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能否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首先取决于潜在需求的大小。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来看,不利于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和低效利用。

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看了张五常发表在2005年11月4日《经济学消息报》上的文章《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持久吗?》,得知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国经济专家在美国某大学讲话,说中国2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会再持续20年。在座的学者问为什么,专家竟然答不出来。若真有其事,实在令人遗憾。仔细拜读张五常的大作,似乎也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在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能否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不排斥增长过程中出现起伏波动),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增长,值得深入探讨,特写此文,参与讨论。

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较长时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需求增长的空间、经济结构的演进、生产要素的供给、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合理,基于对2000~2020年中国这些因素的分析,我认为,在这20年里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理由如下:

1.潜在的国内需求能为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广阔空间

市场经济是靠需求拉动的经济,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动力,潜在的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可能达到的规模。中国经济能否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首先取决于潜在需求的大小。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中国现在的外贸依存度已经接近70%(即使扣除重复计算的部分,仍然是一个较大的数字),再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中外贸易摩擦不断,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应该也不太可能主要依靠国外需求即出口的大量增加来拉动。虽然国外需求很难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但是国内却存在大量潜在的需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农村向万元级城市向十万元级的升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会产生很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特别是8亿农民的实际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这就为中国经济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422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2000年后的20年里,在全国GDP再翻两番即增长3倍的情况下,即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2倍,在2020年达到8 808元,增加5 872元,还不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仍按8亿农民计算,农民有购买力的需求将增长46 976亿元。如果按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计算,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更高,增加的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会更多。由此可见,中国市场需求增加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

当然,中国现在也面临增加农民收入困难、内需不足、扩大不易的问题,但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整、国家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会使更多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

2.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巨大动力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重工业化时期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必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的6年多时间内,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无论是在产值、投资、利润增长方面,还是在比重上,重工业都超过了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1999年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1个百分点,2003年甚至快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也从1997年的53.8%猛升至2000年的59.1%,2003年更是达到了64.3%,几乎接近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66.6%,1960年); 2004年甚至上升到67.6%,比1960年还多了1个百分点,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中国城市化率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提高0.7%,90年代每年平均提高1%,2001~2004年每年平均提高1.4%。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即重工业化时期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结构的演进,不仅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会伴随科学技术的较快进步,会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生产要素的供给能为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必要条件

总的来看,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能够为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必要条件。

首先,中国劳动力充足价廉的比较优势将长期保持。据有关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研究与预测,从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左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视窗”时期,即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足、人口抚养负担较轻、可获得“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按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2010年为9.2亿,2015年达到9.29亿的高水平,然后开始减少,2025年才下降为9.14亿;社会总抚养系数(含少儿抚养和老年人的赡养)2010年达到最低值48.1%,2020年上升为55.8%,仅略高于2000年53.8%的水平,到2025年以后才急剧上升。而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使得工资水平很难大幅度上升。再加上中国人力投资不断增加,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劳动力充足、价廉、素质更高,将为中国经济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中国资本严重短缺的局面已经改观。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改革以来资本的年积累率高达GDP的40%左右,2004年储蓄率为43%。中国现在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存贷差额高达5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引进外资500亿~600亿美元,外汇储备6 000多亿美元,能够为中国经济再保持20年的较快增长提供比较充足的资本。

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来看,不利于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和低效利用。但是,这种约束不是不可克服的。中国正在努力开源节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杠杆的作用等途径,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并且注重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克服资源的制约。

4.技术的持续进步是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还可以继续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是,中国的生产技术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更需要的是更高、更新、更精、更尖的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很难引进的,有的发达国家甚至严格限制出口到中国。这一方面不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却又成了中国不得不致力于技术创新压力和动力。这正是现在中国政府和企业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的重要原因。而且,中国现在更有条件进行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技术。近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不断增加的,2004年比上年增长19.7%。持续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自主创造的高新技术,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日趋完善是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保证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这种制度创新的作用在未来20年里并不会消失。随着改革的深化,到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将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趋于成熟、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大大增强、水平显著提高,先后两次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了经济比较稳定的增长,现在又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内需不足、收入差距过大、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政策失误,造成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严重衰退。

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是,2000~2020年GDP再翻两番、年均增长7%,这属于较快的增长。如果上述因素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有可能超过7%,则更是高速增长。

(原载《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8日)

【注释】

[1]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九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状况实证分析.农村经济问题,2001(7).

[2]谢国光.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1(3).

[3]张毅,曹水群.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农业经济,2001(7).

[4]张毅,曹水群.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农业经济,2001(7).

[5]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2-3-17.

[6]简新华.城市化发展战略须调整.中国改革,20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