2中的散点图则是呈现出无关的状态。因此我们将在下面的部分把数据分成东部和中西部两个组别,分别进行计量检验,考察加工贸易出口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影响。

img101

图5-2 中西部各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

2.分组回归

使用东部和中西部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仍然使用和上文相同的方法。回归结果列在表5-4、表5-5、表5-6中。表5-4使用的是加工贸易集中的东部9个沿海省市的数据,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六个省以及上海、天津、北京3个直辖市,这些省份几乎涵盖了中国全部的加工贸易出口。在东部省市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难推断加工贸易对东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应当具有一定的影响。表5-4中的回归结果也明确地证实了在东南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固定效应的加权回归具有最好的效果,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加工贸易出口每增长10个百分点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投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是其效果却不如加工贸易出口。劳动力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我们对劳动力变动的回归系数进行参数检验得到该项系数为0。表5-5中列出了三变量回归结果,在本次回归分析中舍弃了劳动力这一变量,而只保留了资本、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三个解释变量。采用三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和表5-4是相一致的。但是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现象,那就是在东部地区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竟然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使用中西部2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回归则得到了和东部地区迥然不同的结果。表5-6显示了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回归系数几乎等于0,进行参数检验也验证了这两项的系数为0的假设,可见对中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来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至少在统计意义上如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的增长。这一回归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从总体而言仍然属于内向型经济。对外贸易,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的绝对数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极其微小的,因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是顺理成章的。

表5-4 东部地区回归结果:加工贸易——国民收入

img102

续表

img103

表5-5 东部地区3变量回归

img104

(四)小结

上文我们分别使用全国的面板数据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分组数据对加工贸易出口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确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是简单的普遍存在于全国的不同地区和各个省份的。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相当显著的,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各省和自治区来说,加工贸易则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表5-6 中西部地区回归结果:加工贸易——国民收入

img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