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 (宋)傅寅撰宋刻元修本。傅寅字同叔,号杏溪,义乌人。少从唐仲友学,仲友亦以益友称之,并说他职方舆地尽在腹中。此书于《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不见著录。《永乐大典》收录此书,称为《禹贡说断》。朱彝尊《经义考》著录此书,称为《禹贡集解》二卷。国家图书馆所藏此书的宋刻元修本,观其风格特点,当是浙江地区刻本,且很有可能是婺州地区刻本。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 (宋)傅寅撰

宋刻元修本。每半叶十一行,行十八字,细黑口,左右双边。

傅寅(生卒年不详)字同叔,号杏溪,义乌(今属浙江金华)人。少从唐仲友学,仲友亦以益友称之,并说他职方舆地尽在腹中。寅长期隐居不仕,终老山林。平生不长于生计,故晚年益贫。太守孟献尝捐俸赞助,好义者亦为之买田、筑屋于东阳之泉村。然寅能安贫乐道,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郊庙、律历、军制均能究其根柢,各有所得,成《群书百考》。此书于《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不见著录。《永乐大典》收录此书,称为《禹贡说断》。朱彝尊《经义考》著录此书,称为《禹贡集解》二卷。康熙时纳兰性德刻入《通志堂经解》。四库馆臣未见此书之宋刻本,而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四库全书》,并褒扬其“博引众说,断以己意,具有特解,不肯蹈袭前人”。

此书成书当在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以前,此由作者的交游及板刻,大体可以推知。前边曾说他少从唐仲友学。唐仲友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卒于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第,三十年(1160)再中博学宏辞科。两中之后不过二十五六岁。要说傅寅从其受学,似应在他这个年龄之后,因此可以肯定,傅寅年龄要小于唐仲友。唐仲友是浙江婺州(今金华)人,傅寅是婺州义乌人,两者是小同乡,有发生师友关系的条件。

国家图书馆所藏此书的宋刻元修本,观其风格特点,当是浙江地区刻本,且很有可能是婺州地区刻本。婺州在南宋是浙江重要刻书地区,名声远播,有理由为家乡的隐士出版有真知灼见的著作。此本“太行去恒山”的“恒”字缺末笔,“桓水”的“桓”字亦缺末笔,表明其于北宋真宗赵恒、钦宗赵桓的名讳是回避的。这几乎是南宋刻书避讳的通例,于版本考订无关紧要。然书中“鲁语曰肃慎氏”中的“慎”字则缺末笔,而“皆备底慎”中的“慎”字又不缺末笔,表明回避孝宗之讳不甚严肃。但也只是不甚严肃,本质上还是回避。而于“终南惇物至于乌鼠”、“古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中的“惇”字,则绝对不予回避,表明此书之刻尚未及南宋光宗之时。因而可以肯定此书当刻在南宋孝宗一朝。孝宗年号截止于淳熙十六年(1189),这一年以前书就已经版行于世,则其成书当更在其前了。此书元时曾修版再印,其版面风格一看便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