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廖琳:辞官办学功德无量_南宁清官廉吏

廖琳:辞官办学功德无量_南宁清官廉吏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信宜知县期间,廖琳清廉自律,不谋私,淡名利。廖琳不顾危险和辛苦,第一时间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学宫的维修重建工作,使学宫很快得以恢复。在宾阳人心目中,廖琳是功德无量的一位历史人物。

廖琳:辞官办学 功德无量_南宁清官廉吏

廖琳(1481—1556年),字廷玉,号孝思,广西宾州(今宾阳县)四和村人,祖籍山东青州,明代举人,官至广东信宜县知县。

廖琳是广西宾阳廖姓开基始祖廖监元的后代。在宋朝,廖监元因平定石壁山一带匪乱而为人称道,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廖琳继承了先祖的优秀基因。出生于书香家庭的他,从小苦读诗书,更注意将圣人的话语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言行,是一位博学多才而品德高尚的文人。廖琳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在乡试中中了举。

中举后,廖琳来到了当时的广东省信宜县任知县。任信宜知县期间,廖琳清廉自律,不谋私,淡名利。他尤其注重对当时的信宜县百姓和流落到信宜的流民进行安抚、团结和教化,真心实意地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得到了信宜县百姓一致肯定和信赖。有一次,信宜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天灾,有着悠久历史的信宜学宫毁于一旦。廖琳不顾危险和辛苦,第一时间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学宫的维修重建工作,使学宫很快得以恢复。廖琳被信宜老百姓交口称赞为“良吏”。

廖琳在广东做官做得顺风顺水,不说平步青云,却也前途明朗。然而,廖琳却在此时做出了一个众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他辞官了。(www.guayunfan.com)

原来,廖琳辞官是为了返回自己的家乡创办家乡的书院。廖琳的家乡在宾州镇四和村。一次,廖琳因丁忧还乡,他看到昔日相熟的伙伴阿鹏早已娶妻生子。阿鹏没有考取功名,也不再读圣贤书。正当农闲,阿鹏每日奔走于村屯之间,忙于向村民兜售些零散的货物以贴补家用。对于两个垂髫之年的儿子,阿鹏亦疏于管教,任由他们每日到处游玩捣乱。阿鹏向廖琳诉苦,像他们这样的穷人家,实在是没有办法供孩子上学,孩子无人教导识字,做父母的心中真的是又苦恼又无奈。像阿鹏这样的乡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穷苦但十分热情好客,轮流请从四和村走出去做官的廖琳到家中饮酒吃饭。

“要是娃仔也能像廖大人这般有出息就好喽!可惜啊……”

“哎,别想了,多赚几个钱把娃仔拉扯长大,娃仔大后继续种田卖货,衣食无忧就谢天谢地咯!”

人们纷纷发出类似这样的艳羡的感叹。廖琳一边喝酒吃菜,一边目睹家乡下层民众的艰辛。他为家乡的未来而忧心忡忡。自己虽身居要职,但假设换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官,差异不大;要是自己这样一个四和村中所谓最有学问、最有出息的人能回来教导父老乡亲们的子弟后代识文断字,家乡的未来定会大有不同。一次酒饭之后,廖琳说起自己打算在村里办学的打算。宾州这样的荒僻地方,能有学堂就不错了;而四和村乡民们以下等之身,竟然能有廖琳这样的名士为其子弟后代讲学,实乃万分荣幸!众人无不欢欣鼓舞,尤其是阿鹏,当即叫来两个孩子拜廖琳为师。两个顽皮惯了的孩童见了廖琳感到很新鲜,乖乖地行了拜师礼,缠着阿鹏说要上学,要做学问,长大后要当大官。

满心忠孝仁义的廖琳回到宾州镇四和村后,选了丰山祠堂左边的一块空地为书院院址。书院奠基当日,廖琳宣布:“丰山书院办学不收费,只要各位学童能自带桌椅和笔墨纸砚即可。”他率领着乡党们为书院的建设添砖加瓦,又为书院置足了资产,还四处招徒、四处讲学。最初来了十几个学童,之后规模渐渐扩大,不管来多少学童,廖琳都一概接纳。

多少年过去了,廖琳的忠骨至今仍然埋葬在曾经的丰山书院、现在的宾阳中学。在宾阳人心目中,廖琳是功德无量的一位历史人物。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记住了廖琳辞官回乡办学的义举,他们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为“教育”这一国之基础大业辛勤操劳。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廖琳一手创办的丰山书院来来往往,他们铭记着廖琳的义举,终有一天也将以天下为己任,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原丰山书院旧址,位于现宾阳中学校内

点睛之笔

廖琳在仕途坦荡、前途明朗时突然选择辞官回乡办学,是为了使本乡子弟获得教育,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辞官,牺牲的是自己仕途的辉煌;回乡办学,却使一地之文脉得以延续不断。廖琳创办丰山书院,可谓义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