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择在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选择在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选择在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作用所谓选择就是对活动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选择。创新系统中选择就是创新主体自觉地选择合理的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可见,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创新主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将会影响创新主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第四节 选择在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所谓选择就是对活动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选择。选择是创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创新是否成功,创新过程是否顺利,创新的成果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创新的成果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利益,都和创新选择联系在一起,是对活动过程的预测和对活动结果的预期。现实存在的事物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存在的不合理性。不合理性意味着存在状态的不完善和主体对存在状态的不满。社会实践活动总是从对现实的存在条件的不满开始的,社会活动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符合自己愿望和要求的目标和手段来改变现存的条件和环境。改变现存的条件就是使自身和环境变得更加协调一致,让环境提供更能满足主体的物质条件,改变自身以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使主体和现实存在达到新的统一。创新系统中选择就是创新主体自觉地选择合理的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期的目的和愿望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实现所选择的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为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把握客观事物的一切方面,客观事物不可能完全被认识。另一方面,有限的认识能力限制了主体对事物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把握。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总是在解决碰到的问题中进步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的解决为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社会化程度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选择就是对未来的肯定,以合理的未来否定不合理的现实,如何判断合理的未来取决于价值目标的选择。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哈贝马斯,都认为社会进步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理性的能动学习和进步过程。我们所说的理性指的是人的能动自觉的意志活动。社会的进步过程,就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不断实践、试错、改进的过程。社会活动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有多种可能的途径摆在人们的面前,只有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才能使自己以及自己的目的与社会存在达成相对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社会主体不断调试自己,不断调试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这种调试就是选择与适应。人和社会就是在这种选择和适应中不断进步的。

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创新主体是企业家,创新活动的决策取决于企业家自身。创新主体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成本与利益的比较。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社会或市场的需求。创新主体的创新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他们必须研究和了解市场和服务对象的要求。(2)市场机制是竞争机制。利润和风险并存,创新活动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创新活动却增加了创新主体的竞争力,获得了赢利的机会。在竞争过程中,创新能力强的行为主体会通过竞争使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较差的行为主体将会被市场所削弱和淘汰。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会使不同的创新主体尽可能地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并使其在市场和社会中不断地扩散。(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创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为创新主体进行理性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新的成功有赖于创新主体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合理选择。首选要明确创新的内容是否真正新,是否是真正的创新,“创新性”是创新过程中的根本问题。不论是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都必须体现一个“新”,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创新的主体、创新的客体和创新的环境。从创新的客体来看,可以将创新的客体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质和服务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创新的要素是多样的,创新的环境也是多变的,创新的要素和过程之间又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有些是静态的、相对孤立的,有些是动态的、相互关联的。虽然这些耦合关系在创新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难以把握的,但是也应当尽可能地考虑到。如果从长期的和动态的过程来观察,由于创新成果的集群效应和扩散效应,创新成果的出现可能导致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或发展。由此可见,创新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各种要素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正确地判断和选择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创新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观念。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有些创新主体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各种创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有一些行为主体由于受到旧观念的影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并参与市场竞争,创新观念不强,创新能力不强。其原因在于,缺乏危机意识和主动创新,缺乏对自我和环境的判断能力,面对复杂情况缺乏周密的分析和抉择能力,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满足于旧的制度模式和经营方式,没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正确的选择。

选择对于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创新过程的成功开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主体能否正确地选择和实施良好的创新战略,是能否顺利推进创新活动和获得创新效益的基本保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加快,不创新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但是创新战略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结果也会使创新主体坐失良机或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可见,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创新主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将会影响创新主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选择正是创新主体为了追求和实现某种价值的有目的性的行为,它是创新主体在多种可能性空间中能动地对某种可能的选择、对多种可能的取舍行为。创新活动也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就是动机的一种指导性活动,创新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自己的结构,也就有自己的选择功能。选择是创新主体自觉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发生的合乎目的性的行为过程。这说明,创新主体选择功能的发生,不能离开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客观上为主体提供的选择对象和手段,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相应的选择行为就不可能发生。选择的过程,也是创新系统整合的过程。在这个整合过程中,创新主体的认识水平、道德观念、情感意志、智力水平等都作为创新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都会对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潜在的。创新主体作为系统结构的活动者,能够对其行为发挥

调控、组织和调适的作用,这就是创新主体的组织功能。它把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为要素,以其特定的有序性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目的要求、功能特征的有机整体。在创新主体的活动中,这种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更具有理性。这种理性的作用表现在创新主体利用工具的活动中。它能够让事物按其本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创新主体自身的目的,这种理性的作用通过一种明智的选择而发挥出来。它能够自发地维护系统的均衡状态。这一特征表现了创新系统结构的自组织能力。这种自组织能力与外部环境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使创新系统有序地运行。这是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一种自我选择,其中要分化某些特征、合并某些特征使其对各子系统及其要素重新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新的具有稳定有序的结构和活动方式。这种选择显示了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的多极整合功能。

【注释】

[1] P·切克兰德:《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7页

[3] 苗东升:《系统科学辩证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