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俄语广播

中国的俄语广播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有将近百年历史。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24小时使用65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是世界上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这一时期可谓中苏两国关系史上的“蜜月期”,苏联“老大哥”给予中国的帮助不可谓不小。1961年12月20日—2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了对苏联的俄语直播节目的试播。中国开办俄语广播,引起了西方媒体极大的关注。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有将近百年历史。由于广播的无远弗届、传播迅速、对象广泛、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得它在对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唯一从事对外传播的国家电台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英文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其前身为1941年12月3日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部,该台日语广播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事业。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24小时使用65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是世界上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办台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网站(www.cri.cn)正式发布,该台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五种语言节目正式上网,内容包括网络在线广播、文字稿件、图片等,“国际在线”迄今已将国际台62种语言的广播节目通过网络向全球传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国际台加快媒介融合的步伐, 201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简称CIBN),目前拥有广播、视频、平面媒体、新媒体、影视译制和产业六大集群,实现了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截至2013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拥有95家境外整频率落地电台,12家境外广播孔子课堂, 32个驻外(含港澳地区)记者站,3套国内都市调频广播,4112个境外听众俱乐部,多文种平面媒体海外发行132.5万份,具有全球信息采集能力和传播覆盖能力,受众遍布全球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共计收到世界各地受众来信、电子邮件389.3万件,多语种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2464万。[1]广播曾经历经辉煌,电视出现之后,抢占了广播的大部分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广播面临更多、更强势的竞争者,处境堪忧。不过,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广播与PC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发展,使广播焕发新的生机。尤其在对外传播中,与新媒体融合的广播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广播从1954年就已经开始,1954年12月24日成立了俄语广播部,通过原苏联中央广播电台播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中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曲《莫斯科—北京》唱的那样:“苏联和中国永久是兄弟,这两大民族永远团结紧……强大的苏维埃联盟,新的中国在并肩前进!”中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互相支持。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经济凋败,百废待兴,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方面给予中国很多帮助,如1950—1954年中苏三次签署协定,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和改建156个项目。在政治方面,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外交上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日内瓦会议上协调行动,努力争取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科学文化上互相交流,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和一些高等院校、医院。这一时期可谓中苏两国关系史上的“蜜月期”,苏联“老大哥”给予中国的帮助不可谓不小。

1956年之后中苏开始出现分歧,并逐步演变成长达10年的中苏大论战。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到1960年4月中共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为止,是两党分歧和内部争论阶段。这一阶段,中苏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平过渡、中印边界冲突等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标志着中苏论战全面展开,之后双方在1960年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上有所分歧,在关于苏联撕毁协议、撤回专家、新疆六万多边民外逃苏联、中印边界冲突、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产生分歧。此时两党的论战已不限于意识形态,而且牵涉到国家利益。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再依靠苏联广播传递中国的声音已经不再现实,为了向全世界俄语受众传递中国的声音,必须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的俄语广播。1961年12月20日—2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了对苏联的俄语直播节目的试播。每天试播12段时间,共使用8个频率。1962年2月2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从北京直接播送俄语节目,每天9次,每次半小时,其覆盖面包括原苏联地区、东欧部分地区,北欧的芬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中国开办俄语广播,引起了西方媒体极大的关注。我国俄语广播开播之后,立即有9家西方报刊和通讯社进行相关报道。英国《每日快报》认为,这是中国对外广播最引人注意的发展。《泰晤士报》指出,中国“这个时候开办俄语广播很引人注意”。而“如果中苏之间的分裂愈来愈大,北京的一项新政策可能会被证实是一项有效的投资”。1967年1月29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中国加紧对俄国的广播战》的报道:“北京电台突然把它的俄语广播增加了1倍多”“这几乎是俄国的华语广播的3倍”,并报道称莫斯科电台已奉命干扰中国的广播。[2]

国际台俄语对外广播节目每天连续播出总计15个小时,播出新闻、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节目,目前主要栏目有《时事报道》《中华文明》《周末音乐会》《音乐世界》《中国旅游》《中国文化》《这里看世界》《话说中国》《品茶论道》《社会生活》《走进新疆》《中国万花筒》《中国和中国人》《经济导报》《听众邮箱》《关于健康》《我们一起说中文》等。[3]

1999年1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国际在线”俄文网(http://russian.cri.cn/),俄语广播节目除了电波传送之外,有了新的传播平台。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网站的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网络平台,受众既可以在线收听直播节目,也可以点播俄语电台往期的节目,弥补了广播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劣势。在线广播只是网站的一个板块,此外还有视频、照片等多个板块的内容,网站融合了声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载体,包含新闻、经济、文化、旅游、学汉语、生活、体育、中国百科全书等多个栏目。

近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升温,俄罗斯普京总统多次发表声明称,发展同中国的睦邻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是俄罗斯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此后,两国关系一直朝着平稳、合作的方向发展。2006—2007年中俄上访互办“国家年”,2009—2010年两国互办“语言年”,2012—2013年又互办“旅游年”,显示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中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友好、最成熟的时期。[4]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带动了两国媒体间的合作,国际台俄语部近年来与俄罗斯一些主流媒体进行合作,举行了“中俄友谊之旅”“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选拔活动、《你好,中国》《你好,俄罗斯》等文化项目,2014年5月与俄通社—塔斯社共同举办了世界俄文媒体大会。这些合作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很好地体现了媒体间的融合,尤其是《你好,中国》《你好,俄罗斯》的项目,采用了广播、电视、网络、纸媒等多种传播形式。

除了中央级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之外,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办得较好的地方俄语电台。2004年1月,李长春视察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提出要重视对中亚的对外宣传,新疆广播电视开始实施“走出去工程”,开办了面向中亚各国的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等多语种节目,广播节目《中国之声》和电视节目《走近中国》已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落地,内容包括中国的经济、旅游、文化、民俗等。

[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http://www.cri.com.cn/about。

[2] 胡耀亭:《中国国际广播大事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http://russian.cri.cn/radio.htm。

[4] 曾慕雪:《专家称中俄关系进入最佳阶段但面临严峻考验》,环球网,20130710http://world. huanqiu.com/exclusive/2013-07/4113990.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