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教育政策方案时,必须要保证方案的可选性、充分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准确估计方案的后果及其可能效应以及进行细节设计[8]。
(一)保证方案的可选性
保证方案的可选性是指在设计方案时尽量多地设计出备选方案。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设计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备选方案并经过比较和鉴别,才知道所选方案能否有效达到所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这样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拟定教育政策方案时,要对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认真思考,尽量多设想一些政策方案,以备教育决策者能够在多种方案中进行比较选择,择优而取。教育政策方案不仅应包括各种可能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方案,还应包括各种预防方案、应变方案等。
(二)设计教育政策方案时要充分运用创造性的思维
教育政策方案的设计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思维活动。要想设计出好的方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其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都是经常会用到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它从提示事物的本质出发,冲破了经验俗套的障碍,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提供新颖的思维成果。创新是政策的生命力之所在,情况总是在变化的,教育政策的制定绝非一种“例行公事”,而往往是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无常规可循的、重大的复杂的决策。因此,对设计政策方案来说,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方案能否创新,取决于方案设计者是否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地创立新的政策方案,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新的政策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与设计教育政策方案遵循创新性原则是相一致的。
(三)设计教育政策方案的同时要准确估计方案的后果及其可能效应
制定教育政策是为了解决现在的以及未来的教育政策问题。从设计教育政策方案到政策方案被通过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因此,任何教育政策方案的实施结果总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在估计所设计的教育政策方案后果时,既要考虑影响政策目标的客观环境的可能变化,同时也要估计在各种客观条件下方案的预期效果。
客观条件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条件的有利与不利,直接影响着政策实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所产生的效果。条件预测要考虑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同这一教育政策有关的环境和条件中,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有效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和克服不利因素方面有哪些办法?未来的环境和条件会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影响变化的因素,可能出现哪些情况?等等。
对方案效果的预测,对于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知道了方案的效果,才能辨别方案的好坏优劣,才能使方案制定者在选择方案时胸有成竹。方案预期效果应包括:这一方案能否达到目标?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标?差距有多大?有什么风险?可能产生哪些消极后果?哪些人将受到该方案的影响?整个社会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反应?等等。
此外,我们还应对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负面影响,在设计好政策方案后,应对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做比较全面的估计与分析,以拟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从而使负面影响降至最小,而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达到最好。
(四)设计教育政策方案必须进行细节设计
设计教育政策方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施该项政策来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如果教育政策方案中没有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规定,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是一副空壳,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设计教育政策方案时必须进行细节设计。细节设计是对教育政策方案的具体化,是进一步确定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如教育政策界限的规定和相关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物资经费的保证等。
设计教育政策方案的细节不等于制定具体的教育政策执行计划。教育政策作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总的指导原则,也不宜过细。就一般情况而言,教育政策方案的细节规定得过于概括和抽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理解的偏差而可能出现偏离政策目标的情况,从而达不到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但是,如果教育政策方案细节设计过于详细,则又可能出现脱离实际和限制地方与基层主动性积极性的情况,从而使得教育政策难以奏效。教育政策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以不限制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为基准。在细节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务实、细致、完备,充分考虑到方案在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