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今日汀泗桥

今日汀泗桥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条静静的汀泗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的旧战场。叶挺立马横刀,指挥全团官兵手持刺刀,似吐水的蛟龙,杀得敌人进退无路,一举攻下汀泗桥,乘胜夺取咸宁城,打开进军武昌的南大门,夺取了北伐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曾几何时,湘鄂战争的汀泗桥一战中吴佩孚由此发迹,一度问鼎中原。时隔五载,北伐战争的汀泗桥一战,吴佩孚主力几乎耗尽,从此,一蹶不振。塔脑山下,汀泗桥镇旧貌换新貌。

一条静静的汀泗河。

一座青青的塔脑山。

一架邀日月为伴、与山水竞美、同园林结义、连南北通途的铁路桥。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的旧战场。

在建党7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这里,叩问汀泗老人,去追思那峥嵘的岁月,寻觅波澜壮阔的鏖战场面,记下汀泗桥的沧桑。

曾记否,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六年,是血与火交织的岁月。

在这岁月里,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成立国民革命军,珠江岸边燃起了“打倒军阀、统一中华、挽救人民、出师北伐”的熊熊烈火。

在这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组织起来的叶挺独立团,绝大部分班、排、连长,所有的营团领导都是共产党或共青团员,他们高举起北伐先遣队的大旗,入湘作战。誓师出发前,周恩来同志勉励全团将士:“直捣武昌,饮马长江。 ”

8月下旬,北伐军抢渡涟水,攻克醴陵,飞越汩罗,收复潇湘,直抵湖北,兵临江夏。 吴佩孚孤注一掷,在汀泗桥集结几万军马,号令全军:“汀泗桥之战只能胜,不能败,胜则天下存,败则天下失,临阵退却者斩! ”

一时间,大军云集,战云密布。

26日战斗打响!

叶挺立马横刀,指挥全团官兵手持刺刀,似吐水的蛟龙,杀得敌人进退无路,一举攻下汀泗桥,乘胜夺取咸宁城,打开进军武昌的南大门,夺取了北伐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曾几何时,湘鄂战争的汀泗桥一战中吴佩孚由此发迹,一度问鼎中原。时隔五载,北伐战争的汀泗桥一战,吴佩孚主力几乎耗尽,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怀着对北伐将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汀泗桥战役遗址。刚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高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它是那“地耸苍龙势抱云”豪情壮志的象征! 塔前那一排排、一行行千年柏树啊,记载着当年攻打汀泗桥的功绩! 那散落在墓前的白玉兰、宝华玉兰花瓣,那石楠、女贞、海桐、黄杨,一片片、一丛丛,就像一群群扫墓的孩子,伸着小手簇拥在英烈的身旁,聆听那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

醉人的汀泗。

离开遗址,我们漫步在汀泗桥上。 这座石拱桥建于1247年,是荆楚大地修建的第一桥。据《咸宁县县志》记载:有名叫汀泗的人,终身不娶,靠打草鞋、卖草鞋,用50年积蓄修了这座石拱桥。为了怀念这位修桥人,当地人把这座桥取名“汀泗桥”。

站在桥上,只见河水清澈,波光鳞鳞,鹅儿浮掌,鸭儿闲游,翠鸟轻漾,白鹭点水,荷叶荡轻舟,凌波仙子游,芦苇迎风摇曳,好一幅江南画景。

河对岸,当年北伐将士战斗过的战场变成了果园,林涛代替了呐喊。 那一垅垅、一棵棵柑桔树,把整个塔脑山装点得青翠欲滴,葱笼飘逸。 置身于这绿色的果林之中,想摘起一叶绿色的小舟,然而叶片上洒满了一滴滴晶莹的露珠,蝴蝶、蜻蜓在上面翩翩起舞,叶柄间又生长着一串串小果球,我依依地用手摸了又摸,眼前仿佛浮现出果农丰收的笑容。 这500亩桔柑年产3万多公斤,是一座绿色银行。

站在塔脑山上,遥望东北。 当年,叶挺率领全团将士曾经穿过的山山岭岭,如今已变成闻名全国的“星星竹林”。 竹林中一丛丛楠竹拔地而起,直入天穹。 竹林上空,绿雾缭绕,一派烟姿雨态;枝冠下,粗壮的竹林密密匝匝,静静地挺立;竹林竹桠层层叠叠、修长修长,竹叶迎风徐徐飘动,好一个烟海竹林!这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这是人工的杰作!近几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巴西、加拿大、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先后派出16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考察,林业部还将星星竹林列为试范林,每亩平均立竹180根。 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曾于1985年兴致勃勃地视察竹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汀泗人学会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生产,出现家家育楠竹、户户办加工的好势头。 他们编织出了造型奇特、精巧雅致的美术工艺品和日用品,把竹之情、竹之美浓缩在方寸之间,赢得海内外用户的青睐。

塔脑山下,汀泗桥镇旧貌换新貌。 这个昔日只有一条街、石砖路、鸽子笼式木板房的弹丸之地,如今街巷交错、商号林立、楼房鳞次栉比。 京广铁路,一〇七国道从镇的东西两边伸向远方,汀泗桥活脱脱的像一幅七彩积木图案,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汀泗中学四层楼的标准教学大楼里,传来朗朗读书声,那绿树掩映下的养老院,就像一座恬静的公园,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闲谈、下棋、漫步,欢度着幸福的晚年。 那日产千吨的自来水厂,源源不断地把甘甜的矿泉水送到千家万户,结束了祖祖辈辈挑河水、挖井水的历史。 新修的镇自行车配件厂产品销往全国,1990年实现产值590万元,创利税60余万元。 镇上的老人们还记得,解放初,全镇只有农机修理、缝纫社、米面加工业。 而今,镇里办起了竹器轻工、机械、建材等13家企业,年产值是解放初期的760倍。

啊!塔脑山,你还是这座山;汀泗河,你还是这条河。你曾经历过北伐战争的洗礼,你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你曾张开双臂拥抱南下大军,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现在,你正以巨人的步伐从80年代跨入了90年代,去描绘更加宏伟的建设蓝图,去憧憬更加绚丽多姿的未来!

(原载1992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历史在这里转折》, 合作者:危冬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