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集群理论

企业集群理论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企业集群理论(一)企业集群学者们对企业集群的定义并不完全统一,在各自的定义中,其内涵、着眼点都有一定的差距。4.企业生产网络根植于本土的社会文化企业集群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企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社会和文化因素。这种“联盟”的成员或企业集团在行业间形成了类似自然界生物链的结构。

四、企业集群理论

(一)企业集群

学者们对企业集群的定义并不完全统一,在各自的定义中,其内涵、着眼点都有一定的差距。最早对企业集群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马歇尔(1890),他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代表性的是仇保兴(1999)对企业集群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企业所组成;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即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行为,从而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快速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并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企业间所形成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具有下述特征:

1.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集中

生产网络是社会化生产的基本形态。从现实中的企业集群看,这种地理上集中的生产经营网络有“条状”的,如美国东部公路沿线的高新科技产业区,但大多数是“块状”的,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的新竹工业园区。企业集群以“块状”形态集聚,原因可能在于企业空间上“块状”集聚较“条状”更便于交流,可节省包括交通费用在内的交易成本。

2.大量企业聚集

从全球范围看,企业集群既有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形态,也有区内几家大公司与若干家中小公司聚集的形态。一般来说,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大公司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其中后者是常见形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的企业集群,则以大量中小企业聚集为主要形态。两者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一定区域中有大量企业聚集并形成了生产经营网络。

3.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网络

企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不在于企业的集聚,而在于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形成的生产经营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企业集群看做一个“大公司”,但它与“大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来“大公司”内部的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生产、成品组装、产品销售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现在由独立的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不再是公司内部的组织活动,而是企业之间市场性契约关系。同时,企业集群不是单一公司纵向一体化的分解,在企业集群中,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一群企业,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合作与同类企业竞争并存是企业集群的活力所在。

4.企业生产网络根植于本土的社会文化

企业集群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企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社会和文化因素。学者们常使用经济社会学中“根植性”概念来说明企业集群中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持久的创新能力是企业集群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产业区中同类企业空间的集聚可共享知识溢出效应,不仅仅是可编码化知识的扩散与创新,而企业集群更大的效应在于“意会性”知识的扩散与创新,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群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集群重要理论及观点

1.虚拟的产业集群模式

罗鸿铭、郝宇在《应用信息化整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中指出,虚拟产业群是指同一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打破企业边界,利用网络化的优势,借助于伙伴企业的能力,以双赢或多赢的方式集聚,产生纵向或横向的聚集效应。信息通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为虚拟产业群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利用虚拟群架构与策略,可动态利用市场良机,建立敏捷性组织,有效地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敏捷化运营。基于公共网络构造市场驱动的动态网络,能适应全球动态环境,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虚拟产业群除了具有较普遍的“主链—辅链”模式和“中心—卫星”模式外,还可以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1)“蜂巢式”结构。其基本特点是:在企业各部门、分支机构形成的网络间,存在一个核心结点,这个核心结点类似自然界蜂巢的作用,所有工蜂的活动全部围绕着蜂王,虽然工蜂可以独立工作,然而一旦蜂王消失,这种结构将不复存在。蜂王对整个蜂王国起着制定规则并保证其得以执行的作用。企业的“蜂巢式”网络结构也是如此,核心结点通过制定规则使网络顺利运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了使这种组织结构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这里通过模仿蜂巢内部结构,显示产业集群各结点的关系(见图2-8)。

(2)“生物链”式结构。这是一种更倾向于从行业角度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思路。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现象,产业界同样存在生物链现象。这种生物链不仅仅指产业中的供应链,它还包括价值链形成过程中不同企业间或同一企业集团涉及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依赖现象。一些企业采取结盟的方式产生企业联盟或形成关联行业的企业集团,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联盟”的成员或企业集团在行业间形成了类似自然界生物链的结构。

img10

图2-8 “蜂巢式”组织结构示意图

(3)“灵捷虚拟”结构。这种组织的虚拟化是组织网络化的极端形式,但它与网络化又不完全相同,它是依赖网络技术革命而实现企业组织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的虚拟化与组织网络化的区别之一在于它们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组织虚拟化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把整个企业组织的运作建立在IT网络之上,以员工的专业知识为前提,保证IT网络得以顺利运行。通过组织的虚拟化衍生出企业的组织创新,而产生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一个追求时间竞争优势、以完全信任为前提、以人为中心的内外结合的动态网络——灵捷虚拟型的集群。

2.企业集群支持系统

马瑞在《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系统研究》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人才支持、融资支持、创新支持、机构支持和项目支持,这些支持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系列的优惠政策,还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形成了一个支持系统(见图2-9)。

图2-9描述了支持系统主体之间及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其中,箭头线连接表示该关系直接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实线连接则表示这种连接关系表现在对创新的促进,但还需要进一步向企业层渗透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外层主体对内层作用的对象是企业层中的单个或多个结点,但通过资源网络的连接和扩散,这种作用将最终作用于整个资源网络和企业网络。因此,可以认为支持系统是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通过资源和资源流动将政府、中介机构、融资支持、人力资源、机构支持等行为主体紧密连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img11

图2-9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系统主体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