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扶贫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产业扶贫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产业扶贫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根据新的贫困人口标准和国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要求,甘肃省确定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3]。长期的反贫困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比较符合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扶贫必须要认真分析所选择产业是否拥有支撑发展的要素禀赋,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每个水平上要确保产业结构和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形成的比较优势是相一致的。

(八)产业扶贫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根据新的贫困人口标准和国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要求,甘肃省确定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3]。2011年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办法》。提出在新十年,甘肃将紧紧围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一核心任务,把甘肃省国家三大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族聚居区)作为主战场,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全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甘肃省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列为扶贫工作对象,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扶尽扶。

到2020年,甘肃省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均等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基础和生活条件达到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扶贫对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以上,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并明确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13项主要任务,即力争在2015年和2020年这两个节点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色优势产业、交通、人饮工程、生产生活用电、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长期的反贫困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比较符合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但是,运用产业扶贫的战略方式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是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源优势问题。一个地区的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比较优势。客观上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各自比较优势不同。产业扶贫必须要认真分析所选择产业是否拥有支撑发展的要素禀赋,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每个水平上要确保产业结构和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形成的比较优势是相一致的。二是要用联系的方法去选择。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应选择拥有相似要素禀赋且人均收入高于自己目前两倍左右的较发达地区作为赶超目标,选择这些地区在近二三十年来快速增长且日益成熟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引进它们已经开发和可用的技术,大力扶持发展,定能做强做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三是要把握发展规律促升级。扶贫开发促进了贫困地区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及基础设施的改善,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同时也发生着变化,会产生新的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扶贫要抓住比较优势的变化来引导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扶持从初期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四是要眼睛向内看抓优势。区域内已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自生力强的企业,特别是“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是符合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所在,要进一步扶优扶强,发展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找准了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一是贫困地区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要慎重,一般不宜过多,要适当集中。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结合产业扶贫,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符合比较优势产业,积极引进要素禀赋相似的赶超目标地区的先进理念、制度,产业和技术,努力形成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后发优势。三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扶贫投入,以“软件”和“硬件”配套齐备、功能完善的园区为载体,集中吸引和促进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四是完善市场机制。坚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完善的市场机制推动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变迁,提高企业自生力。实行激励机制,设立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和建立与先进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技能人才,为产业和技术升级、多样化积累人力资本。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产业扶贫不仅要符合比较优势,还要符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品生态化生产,产业生态化发展。

分类施策助推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是为特色村“壮骨”,以产业带村。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辐射带动乡镇和贫困村培育发展自身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对一些有特色产业的村,按照产业类型,尽量安排一些农口部门和农业技术干部实施帮联。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帮助他们创新产业模式,壮大产业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力求产业优质高效,形成特色,加快农民增收,提升全村综合实力。二是为贫困村“输血”,以项目强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一些大项目落户到贫困村,通过项目带动,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业等方面的生产技能,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自身致富能力。项目争取和落户由发改委、住建、国土、招商等部门及其干部实施帮联,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帮扶机制,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同时,督促帮建机关干部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生活环境、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信心。三是为后进村“补气”,以综合治村。由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包抓后进村,采取党委部门联系班子软弱村、政法部门联系治安复杂村、综合部门联系落后困难村的方法,分部门、分类别综合整治,推动后进村。通过党委部门帮抓,使软弱村有一个带领全村致富的好班子、有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综合部门的资金资助、技术帮扶,使困难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发展产业强村,改变落后面貌。四是为示范村“塑形”,以品牌兴村。积极实施示范村品牌战略,形成一批省、市、县品牌示范村。在各级各部门和所在乡镇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帮建下,通过狠抓苹果、蔬菜、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