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一)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国务院2000年3月正式启动的,以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建设西部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大”是指广大,西部地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占有540万平方公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调查。

一、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

(一)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国务院2000年3月正式启动的,以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建设西部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而这里的“西部”通常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对于这些地区,有人用“荒、远、边、穷、大、才、宝、美”八个字来形容。

“荒”即是荒芜,相当多的地方未及开发或是开发程度低。“远”主要是指交通不便,虽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边”是指边境线漫长,经济上存在与交接国家经济往来的可能和便利。“穷”是指经济相对落后,从统计数字看,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大”是指广大,西部地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占有540万平方公里。“才”是指西部地区虽然经济相对欠发达,但人的基本素质普遍较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国不少顶尖的人才“原产地”是中国西部地区,只是西部经济落后,人往高处走,目前未能较好留住人才。“宝”说的是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地上地下蕴藏无数宝藏。“美”是指自然环境、自然风光优美。西部大开发就是要开发西部的“荒”;解决西部的“远”;筹谋西部的“边”;发挥西部的“大”;改变西部的“穷”;利用西部的“才”;挖掘西部的“宝”;展示西部的“美”。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之前困扰西部地区的诸多问题如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沙尘天气多等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一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形成了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等,绿了一片,也富了一方。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下大力气开发西部的天然气能源、风能,西部自身经济有了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也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

西部大开发从实施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采取的种种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来看,西部大开发的实质就是在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更坚实有力的保障,以生态文明促发展,用发展保障生态文明的持续,最终实现一个良性循环,使西部地区稳定,快速的走上发展之路,不断缩小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的快速稳定发展。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西部大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存在的隐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破坏依然严重,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水土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土地沙化和沙漠化问题突出,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增长势头仍在加重;耕地总面积持续扩大,主要来自于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森林面积增加,功能下降;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降低;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河流断流,湖泊绿洲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大,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摘自《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