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化媒介阅读现状

数字化媒介阅读现状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电纸书、平板电脑、“云阅读”等数字阅读载体、概念的出现,促使该领域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聚焦点,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学习生活方式。阅读对象的数字化,是指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即数字出版物。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全民阅读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电纸书、平板电脑、“云阅读”等数字阅读载体、概念的出现,促使该领域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聚焦点,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学习生活方式。各种新的阅读方式凭借便捷、有效、即时交互、多媒体结合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数字化媒介阅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5年到1999年,称为探索期,这一时期互联网在我国兴起,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文学等纷纷出现,其大部分是通过社区网站发布,在较小的范围里传播;第二个阶段为2000年到2009年,称为产业化时期,这一时期平台兴起,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发展带动了资源的规模化产生,各门户读书频道和原创文学网站相继建立;第三个阶段为2010年至今,并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移动终端爆发式增长,数字出版成熟,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及互联网资源日益丰富,参与的企业也日益增多,移动阅读服务出现大规模增长。

(一)数字化阅读概念和含义

数字化阅读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存储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纸质介质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指用户通过阅读终端(包括PC、手机、电子阅读器、PDA/MP4/电子词典、平板电脑等设备)获取数字化内容(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内容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的信息)的阅读方式。其广义上是指以电子格式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为用户提供下载或在线阅读的网络服务。狭义上是指以电子格式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提供用户下载或在线阅读,用户不参与阅读内容提供与制作的网络服务。数字化内容包括以电子格式方式展现在垂直类阅读网站和移动阅读类App中的网络文学作品、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内容(包括新闻资讯、社会化内容等)。[10]

数字化阅读主要有两层含义:①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其阅读方式如计算机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②阅读对象的数字化。阅读对象的数字化,是指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即数字出版物。数字出版物(Digital Publication)是将传统出版物内容以数字形式呈现,或将互联网信息出版物化,并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种信息载体。广义的数字出版物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电子音乐、网络广告、电子报纸、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狭义的数字出版物专指通过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电子书籍、数字期刊和互动杂志。

(二)数字化阅读分类

1.按照是否连接网络可以分为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

在线阅读是指读者在互联网环境下搜寻、阅读、获取信息并进行实时阅读,阅读过程自始至终都在网上进行。离线阅读是与在线阅读相对而言的,离线阅读是读者出于节省时间或者其他考虑,可以事先将有用信息下载到存储设备上,做到随时随地获取或阅读信息。

2.按照内容分类数字阅读可以分为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多媒体内容和其他[11]

电子出版物可以分为报纸、图书(大众图书、专业图书和工具书)、杂志和期刊论文;网络文学可以分为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可以分为漫画和有声读物;其它的包括社会化内容和新闻资讯等。

(三)数字化阅读的主要设备[12]

1.计算机(computer)

由于在数字出版刚刚起步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数字出版物都是借助互联网而传播,因此,作为网络的节点,计算机无疑是数字阅读最早的终端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带来了一种电子书阅读方式的改变,即读者将从阅读纯文字转向多媒体阅读方式。除了浏览文字、图片和视频,读者还可以在相关内容后面发表评论,互动性很强。同时计算机的类型也不断多样化,计算机由曾经的台式机发展到笔记本、上网本,再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平板电脑,有些功能淡出舞台,而有些却越发受到追捧,数字阅读就属于后者。目前主要的计算机类型有:

台式机(Desktop),也叫桌面机,是一种独立相分离的计算机,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无联系,主机、显示器等设备都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电脑桌或者专门的工作台上。多数读者家里和单位用的机器都是台式机,为数字阅读的主要设备,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安装一些阅读数字出版物的软件,然后从一些网站上获取电子书、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这些出版物根据其版权情况可供读者在线阅读或者离线阅读并永久保存。

笔记本电脑(Notebook或Laptop),也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除了键盘外,还提供了触控板(Touch Pad)或触控点(Pointing Stick),提供了更好的定位和输入功能,现在有些笔记本电脑在Windows8的支持下还可以通过触屏来操作,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增强了用户体验。

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价廉的手持式计算设备。它无论在体积、功能和硬件配备方面都比笔记本电脑简单轻便。掌上电脑可以用来管理个人信息(如通讯录,计划等),还可以上网浏览页面,收发Email,甚至当作手机来用,还具有:录音机功能、英汉汉英词典功能、全球时钟对照功能、提醒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传真管理功能等等。

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有些是有独立的、可拆分的键盘)、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却功能完整的电脑。其构成组件与笔记本电脑基本相同,它可以利用触笔(或手指)在屏幕上书写操作,部分也可以使用键盘操作,并且打破了笔记本电脑键盘与屏幕垂直的J型设计模式。它除了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其移动性和便携性更胜一筹。

2.平板电子阅读器(E-Reader)

电子阅读器是专门用于显示书籍、杂志、报纸和其他印刷品来源的书面材料的数字版本的便携式、低能耗、高分辨率的设备。某些电子阅读器也提供类似博客,网站,新闻推送等电子文档的访问。

电子阅读器通常使用e-link(电子墨水)——一种旨在模拟印刷纸的显示技术来显示数字化文本。它提供了类似新闻纸的分辨率,相对于一个液晶屏幕而言,消除了眩光和减少了视觉疲劳;另一种是基于电子纸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器(e-paper based e-book reader)是一种很轻巧的平板式阅读器,相当于一本薄薄的平装书,能储存约200本电子图书。

电子阅读器是数字阅读时代的一面旗帜,是最为专业的终端阅读设备。作为数字化阅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发展为数字化阅读带来了强大的力量。依靠电子阅读器,用户能够从互联网上下载数字格式的图书、报纸与杂志。同时,用户还可当场购买当天报纸,或者支付一笔包月费,订购该月的报纸、杂志和博客。报纸内容隔夜分发,而博客内容每天分发许多次。

3.手机(mobile phone)

手机作为数字化阅读的终端设备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随着3G的发展,手机阅读成为数字化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的移动性强,容量也逐渐增大,一般的也有16G,目前市面上最大的手机内存已经达到了64G,这使得手机所呈现的信息丰富多彩,功能无所不能,人们凭借掌上的小小视窗就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大事、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购物、聊天以及自己希望获得的各式信息,这恰好符合了当今人们的阅读倾向,因此,手机阅读前景广阔。后边章节将对手机阅读功能进行详细地介绍。

(四)数字化阅读的特点

数字化阅读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其内容来源主要是互联网,因此,网络媒体的优势在数字化阅读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1.阅读文本的多样性

数字化阅读的文本是采用二进制表示的阅读文本,不仅包括传统书籍中的基本元素——文字和图画,还融合了视频、声音、超链接等元素,实现了文本、声音、数据、图像等在数字化技术作用下整合,一体化传播。美国传播学家曾做过试验,[13]研究人在了解外部世界时对各种信息的接受程度,最后得出结论:人获得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来自文字,百分之三十左右来自声音,百分之四十以上来自图形和图像。阅读文本的变化引起了阅读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读书”到数字化的读、听、看三种方式并存,阅读文本的多样性大大增强了阅读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数字化文本是以字节为基本单位,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张无法比拟的,网络的连通又使不同的主机之间能够互通信息,不计其数的网站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网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都尤如多个图书馆的组合,可供阅读的内容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举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百科等包罗万象。读者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3.阅读方式的便捷性

数字化阅读的对象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找到所需信息。阅读者通过链的转移来进行交互式的查询和追踪,途径多、速度快,直观易用。读者只需提供关键字,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专门的检索工具在几秒之内找出需要的信息。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将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多角度、多视点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完整、全面、立体式的阅读效果。

4.阅读环境的开放性

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为数字化阅读提供了开放的阅读环境,阅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主阅读。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空间上可以读取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信息,在时间上既可以同步阅读,也可以异步阅读,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信息。

5.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网络的交互性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在数字化阅读中,阅读者既可以是文本信息的受众,又可以是文本信息的发布者,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互动功能提供了阅读者参与的即时性与便捷性,解放了人们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说,它强大的交互功能,为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五)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现状

2013年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北京揭晓。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上网率、网络在线阅读率、手机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见表4-7)。

近年来国民上网率持续增长,由2008年的36.8%到2012年的55.6%,上升了18.8个百分点;从表4-7可以看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的主流。网络在线阅读由2008年的15.7到2012年的32.6上升了16.9个百分点;手机阅读由2008年的12.7%到2012年的31.2%,上升了18.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电子阅读器、光盘、PDA/ MP4/MP5等的阅读有所下降。我们还可以看到,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尤其以2009年至2010年之间的年增长幅度为甚,年增长幅度超过30%。在数字化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增长率持续大幅的增长,2009年至2010年的年度增长幅度超过50%,由2009年的14.9%增长到2010年的23.0%;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的阅读率只有2012年有些回落,2009年至2011年也呈逐年增长状态,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年度增长幅度最大,达200%之高;网络在线阅读率逐年增长,其中2010年到2011年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超过60%;PDA/MP4/电子词典阅读率呈曲折形下降,2009年到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达30%以上;通过光盘读取的阅读率也在呈曲折形下降,以2011年至2012年的下降幅度为最大,达30%以上。

表4-7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整体来看,通过手机和网络在线阅读的读者比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的读者比率增长相对缓慢;使用PDA/MP4/电子词典阅读和通过光盘读取阅读的读者比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如图4-4)。

图4-4 五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变化趋势

来自艾瑞网的数据显示[14],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中男性(56.5%)明显多于女性(43.5%)。从学历上看,本科生(49.7%)是主流人群,并且到本科为止,学历越高使用数字阅读越多(初中以下学历的用户2.3%,初中学历的用户占4.8%,高中和中专等相当学历的用户占10.7%,大学专科学历的用户占23.8%)。从年龄上看,30岁之前随着年龄段的增长,使用数字阅读的用户越来越多,18到30岁是主流人群(61.4%)[15],30岁以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长,使用的数字阅读的用户越来越少(如表4-8)。

表4-8 2012—2013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年龄结构

从区域上说,华东,华北,华南,四川使用数字阅读的用户较多。相比之下,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为轻度数字阅读使用地区。从使用的终端来看,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使用的终端中,手机、PC、平板电脑分别为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终端(如图4-5)。数字阅读移动端强于PC端。从移动终端类型来看,手机端(86.8%)的使用大大强于平板电脑(45.5%)。从终端可以看出,用户使用数字阅读时,有便捷性、随时性,不受地点约束的需求,手机正好满足以上需求。另外数字阅读运营商渠道占据强势地位,许多三、四线用户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的比例较高。

图4-5 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使用过的数字阅读终端

从男女用户在数字阅读内容的倾向性来看,女性用户更倾向于文学小说(52.6%),报纸杂志(48.4%)等较为感性或者轻度的阅读内容,偏向于文艺类型,爱好生活类题材。相反,男性则更为青睐其他内容(70.2%)以及新闻资讯(61.5%)和出版图书(54.3%)等信息量大或者较为理性的内容,倾向于社会类题材(如图4-6)。

图4-6 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男女倾向的数字阅读内容

在用户通过PC获得数字阅读的方式中,网站阅读(58.4%)是最受用户青睐的,专业阅读器(42.4%)次之,RSS阅读(21.6%)和前两者有一定差距,不及前两者的二分之一,其它获取方式占26.4%(如表4-9)。因为目前各类网站既有综合型网站,又有垂直的网站,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所以阅读相关网站成为最受青睐的阅读方式。

表4-9 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在PC上获得数字阅读的方式

如图4-7所示,除了其他类,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在手机上使用的阅读类APP均高于平板电脑5%以上,其原因很可能是拥有平板电脑的用户数小于拥有手机的用户数;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使用的阅读类APP类型中,图书平台、新闻聚合、文库类APP使用度最高,而垂直类APP使用度较低。可见,无论是在手机上还是在平板电脑上,用户的阅读渠道都比较趋同,更愿意在内容量丰富、选择性较多的平台聚合型APP上获取数字阅读服务。

图4-7 2012—2013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使用的阅读类APP类型

数字阅读主流付费模式有三种:微支付、单本付费和包月付费。

微支付,是以起点中文网首创的千字三分为代表,开创的一种新型的用户付费方式。作者将作品按照连载的方式每天上传一部分到网上供读者观看,一开始作品免费提供部分章节,之后随着订阅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站会推出付费章节,这时读者按照每千字三分的价格阅读内容,网站从读者处获得收入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作者分成。

单本付费是大部分书城或者电子书售卖平台的主要付费方式,数字阅读服务平台根据每本书的知名度、内容质量等因素定价,适合已经完本的作品,其中以常规出版物的电子版为主,通常价格在纸质书籍的10%~50%,读者付费后,服务商与提供商进行按比例分成。2012—2013年,在电子出版图书和电子报纸杂志的单本可接受价格上,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接受度最高的区间都在1~5元(电子出版图书,37.9%的用户愿意花1~5元购买;电子报纸杂志,34.6%的用户愿意花1~5元购买),其次是5~10元,接受度最低的是20元以上。

包月付费,广义而言,包年、包季度、包月付费都算是包月付费,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为代表,适合长尾内容[16]的消费,通常不限内容数量,在包月范围内阅读的书籍再根据点击量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分成。[17]这种模式下,用户的阅读成本降低,对于阅读量较大的读者存在吸引力。如表4-10所示,2012—2013年中国数字电子杂志用户在各终端的付费意愿中,由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其他移动终端所构成的移动端阅读用户的付费意愿远超PC端。在移动终端之间,手机用户在10~20元付费意愿(48.8%)最高,平板电脑在150~200元的付费意愿(21.1%)最高,电子阅读器在大于200的付费意愿(24.3%)最高。

在数字阅读的新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内容开始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开始变得多元化,阅读渠道开始变得多样化,可以说,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在迈进。下面就以网络文学的阅读、数字文献的阅读和手机阅读为例子,介绍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情况。

表4-10 2012-2013年中国数字电子杂志用户各终端月付费意愿

1.网络文学阅读情况

无处不在的网络正时刻影响着现代社会,并以势不可挡之势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而,网络媒介对社会大众的不断分解与融合也将是空前的,对于阅读群体自然也不例外,网络文学作为网络阅读的主要选择对象,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

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文学原创作品为主。[18]目前网络文学的题材类型多种多样,但小说传记依然是主要的类型。根据艾瑞2012年大调研数据显示,男女读者对于网络文学的偏好不同,男性读者更喜欢阅读历史军事、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类题材的作品,占比分别达到45.7%、31.1%和29.3%;而女性读者则更加钟情都市言情、白领职场、穿越架空、青春校园等题材的内容,占比分别达到50.8%、35.4%、33.9%和33.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48亿人,较2012年底增长1500万人,半年增长率6.4%[19],使用率达到42.1%。

阅读设备 台式机电脑是网络文学用户最常用的阅读设备。手机成为网络文学用户的第二大阅读设备,这和数字阅读用户最常用的设备恰好相反,如图2-5所示。使用台式机电脑和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相近,分别为61.6%和60.1%。PSP、MP3/PM4等移动设备的使用比例达到42.6%,高于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的使用比例。从数据来看,电子阅读器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子阅读器的发展较晚,另一方面也和目前较高的单价有关。

阅读地点 家里是网络文学用户的主要阅读地点。在家里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接近90%;在“路途中”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达54%;在餐厅等休闲场所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为29%;网吧是网络文学用户使用最少的阅读地点,使用比例为18.2%。阅读网络文学通常被用户视为闲暇时的一种休闲放松方式,更多地在碎片时间或“路途中”使用,并不适合在按时间收费的网吧里使用。因此,在网吧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甚至低于餐厅等休闲场所。

阅读习惯 多数用户习惯打开网页直接阅读。使用电脑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是打开网页直接阅读,比例为87.5%;用电脑上网下载后阅读的用户比例为68.5%;使用客户端软件在线阅读的用户比例为39.5%。

使用网站 门户网站网络文学不容忽视。使用起点中文网阅读的用户比例为24%;新浪读书紧随其后,用户比例为23.2%,百度贴吧、百度文库和腾讯读书的用户比例分别为14.9%、12.7%和12.7%,其他网站的用户比例都低于6%。[20]来自于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21]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下表4-11的数据,为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的9个主要网站季总覆盖人数,其它网站的季均覆盖人数低于1000万人,不做统计。从下表4-11可以看出季均覆盖人数最高的是起点中文网,超过3000万人的只有起点中文网和新浪读书,其次是季均覆盖人数超过2500万人的腾讯读书,再次是季均覆盖人数超过2000万人的小说阅读网,其它网站的季均覆盖人数都介于1000万人到2000万人之间。

表4-11 2012.1—2013.6 6个季度主要文学网站季覆盖人数(万)

从表4-12可以看出,每个季度日均覆盖人数超过100万人的只有起点中文网,高达130万人以上,其次是新浪读书频道日均覆盖人数达90万人,从总覆盖人数和日均覆盖人数的统计方法[22]可知,起点中文网的活跃用户是比较多的,新浪读书次之。

表4-12 2012.1—2013.6 6个季度主要文学网站日均覆盖人数(万)

表4-11和4-12中的9个网站中就有3个是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说明门户网站的网络文学用户转化率比极高。

在用户的重合度方面,以新浪读书、腾讯读书和起点中文网三家主要的文学网站为例来进行分析,表4-13和4-14中用“新浪”来代替“新浪读书”,用“起点”来代替“起点中文网”,用“腾讯”来代替“腾讯读书”。

表4-13 新浪读书、起点中文和腾讯读书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万)

从表4-13中可以看出,仅访问新浪读书和仅访问腾讯读书的用户总覆盖人数在2013年第二季度剧减,仅访问起点的用户总覆盖人数也有略微的减少,三者重合用户数有略升,结合表4-14的数据可以看到三者在2012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二季度的重合用户总覆盖比例同为4%,说明2013第二季度文学网站的总覆盖人数较2012年第一季度大幅下降。

表4-14 新浪读书、起点中文和腾讯读书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

从表4-14中,可以看出这六个季度中仅访问起点中文网的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剧增达39%。仅访问腾讯读书的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起伏较大,仅访问新浪读书的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相对较稳定;新浪读书与起点中文的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一直维持在8%以上,新浪读书与腾讯读书的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一直维持在7%以上,腾讯读书与起点中文的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一直维持在6%~12%之间,起伏较大;三者的重合用户总覆盖人数比例一直维持在2%~4%之间。根据数据判断,三者之间的重合用户比例较小,竞争强度不是特别大,各自的特色资源可能是吸引用户的关键所在,应该加强。

阅读频率 网络文学用户粘着度较高。从网络文学用户的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以上的用户比例达39.9%,其中每天阅读多次的用户比例为17.4%;每天至少阅读一次的用户比例为22.5%;每月至少阅读几次的用户比例为39%;2~3个月至少阅读一次的用户比例最少,为10.4%。其中,选择每天阅读多次和每天至少阅读一次的用户,他们对网络文学的依赖度更高,他们当中表示愿意长期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比例高于整体网络文学用户。同时,这部分人群对网络文学的付费意愿也更强烈,表示未来肯定会和可能会付费的用户比例高于整体网络文学用户。目前很多文学网站采用文学连载的方式,正是调动用户积极性,增强用户粘着度的一个有效尝试,对网络文学运营商而言,高粘着度的用户群体更具商业价值。

阅读时长 用户阅读时间长度集中在0.5~2小时。每次阅读网络文学的时长在0.5~1小时之间的用户比例最大,为35.3%;每次阅读时长在1~2小时的用户比例为31.3%;每次阅读时长在3小时及以上的用户比例最小,为10.3%。[23]

2.数字文献阅读情况

数字文献偏向于学术性和实用性,一般用户都会用到,表4-15中的6大数字网站的入选标准是,季均总覆盖人数超过1000万人,没有达到1000万人的网站不包括在内,但是其仍然是数字文献网站统计的数据源网站,仍是统计的样本之一。

表4-15 6大数字文献网站近6个季度用户访问数据

续表

从表4-15的数据可以看出,百度文库是数字文献的主要提供者,是网民查找资源的首选站点,百度文库连续六个季度总覆盖人数超过17000万以上,总覆盖人数比例每个季度都超过90%,日均页面浏览量也在2000万以上,处于绝对的领袖地位;文库资源是网民最喜爱的资源,也是最能解决网民问题的信息源。在这六个数字文献网站中,排名前三的都是文库,专业性的期刊论文库如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爱漫画网排名第六,说明漫画也是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均页面浏览量、人均单次页面浏览量和季总覆盖人数可以看出百度文库的用户活跃度最高;从人均单次页面浏览量来看,爱漫画的人均单次页面浏览量最高,说明漫画是一种快速读物,漫画本身的特点也说明了这点,另外爱漫画网的日均页面浏览量也是仅次与百度文库;从人均单日访问次数来看,中国知网的人均单日访问次数最高略高于1.4,维普资讯次之,接近1.3,其他4家网站的人均单日访问次数均略高于1.1。

3.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浏览以彩信、浏览器、客户端应用等以在线浏览和下载为主要方式获取信息,阅读电子读物(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图书和手机小说)的行为。手机阅读用户指一年中平均每半年至少通过手机终端使用过一次阅读服务的用户(包括接收手机报、使用网页在线、离线、下载阅读小说和通过客户端阅读小说、新闻、动漫等内容的用户)。

移动互联网以高普及率的手机终端作为介质,其及时、分众、便携、互动的特性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的补充。随着3G网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近几年,其用户规模每年都以高于17%的速度增长,尤其以2010年的增速为甚,近30%。如表4-16[24]所示。

表4-16 2009.6—2013.6中国手机网民规模

(1)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的规模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的数据显示,近4年来,中国的手机阅读市场增速显著,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增速高达70.30%,这可能是与这一年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有关,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规模达到55.9亿元,同比增长32.8%。[25]自2009年手机阅读市场井喷以来,在过去几年虽然涨幅有所下降,但增幅依旧显著,整体市场依然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如表4-17所示。

表4-17 2009—2012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规模

(2)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规模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已达到2.91亿人,较2011年增长34.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手机阅读进入了一个“大跃进”时代,手机阅读用户占手机网民的比率几乎一直保持在6成以上。如表4-18所示。

表4-18 2011—2012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规模

(3)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性别分布

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的用户分布中,男性用户所占比例为73.8%,而女性用户比例仅为26.2%,性别差距比较明显。另外据艾瑞调研数据得知,男性手机网民也远远高于女性手机网民,男性手机网民占到78.5%,将近是女性的4倍。[26]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中,女性手机阅读网民数增长迅速,女性和男性用户的比例基本相当,女性略微高于男性,[27]选择手机阅读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认可度较为一致,但男性手机网民仍然高于女性手机网民,男性手机网民占到58.10%,高出女性手机网民17个百分点。[28]2012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中男性占比为56.6%,女性占比为43.4%。男女比例较2011年趋于均衡。[29]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性别分布比重情况,男性占多数比重,达到57.9%,而女性则占42.1%,[30]这个比重与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中男性与女性的比重很相近,说明男女手机网民转化为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是相近的,如表4-19所示。

表4-19 2010—2012手机网民和手机阅读用户男女比率

(4)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年龄分布

表4-20是2010—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年龄分布情况。这三年总体而言,18岁以下的用户比例在提高,18岁到34岁的用户比例有一定的降低,35岁以上的用户的比例在提高。具体而言,2010年在手机阅读用户中,18~24岁是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所占比重高达43%,18~34岁的用户占比达到85.7%,而45岁以上的用户仅仅占到1.2%,低龄人更愿意选择手机阅读可能是因为手机阅读更为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书籍不便携带的缺点,且低龄人接受手机应用的能力比高龄人强,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小,年龄偏大者阅读不方便;2011手机阅读用户的年龄段分布比较分散,在各个年龄段中都有一定比例,与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比较,估计在调研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故不做详细分析;2012年在手机阅读用户中,18~24岁仍是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所占比重达到41.0%,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覆盖了中国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这个人群的阅读条件和机会相对较多,由来自艾媒咨询的报告内容获知18~24岁的人群多喜欢阅读小说,而25~34岁的人群则多关注新闻资讯,18~34岁的青壮年群体是手机阅读市场的主力军,所占比重高达79.7%,其原因可能跟这个年龄段人群的手机利用程度和阅读习惯有关具体而言。

表4-20 2010—2012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年龄分布[31]

(5)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职业分布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职业分布情况以学生最多,占比达到22.7%,工人和白领也是手机阅读市场比重较大的两类人群,占比分别为19.6%和18.4%。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分析认为,这三个群体相对年龄较轻,时间碎片化程度较高,有较多空余时间进行阅读活动。

(6)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学历分布

手机阅读用户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见表4-21)。2010年,本科、大专、研究生所占比重较大,占比分别为52.1%、19.7%、14.2%,尤其以本科为主,占比超过一半份额。其次为高中/中专/职高/技校等,初中及博士或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较低。[32]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到60.8%,[33]大学专科学历的用户比例有较大增长,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大幅下降。

表4-21 手机阅读用户学历分布

(7)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月收入水平分布

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收入水平分布情况以1501~3000元的人群最多(见表4-22),所占比重为67.8%,我国大部分人群的收入处在这个区间;其次为15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为14.7%;占比重最少的为8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为2.7%。这些数据说明,中国手机阅读与用户的收入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手机阅读用户的月收入水平大致与其学历水平相吻合。总体而言,目前手机阅读用户呈现“三低”状态,即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低。

表4-22 2012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收入分布水平

(8)手机阅读用户使用时间和频次

手机阅读用户平均每天手机上网在1~2个小时的比例最高,上网频次较为频繁,74.5%的用户每天会多次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手机阅读、即时通讯是手机阅读用户的主要活动,手机阅读用户上网行为偏好于浏览和阅读。用户的手机阅读史有长有短,以手机阅读史达1~2年的用户人数最多,使用手机阅读时间为1~2年用户人数最多,新老用户占比比较平均;有47.0%的手机阅读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2~5次,每天都使用手机阅读的用户占到81.5%。

(9)手机阅读用户阅读偏好分析

手机小说和手机报是手机阅读用户最常使用的阅读媒体,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中最常阅读的媒体类型是手机小说,占58.5%,超过任何一种手机阅读媒体。手机报排在第二位,占28.4%,手机杂志和手机图书(非小说类)分别占7.9%和5.2%。多数手机阅读用户进行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休闲,其次是把手机阅读当做获得及时资讯的途径。

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在选择阅读内容上,男女用户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用户在阅读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时,新闻为首选,其次为财经类内容。而女性在阅读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时除首选时政新闻之外,还偏爱娱乐和生活类新闻。以手机报为例,男性用户常阅读的三类内容为时政新闻、财经和生活,分别占到86.7%、49.4%和42.1%;女性常阅读三类内容为时政新闻、生活和娱乐,分别占到77.2%、70.7%和59.8%。

2010年的数据显示,24岁以下用户更多地选择娱乐类内容阅读,而25岁以上用户倾向于阅读财经类手机报内容。在最常阅读的五种手机报内容中,时政新闻和财经类内容用户年龄差异较大,新闻时政内容中,25~34岁用户占53.2%,18~24岁用户占33.8%,财经内容中18~24岁用户占31.9%,25~34岁用户占54.9%;娱乐类内容用户年龄差异较小,18~24岁用户占44.4%,25~34岁用户占48.2%。不同年龄段用户对手机报阅读内容有所侧重,24岁以下年轻人更愿意阅读手机报的娱乐和生活内容,其原因在于这部分用户没有生活压力,阅读兴趣偏重娱乐性;而25岁以上用户多已经参加工作,阅读手机报主要以获取财经和时政新闻信息为目的,从而更快捷地了解社会和市场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