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优势产业面临挑战

宁夏优势产业面临挑战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优势产业面临挑战宁夏日报 华少甫 张 虹 刘建华凭借大自然的恩宠,宁夏相继诞生了枸杞、绒毛、马铃薯、乳制品等优势产业。中宁县是“红宝”枸杞的正宗产地,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唯一的“枸杞之乡”。尽管宁夏枸杞是最正宗和久负盛名的产品,但由于经营战略上的短视,已使品牌优势大打折扣。然而,耀眼的数字并不能掩盖这一优势产业现存的窘境。

宁夏优势产业面临挑战

宁夏日报 华少甫 张 虹 刘建华

凭借大自然的恩宠,宁夏相继诞生了枸杞、绒毛、马铃薯、乳制品等优势产业。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区的优势产业并非玫瑰满途,而是有芒在背。

宁夏枸杞皮薄、肉厚、含糖量高,具有先天的垄断优势,500多年来,“枸杞之王”的“霸主”地位无人撼动。自视“名门”出身,生产经营者“孤芳自赏”,长期停留在出售干果的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从宁夏引种枸杞的内蒙古、新疆、河北等省区,将枸杞使用范围从单一医用扩展到化妆、保健、生物工程等领域,数年间,种植面积超过宁夏3倍。自治区林业局果蔬技术工作站站长赵仕华说,广州青坪市场每天吞吐的10多吨枸杞中,没有多少是来自宁夏的。中宁县是“红宝”枸杞的正宗产地,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唯一的“枸杞之乡”。在利益驱动下,区内一些枸杞商贩大量购进外省区的枸杞以次充好,而一些外地客商也在当地枸杞包装上贴上中宁枸杞的商标在市场叫卖,结果是“李鬼”抢了“李逵”的饭碗。据估算,现在外省区每年出口或内销的枸杞是中宁枸杞产量的2倍到3倍。尽管宁夏枸杞是最正宗和久负盛名的产品,但由于经营战略上的短视,已使品牌优势大打折扣。无怪《中国青年报》记者发出了“红宝呆呆看夕阳”的慨叹。进入新千年,迟醒的宁夏人不再沉默。2001年,“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全区枸杞种植面积也上升到20万亩,年产量达1395万公斤。去年9月投入生产的“宁夏红”更为枸杞暗淡的前景投去了一缕曙光,但由于加工数量有限,依然不能从根本上带动枸杞的产业升级,“红宝”这块蛋糕还是无法做大做强。

马铃薯是我区的又一优势产业。当宁夏北方淀粉有限公司舞起加工这根“魔棒”时,昔日的“土豆”一夜之间变成了“金豆”。然而,当世代受穷的西海固人正暗自庆幸看到了脱贫的曙光而扩大种植面积时,连续几年的卖难又使他们满脸愁云。2000年,固原市种植马铃薯150万亩,除去大小企业满负荷消化的60万吨和农民食用、留种的40万吨外,等待销售的50万吨“金豆”遭冻后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泥豆”。2001年,固原再次出现卖马铃薯难,11月上旬,雨雪交加,一些雇车交售马铃薯的农民在熬过了一两个不眠之夜后,等来的不是每公斤0.16元至0.24元的微薄收入,就是加工企业的“白条”。时至今日,全市没有一个能对马铃薯销售起带动作用的交易市场和贩运企业。就在我区马铃薯价格连年走低的态势下,1995年才步西海固后尘搞马铃薯深加工的甘肃定西地区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种植马铃薯287万亩,总产量达到400多万吨,种植面积占到甘肃全省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为了防止“薯贱伤农”,定西人建起了13个年加工能力上千吨的龙头企业和500多个中小型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40万吨。康家崖、文峰等3个马铃薯交易市场,年销售马铃薯130万吨,销售收入6亿多元,培育开发出的“腾胜”“清吉”两个拳头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我区发展乳品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区奶牛存栏8.8万头,名列全国第12位;年产鲜奶27.6万吨,高居全国第10位;人均占有量是国人的6倍,雄踞全国第4位。然而,耀眼的数字并不能掩盖这一优势产业现存的窘境。我区现有4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原始,产品结构单一,加之各自为政,无序竞争,既无价格优势,更无品牌优势。在银川市大型商场货架上销售的上百种乳制品中,我区除了“夏进”“金河”等品牌销路看好外,其他品牌基本上被清除出了货架。无奈之中,众多企业只好不讲“名分”,甘心情愿充当区外乳业巨头的“原油输出国”。按照国际标准,8.8吨牛奶的出粉量应为1吨,由于我区奶牛饲养一直沿用“一把草、一把料”的传统方式,加之农民在交售的鲜奶中掺水使假,导致11吨鲜奶才制出1吨奶粉,不仅光明、三鹿等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减少或拒购我区大包装奶粉,就连位于利通区的夏进公司也舍近求远到平吉堡、灵武等国有农场购买鲜奶。今年第一季度,我区每吨奶粉价格下降1000多元,接近生产成本。当内蒙古伊利蒙牛两家乳制品企业的年产值攀升到30亿元时,我区12家上规模的乳品生产企业的年产值只有3.34亿元。

素有“软黄金”之称的羊绒产业在我区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1988年,自治区把同心县定为全区第一个流通试验区,对收购绒毛的单位和个人减征50%的税,使同心很快成为全国有名的绒毛集散地,大量的绒毛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等地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交易,曾创集日市场绒毛成交量5000公斤、年交易量71.1吨、年利税174万元的记录。

可是一度同心县绒毛交易街冷冷清清,300多间绒毛铺子大多空空荡荡,全县有100多家绒毛加工大户落户河北清河,有几千人组成的原绒贩运大军充当清河人的运输“大队长”。随着同心绒毛市场的冷落,既无草原又不养羊的河北清河小县却异军突起,赢得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殊荣。现在,清河拥有深加工企业100家,羊绒制品达到5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等20多个国家,年创汇6100万美元,形成了原料、产品远进远出、两头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清河人在《经济日报》上撰文说“是宁夏同心人养活了我们”。

综观宁夏优势产业的兴衰历史,我们痛切地感到,首先是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说得多,做得少,抢抓商机和市场运作技不如人,致使一些好的思路“搁浅”,机遇错过。其次,在具体操作上也有问题,卖原料的多,深加工的少;初级产品多,最终产品少。虽然,我区围绕优势产业培植了几家龙头企业,但投资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大企业不够大,小企业不够精,所生产的产品档次低,没有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最近《半月谈》刊载文章:如今陕西的精品苹果、新疆的特色瓜果、甘肃的生态土豆、青海的高原农业,都大步跨过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桥梁,已经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崭新天地。陕西、新疆、甘肃等省区和宁夏同属西部“穷哥们”,人家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叫响的品牌或拳头产品,唯独我们没有。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早已吹响,中国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区优势产业再现辉煌创造了崭新机遇。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深刻查找、剖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少一点孤芳自赏,多一点忧患意识。否则,不仅“红宝”会被“克隆”者打败,“土豆”变不成“金豆”,就连牛羊进京、生猪进沪、重振宁夏大米雄风等一系列举措都会“流产”。

令人欣慰的是,在全区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大讨论中,自治区先后召开各种会议,就如何加快发展羊绒、乳品、枸杞、金属镁等产业提出了新的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行动上已经上马。

采写手记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刊登在《宁夏日报》2002年12月24日一版的《宁夏优势产业面临挑战》一稿,被评为通讯类三等奖。这篇稿件能够获奖,得益于记者深入的采访和对细节精准的把握。

2002年,注定会在宁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宁夏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实现宁夏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深入开展一次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大讨论,要求各单位主要剖析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枸杞、绒毛、马铃薯、乳制品等宁夏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入了记者的采访视野。

采访方向一经确定,如何抓就成为现实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是刚刚出现,尚难给出明确的结论;有些已带来明显的负面效果,但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更没有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为将宁夏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得准、新、深,使其发表后切实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引起各级政府的警醒和关注,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在长达5个多月的采访中,记者多次赴“红宝”枸杞的正宗产地中宁县、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固原市、全区奶牛存栏量最高的吴忠市利通区及全国绒毛流通集散地同心县,与当地干部、农民、商贩、企业负责人等座谈交流,获得大量生动的第一手素材。在深入实地采访之余,记者还约请自治区及外省区相关行业的专家,请他们就此发表高见。同时,翻阅了《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报道,集累了大量资料。此次采访中,记者先后采访过的对象达30多人,仅采访笔记就做了5本,近6万字。正是得益于扎实的采访,记者在长达3000字的通讯中,叙述每一件事全是事实,客观色彩很强,作品的说服力来自大量的事实和中肯的分析。如,在探析宁夏枸杞市场前景时,引用了权威人士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果蔬技术工作站站长和《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话表达;谈及马铃薯时,用西海固的“卖难”与甘肃定西的“俏销”这两个典型个例说话;在乳品产业和羊绒产业上,则选用了精确的统计数字论证。这样的作品,给一种真实感,给了读者以可信度,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得到了展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这篇稿件涉及话题敏感,成稿后先是以“宁夏日报动态清样”呈送自治区领导。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在看完后批示,要求在《宁夏日报》上公开见报。

“沙漠人参”逍遥太空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