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阳光工程”为青少年送去阳光

“心理阳光工程”为青少年送去阳光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阳光工程”为青少年送去阳光播出日期:2004年4月7日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威    主持人:我手头有这样一个数字: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将近4亿人,其中保守地估计,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学习、情绪和精神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今天,我们将共同关注“心理阳光工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心理阳光工程”为青少年送去阳光

播出日期:2004年4月7日

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威    

主持人:我手头有这样一个数字: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将近4亿人,其中保守地估计,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学习、情绪和精神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中,中小学生的患病率是1/5~1/3,大学生是16%~25%,也就是说将近1/4的学生有心理障碍,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其实就全社会来看,精神和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为了唤醒公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特别是为了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水平,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还有教育部社政司和《中国青年报》共同发起主办了大型公益活动“心理阳光工程”。今天,我们将共同关注“心理阳光工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我们今天的嘉宾是中国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丛中教授。您好,丛教授!

丛教授:雨亭,你好,朋友们早上好。

主持人:丛教授,我知道您的身份既是教授,同时也是临床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对于我们刚才提到的数字,您怎么看?您认为问题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严重——现在3~5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人有心理障碍?

丛教授:这里面首先有一个概念问题,当我们说大概有1/5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的时候,“心理障碍”这个概念是指达不到精神疾病的程度,他能正常地去上学,不至于说现在就到专科的医院去住院,看上去没有丧失理智,没有出现一些比如说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行为,没有出现明显的或严重的问题,但是他们内心可能经常会出现一些过度的焦虑和忧虑,心里会有一段时间不高兴,有可能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也可能没有自信心,还可能在就业压力面前不知所措,或者恋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感情,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感情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等。遇到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心理比较健康,就能处理得比较好,但是处理不太好的时候,这些问题的确很影响我们现在青少年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以往我们都是闷在心里自己解决或者求助于家长或朋友,但是如果说上升到心理障碍,可能一般人都不能接受。如果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置之不理,或者仅仅做一些思想工作,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会不会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自行化解呢?

丛教授:在我们健康知识普及之前,过去大家都是靠自己化解,比如说现在50~60岁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很多成长的烦恼,可是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去找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就靠着自己硬扛着,扛一段时间好不容易熬过来了、扛过去了,这就叫自行化解。其实,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是扛过来了,但是花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的心理也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个过程对自身是痛苦的,而且花太多的时间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正常化解。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没化解,这样他心里的疙瘩就越结越严重,最后这个结就解不开了,就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就像咱老百姓所说的疯了,满街跑,什么事也干不了,最后得吃药或住院了,这就是个别没能化解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现在看来,我们有一些心理科学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化解这些心理的问题,让他们成长得更加顺利、更加健康,能够发展得更好。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这次这个“心理阳光工程”也是配合这项工作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这里我再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4月2日,由四家单位发起了一个倡议,呼吁公众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同时卫生部还公布了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心理阳光工程”包含的面应该是广泛的,不仅仅针对青少年或者是一些比较小的孩子。有一位听众已经发来短信了,问这个工程是不是包括高校,这里我要告诉您,当然包括,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行动、专家行动、走进校园行动和救助行动等部分,构成一系列分阶段的主题工作,近期还要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说面向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以及开通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等。

很多听众朋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们来关注一下短信平台,一位听众说,孩子们的健康应该说从根本上取决于成人社会的健康状态,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正确。

丛教授: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如果一出生就有毛病,这是父母遗传得不好,责任在父母;实际上我们看到心理的发展不是先天遗传的,更多的是或者说主要是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子不教,父之过”。

主持人:您说到成长环境,我想更大的环境不仅是父母所营造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上学、求学过程中学校的大环境。有一位河南的听众说:“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有一些不利影响,怎样解决?”

丛教授:我想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才,但是我们目前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或者我们有所忽略的地方,特别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都是比较强的,但是心理的健康教育、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这方面,做得相对不足。

主持人:我想不仅是环境的问题,还有一些是我们刚才聊到的专业人才的问题。虽然这些年经过一些努力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一位河北保定的听众说:“我们是学社会学专业的,但是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教科书比较少,对于青少年问题的解决,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不够,这方面的培养也不太够,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丛教授:我们的确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大家虽然开始重视,但是在技术上的准备仍然不足,特别是在人员方面,虽然一些学校现在开设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专业的人员是特别短缺的,还需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主持人:有一个大学生非常着急,他发了好几条短信,他说:“我马上就要上课了,快点告诉我,我非常想了解‘心理阳光工程’的内容,另外能不能告诉我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的网址?”丛教授,您觉得目前在大学校园当中,大家对这个关注度是不是很高?大学生的现状怎么样?

丛教授:大学生的现状基本是好的,我们谈心理障碍的时候,说1/5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有些校长就会不高兴,他说我这儿到底是学院还是精神病医院?我在此强调,心理障碍只是讲精神卫生问题,并不等于精神疾病,现在学生存在这些问题是非常自然的,是成长中的烦恼,所以既要看到问题,也不要感到这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再回到解决心理健康人才培养的方面来。一位江西上饶的听众说:“我是一名教师,想从事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工作,请问教授,怎么样才能够取得这方面的资格?是不是要经过一些培训,我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咨询工作?”

丛教授:对,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是实际操作的工作,还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你的操作有可能伤害到向你求助的人。

主持人:还是一位来自教师队伍当中的朋友,江苏盐城的听众说:“我是中学老师,现在我感觉老师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压力都非常大,这些压力是不是构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丛教授:对,是这样的,而且也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今天的节目虽然是在谈青少年,其实也应该关心老师的健康。

主持人:一位学生说:“我是来自江西某高校的学生,请问心理障碍会不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我经常感到神经性头痛,这是怎么回事?”

丛教授:对,是这样,焦虑、着急的时候会头痛,头脑不清醒,心慌气喘,生气的时候还会吃不下饭,晚上失眠睡不着觉,所以心身是统一的,在心理活动的同时会伴随身体的一些感觉。

主持人:这儿还有两位大学生想在人际交往方面向您求助。一位青海的听众说:“我是一位21岁的小伙子,喜欢独处,平常和同学交往有一些心理障碍,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还有一位宁波的听众说:“我跟陌生人说话总是感到非常不容易,经常会脸红,这是不是心理障碍的一种?”

丛教授:如果是感到特别紧张脸红,这叫社交焦虑,如果严重到回避的程度,叫社交恐惧症。我觉得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心理健康表现为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健康正常维持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对于人际交往,现在有一些书或者培训告诉大家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其实,我觉得人际交往最根本的还是对人的尊重,平等地去沟通和交流。

主持人:您看,我们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快成心理咨询热线了。最后请您用一句话为大家做一个总结。

丛教授:“心理阳光工程”希望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去阳光。

主持人:目前我国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不到150名,而美国的人口是我国的1/5,儿童精神科的医生数量却是我国的40倍。让我们再次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成就心理健全、精神健康的一代新人,使每一个家庭充满阳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