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限制价格就停产

限制价格就停产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管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随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上调,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上升态势。无论是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还是对通货膨胀的价格管制,只要存在管制,必然存在由于管制所带来的低效率问题。从短期来看,由于价格管制,商品价格保持稳定,但从长期来看,价格管制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只会导致供求矛盾加剧。

20 限制价格就停产——垄断与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进行强制性限制的行为。价格管制分为上限价格管制和下限价格管制,上限价格管制是政府为防止某种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而规定该商品价格不能高于某一价格;下限价格管制是政府为支持某行业的发展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某一价格。

img33

2008年8月,面临近10年来最大的电荒,各地市及各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电力紧张的局面。如对13568户双高企业实行轮休;山东济南市作出了限电50%预案;位于潍坊市的山东巨力公司和位于济南的轻骑公司安排移峰错峰用电、轮休和停产检修、制定“开五停二”、“开四停三”、“开三停四”等轮休方案。与此同时,全国其他省份也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使人们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可用经济学中的价格管制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进行强制性限制的行为。价格管制分为上限价格管制和下限价格管制两种。

上限价格管制,又称最高价格,是政府为防止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上涨而规定该商品价格不能高于某一价格的情况。如“非典”期间人们对白醋的需求大幅增加,白醋价格由平时的每瓶2元涨到每瓶20元,为防止白醋价格继续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国家规定每瓶白醋最高售价不得超过20元。上限价格管制会造成产品供不应求、排队抢购商品和黑市交易盛行现象的发生,甚至会出现产品质量降低、以次充好的现象。

下限价格管制,又称最低价格,是政府为支持某行业的发展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价格不能低于某一价格的情况。如我国为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敞开价格收购粮食,其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下限价格管制会导致产品供给过剩。

无论是上限价格管制还是下限价格管制,都是人为的价格扭曲,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为什么政府还要进行价格管制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制通常在两种情况中出现:

第一种,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价格管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一般来讲,垄断行业对市场价格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常常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价格。如果任由企业自由定价的话,其价格往往偏高,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在石油价格下跌期间,为防止利润下滑,OPEC组织决定减少石油产量,其结果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为高价的石油支付了高昂的成本。而对垄断行业进行价格管制有利于促使垄断企业降低价格,增加产品的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二是促进垄断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垄断行业来说,由于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少、竞争程度较弱,厂商依靠垄断地位就能够长期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垄断厂商往往安于现状、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更有甚者,垄断企业为了防止潜在竞争对手对其垄断地位所构成的威胁,往往通过各种方式阻碍技术进步。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适当的管制能迫使垄断企业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创新步伐、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种,对通货膨胀的价格管制。在通货膨胀期间,价格持续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继续蔓延,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对部分商品进行价格管制。如果不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管制,任由市场自发进行调节,有可能造成该种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引起一系列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如2008年,国家为了保证当年年底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8%目标的实现,相继对多种商品进行价格管制,对粮食价格实行上限管制,使得国际市场上粮价的上涨没有进一步传导至国内,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同时,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管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随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上调,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上升态势。价格管制虽在实施的短期内行之有效,一旦放开价格管制,价格水平就会发生报复性反弹,管制的时间越长,反弹的幅度就越大。如尼克松在1973年实施价格管制的两三个月内,价格水平控制在5%的区间,但是,价格放开之后,在几个月内价格水平就飙升到12%以上。所以,价格管制无异于饮鸩止渴,轻易不可动用。

无论是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还是对通货膨胀的价格管制,只要存在管制,必然存在由于管制所带来的低效率问题。

◆价格管制的负面影响

价格管制的目的是促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价格管制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高社会福利的作用,但价格管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格管制导致供求矛盾加剧。就上限价格管制来说,价格管制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得产出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价格过低,刺激了消费,导致需求过旺,二者作用的结果是产品出现供给短缺,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就下限价格管制来说,由于下限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一方面生产者在高价的动力下增加供给量,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高价的压力下减少需求量,结果是产品供过于求。从短期来看,由于价格管制,商品价格保持稳定,但从长期来看,价格管制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只会导致供求矛盾加剧。如果是上限价格管制,则在放开管制之后,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释放,价格会急剧上升。

第二,价格管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价格是市场的信号,反映基本的供需,如果价格受到管制,市场就不是真正的市场了,可能会导致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大大打折。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能控制价格,市场就会改变服务。面对价格管制,各个商家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如果对牛肉面进行限价,商家会减少牛肉面的分量。如果对石油价格进行限制,加油站就会以次充好,变相提高油品价格。如果对服务进行限价,服务提供者就会降低服务标准、减少应有的服务,甚至是降低服务质量。因此,价格管制不但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产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商品盛行。

第三,价格管制导致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增加。管制也需要花费成本,在价格管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首先,价格管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经济成本,包括运行成本、组织成本和补贴成本。其次,在管制过程中垄断企业为获得垄断地位也会对权力部门进行贿赂和游说行为,导致寻租成本的产生。再次,管制导致商品短缺,迫使人们排队购买商品,增加了人们排队等候的成本。如油荒期间,由于石油短缺,许多运输车辆加不到油,即使能够加到一点油,也要排很长的队,花很多时间,而这些运输车辆成本的增加,必然会转嫁到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最后,由管制所导致的供给短缺现象还会造成消费者的恐慌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一种社会成本。可见,政府在管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我们应对政府的管制行为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如果管制成本小于管制所带来的利益,则管制是有效率的,进行管制是可行的。如果管制成本大于管制所带来的收益时,管制是无效的,管制不可行,与其进行管制不如放任市场自发进行调节。

第四,价格管制增加财政负担。在价格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减少,供求矛盾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供需矛盾,就必须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否则企业将停止生产。如果补贴过少,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供求短缺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加大补贴力度,则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会加大国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相违背。如2008年电力和石化行业亏损严重,国家对石油石化企业补贴500亿元,对五大电企补贴270亿元。短期内政府可以承受补贴带来的压力,但补贴时间过长,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价格管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价格管制不好。如果价格管制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我们就说价格管制是成功的;如果价格管制的结果是使经济下滑,则价格管制是失败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价格管制政策造成美国经济连续十年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价格管制失败的典型例子。

下面我们对2008年出现的电荒现象进行分析。

2008年8月,面临近10年来最大的电荒,各地市及各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电力紧张的局面。山东是发电大省,为什么山东还存在电荒现象呢?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拉闸限电现象是政府对电力价格进行管制的结果。

煤、电是两大高度相关的产业,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煤炭企业息息相关。中国60%的煤用来发电,80%的电力依靠煤炭,煤炭价格变化必然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效益。我国电煤价格自2002年起完全市场化以来,电煤价格不断上升,已由2003年的200元/吨左右上升到2007年的700元/吨,电煤价格翻了3倍多,造成电力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电力价格仍在国家的控制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此时,电力企业无动力进行生产,只好通过减产或停产来减少损失,电荒就这样产生了。

电力是非常基础的商品,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为保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企业又必须生产。生产了亏损,不生产国家不允许,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企业与国家间进行博弈。如果国家不提电价,电力企业就减少电力供应,就会发生电荒现象,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生活受到影响。如果提高电力价格,有可能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由电荒现象可以看出,价格管制是电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电力价格随着电煤价格而同步上涨,或者说电力价格也实现了市场化,则电荒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完善价格管制的途径

价格管制是政府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为了提高价格管制的效率,达到价格管制的目的,有必要不断完善价格管制机制。

一是保持价格管制的制度化、科学化。价格管制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迫使价格偏离市场均衡价格的行为。政府行为也是垄断行为,也存在低效率的问题,为保证价格管制的科学性,政府可以通过某种制度化的设计来限制自身在价格管制中可能出现的独断专行。政府可在若干垄断行业内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价格咨询与监督机构,让这些价格咨询和监督机构以中立立场对垄断行业的价格做出动态的具有专业水平的评估与评审,从而保证价格管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缩小价格管制的范围。市场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又反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多介入。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应减少价格管制行为,从具备市场竞争条件、能够由市场形成合理价格的市场上退出来,避免由于政府行为低效率和政府失灵而产生资源浪费现象。对于应当由政府加强监管的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等行业,政府要加快推进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约束机制。

三是加强价格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建设。价格管制是政府对价格的强制性管制行为,为了更好地调节价格,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价格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建设。在法制手段建设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价格决策听证、政府定价集体审议、价格公告、价格投诉举报等各项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价格管理水平。在经济手段建设方面,政府应更多地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等经济手段加强对价格的调控管理,并切实协调好各种经济杠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政府要充实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等经济手段,切实增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总之,适度的价格管制有利于经济运行的均衡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但价格管制并非是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唯一良策,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