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中国要在21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需要晋升几个台阶,即从目前处于世界经济水平的第四位,跃居到相当于美国的经济总量。这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必须依靠我国现有社会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高新科学技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才会有利于确保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

第四节 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中国要在21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需要晋升几个台阶,即从目前处于世界经济水平的第四位,跃居到相当于美国的经济总量。这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必须依靠我国现有社会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高新科学技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才会有利于确保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

中国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步缩小并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及其竞争的需要。有人说“赶超”是一种梦想。这不仅是对高新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后来居上”在历史上并非偶然。对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搞的所谓“大跃进”和“赶超运动”也应有正确的认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主观上脱离客观实际和“急于求成”,客观上缺乏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不顾实际条件,不按客观规律要求办事。所以,不应以此作为否认快速发展和“跨越”的依据。

我们说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和实行“跨越式”发展,不是没有根据的,不仅有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历史和现实根据。就理论方面而言,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乃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由于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同时还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阶段性问题。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总会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至少可以有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发展速度。当代排名在前十名的瑞典、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德国和法国等一批发达国家,它们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优势,抓住发展机遇,依靠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率先跨入了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这并非说发达国家领先上去了就会永远雄踞高位、占领上风,发展中国家就只能跟在发达国家的屁股后面,缓慢爬行。“发达”与“不发达”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动态性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有的发达国家经过一定阶段的快速发展,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相应的结构调整,这样发展速度自然就会逐步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创造必要的条件,善于吸取和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关键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就可以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这样一快一慢、一上一下,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不就可以缩小差距并迎头赶上吗!从而就可以使不发达国家变为发达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弱点。其实,发展中国家的潜力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固然有其有利条件,但由于其经济基数大,相对来说它的发展潜力就可能不如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依靠自己的特点和有利条件,把握国际局势,制定出正确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和新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乃至超越现有的发达国家。这就叫做“后来居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另一种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就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通过超常规即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某些国家“后来居上”是有先例的。例如18~19世纪,英国从产业革命开始到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大英帝国就雄踞世界第一,当时的美国也只能对英国俯首称臣,在经济上完全依赖英国。经过英美战争(1812~1814年),美国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后来经过南北战争(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西部大开发,到19世纪后期,大约只花了25年的时间,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英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是很落后的,产业革命是从明治政府开始的,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日本产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在此后10年时间,日本的工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贸易等发展很快,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取得了优势地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军国主义化,日本20世纪初期实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败国家,结果造成经济破碎,人民生活贫困,并为美国所占领。所以,经过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抓住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遇进行了现代化建设,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赶上并超过欧洲诸多发达国家,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历史经验表明,有些国家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和新的思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在头28年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是比较快和顺利的,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头脑发热和急于求成,毫无根据、不切实际地提出了“七年超英、八年赶美(国)”的任务,人为地掀起了所谓“大跃进”运动。结果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后来,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经济形势开始有了好转。然而,接着又发动了所谓“文化大革命运动”,将中国国民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直到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先后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和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后来,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8232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78年3588亿元的50倍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9.5%的高水平,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2.5%的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由原来的世界排名第11位,跃升为第4位。就一定意义来说,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条件和现有的经济基础上,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较之过去美国和日本时代实现的跨越,具有更加优越的条件。所谓实现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行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在具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下,依靠高科学技术,都有可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通过这种发展形式或模式,就可以大大地促进和加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当然,如果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不具备必要的相应条件,仅凭主观愿望和急于求成,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绝不可能的。

就中国具体情况来考察,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有着诸多有利条件。

1.我们党和国家从理论上总结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存在的问题和思路,以及严重脱离实际和急于求成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在不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与建设的规律性。为克服“左”、“右”倾两种错误和片面性,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我们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步认识和掌握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打破了闭关锁国的观点、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打破了脱离实际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3.我们在总结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三大步骤”。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总结了实践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4.我们总结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国家制定了新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和战略,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路。对传统的科技体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技体制和机制,为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5.在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在全国大中城市先后建设了53个国家级高新科学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另外还有综合性经济技术开发区。仅就科技园区而言,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超过60%。同时,还用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有关部门和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和管理专家的摇篮。“十五”规划期间,国家确定了12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科技专项。这都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中国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功能,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采取科学的方法步骤和途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我们就有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外一些学者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状况,预计中国在新世纪30年代就可以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新世纪50年代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可与美国接近。世界银行预言,在新世纪世界经济将出现一次地理上的重新布局。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后15~20年中将会超过日本,30年后中国将会成为美国经济的对手,并且否认中国经济发展会“构成威胁”。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副行长贾迈勒丁指出:“如果亚洲其他国家都沿着北京开创的改革道路走的话,那么中国正在为这些国家提供无数的机遇。”这种预言和评论,表明中国可能实现加速度和跨越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然,最终能否实现这种预期,有待于我们坚持和发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待于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有待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奋斗!

【注释】

[1]参见《经济参考报》2003年2月14日报道。

[2]参见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3]参见墨西哥《国际管理》周刊文章,2003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