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告行业书籍

广告行业书籍

时间:2022-05-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版前言本书再版后的两年间,中国的广告事业高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9月在北京隆重召开的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中国已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作者积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了《现代广告学》一书。在本书第二版的写作中,在保持上述要点与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①注重研究“入世”对中国广告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第三版前言

本书再版后的两年间,中国的广告事业高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9月在北京隆重召开的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这是中国广告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极具增长潜力和空间的中国广告市场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快速发展的本土广告业得到了国际的认同,意味着中国广告业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本土广告业和广告人向世界传递了强势的信息,并开始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全球经济坐标系上重新定位

中国的广告业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发挥着引领的作用。中国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的发展同样促进着经济的腾飞。广告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广告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引导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告不仅仅成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体的重要经济来源,还带动媒体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有着千年的广告历史。但是,广告业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数字是具有说服力的证明。1979年,中国广告经营额仅有千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2003年广告营业额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20年来,广告营业额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中国已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中国加入WTO,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投资环境也进一步得到改善。按照《服务贸易减让表》的规定,中国入世两年后,即2003年底允许设立外资控股的广告公司;2005年底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广告子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来到中国,全球性的广告集团接踵而至,全球前10名的广告公司至今已全部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

《孙子兵法》云:“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广告市场如同战场。广告行业外部面临严峻的挑战,内部孕育激烈的竞争。面对新局面、新形势,广告人研究广告学,企业家也要学习广告学。只有把握广告市场变化规律,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才能趋利避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稳操胜券,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广告学广泛汲取和借鉴多门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广告活动的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作者积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了《现代广告学》一书。本书在再版两年后,有幸再出版第三版,说明了市场对于本书的肯定。

作者长期从事广告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本书第一版的撰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①重视广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者长期从事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的经营实务,参与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努力使本书既体现理论性,又体现可操作性。②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论证中国现阶段广告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广告企划、广告策划和广告设计制作的理论与实务,并与欧美广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③全面研究广告学的学科体系,而不是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在本书第二版的写作中,在保持上述要点与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①注重研究“入世”对中国广告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②全面论证和介绍国际与国内主要的优秀广告评选组织。③在论述广告设计与制作的章节中选用“全广展”最新评选的优秀广告作品,并予评析。

本书第三版的修订过程中,顺应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要求,强化了对于广告监督管理的论述,增加了有关的章节,删改了部分过时的内容,以期使本书所体现的广告学科体系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广告经营实践和教学的要求。本书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广告基础理论,即第一、二、三章,论述建立广告学科体系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广告营销理论,即第四、五、六章,是从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的角度研究广告活动的规律;第三部分是广告设计与制作理论,即第七、八、九、十章,是论述广告表现的技巧;第四部分是广告监管理论,即第十一、十二、十三章,是从法律与行政管理的角度考查广告行为规范,阐明广告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在本书的第三版的修改过程中,得到经济管理出版社苏全义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王永山教授的帮助,也得益于多位专家和学者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作者愿为中国广告学学科建设尽绵薄之力,但毕竟水平有限,此书虽经反复修改,却总有多处遗憾,误漏之处也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2005年2月27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