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聪:寻找战火中的燃梦图腾

陈聪:寻找战火中的燃梦图腾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翻阅这些作品、手稿和笔记,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幻化成一名卡松山少年,他的文字、泪水和梦想,他的风骨、热情和感伤,让人动容。大马士革刀与大马士革玫瑰,也是叙利亚最有名的两件风物,一个至刚至冷,一个至柔至芳。大马士革玫瑰,花瓣重叠,滑如绸缎,在战火中绽放。

翻阅这些作品、手稿和笔记,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幻化成一名卡松山少年,他的文字、泪水和梦想,他的风骨、热情和感伤,让人动容。

流年之中,陈聪执着于寻找自己的人生。也许最初始,他只是寻找某一个未来里预想的因缘际会。

然而来到新华社、去往埃及、伊拉克,及至叙利亚之后,他欣喜于自己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足迹赫然,他已融入这路,变成这路中的一点。他更加致力于达到超脱于稿件之外的境界,寻找突破自己的空间,守望这一片毕生的麦田。

我想起一本出自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笔下的书《菊与刀》。她在书中用“菊”与“刀”来比喻一个人“刚强”与“柔情”的合二为一。

大马士革刀与大马士革玫瑰,也是叙利亚最有名的两件风物,一个至刚至冷,一个至柔至芳。

大马士革刀,纹理繁复,披荆斩棘,在硝烟中开刃。大马士革玫瑰,花瓣重叠,滑如绸缎,在战火中绽放。

从埋葬平民的死人坑,到子弹横飞的大马士革郊区前线;从深坑爆炸的狼烟,到痛苦与绝望交织的难民营,他的身影如刀锋般突入这场战争。

从《闻得到的死亡》到《如果战火也有乡愁》,从《燃泪天堂大马士革》到《寻找战火中的燃梦图腾》,他的感触如沙姆玫瑰般散发着温柔而坚强的力量。

这柔情共刚毅、追逐并坚守,正与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新华精神交相辉映。

从埃及冲突“风暴眼”解放广场,到世界“爆炸之都”巴格达;从2012年8月在大马士革市中心亲历枪战,到2013年8月在化武现场贴身采访……他说,可曾想光阴不逆而收得覆水,革不裹尸而迎得和平朝阳,又频叹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他问,流水若逆,乱世倘无消弭?浮生若醒,前尘可否落定?

2012年8月26日凌晨,大马士革时间1时20分许,发出稿件《燃泪天堂大马士革》,他艰难地合上笔记本电脑,被泪水模糊的双眼渐渐清晰——何寻浮生不若梦,灯火支离泪三更——在他眼前聚焦的,是窗外卡松山那一片挥不去的阑珊灯火。

2014年3月与大马士革的第二次相遇又要宣告终结,他再以一篇《记者手记:寻找战火中的燃梦图腾》为自己两年半的驻外生活画下句号:“即使没有灯光,有希望,便有方向。如果需要铭记,这炮火,就是绝唱。”

硝烟回望,千回百转,沧海桑田,相看不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注释】

[1]本文原载于新华社《新闻业务》周刊2014年第20期《期待陈聪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