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宋)张洽撰宋宝祐三年方应发临江郡庠刻本。其《春秋集注》,乃能析《三传》之异同,溯关洛之本统,仿朱子《论》、《孟》集注之体,泛取先儒之至当精义,间附己意以成书。直到明初议定科举制度,仍将胡安国《春秋传》及洽《春秋集注》列于学官,与朱、蔡、胡、陈并行。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宋)张洽撰

宋宝祐三年(1255)方应发临江郡庠刻本。每半叶八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

张洽(1161—1237)字元德,临江清江(今属江西)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授松江尉,改袁州司理参军,寻知永新县,通判池州,皆有善政。端平初,大臣多举荐张洽,召赴都堂审察,以疾不赴,除秘书郎,迁著作佐郎,除直秘阁,管建康崇禧观。嘉熙元年(1237)十月卒,后一日有旨除直宝章阁。洽尝师事朱熹,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旨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其《春秋集注》,乃能析《三传》之异同,溯关洛之本统,仿朱子《论》、《孟》集注之体,泛取先儒之至当精义,间附己意以成书。端平元年(1234)八月尚书省牒付临江军,差能书吏人,赍纸札誊写进呈,以备乙夜之览。端平二年(1235)七月,经再次修订后表上之。其后与胡安国《春秋传》一同立于学官,为举子必读之经,彻底扭转了王安石谓《春秋》为断烂朝报,废而不立,举子不读,学人不解的非正常局面。直到明初议定科举制度,仍将胡安国《春秋传》及洽《春秋集注》列于学官,与朱、蔡、胡、陈并行。

此书之初刻在宝祐三年(1255)。是年方应发为临江军文学,于张洽故乡临江郡庠操持刻印出版此书。其在后序中谓《春秋集注》在洽诸著述中“最晚出,屡经删润,尤号精密。……仆生晚,安敢以芜语系公书后!既刻于学官,因考其本末如此”。方应发字君节,福建莆田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累官国子监簿。坐忤时相,去官者再。方以文学进身,故在临江做文学之官。文学乃“文学参军”简称,从九品,常用作责降官、恩授官及纳粟官,地位极低,不经特许,不得掌事。其序谓“仆生晚,安敢以芜语系公书后”之语,并非都是谦逊之辞,亦其地位使然。此本乃是书首刻之本;八行十六字,多是宋代国子监刻经书的款式,此虽刻在临江军郡庠,却仍取此种款式,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