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嫦娥奔月”梦不远

“嫦娥奔月”梦不远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嫦娥奔月”梦不远播出时间:2005年8月17日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九骁   主持人:千百年来,飞天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嫦娥奔月”更是一个令人痴迷、美丽的神话,为了将中华民族的奔月梦想演绎成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就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并且正在启动实施当中。

嫦娥奔月”梦不远

播出时间:2005年8月17日

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九骁   

主持人:千百年来,飞天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嫦娥奔月”更是一个令人痴迷、美丽的神话,为了将中华民族的奔月梦想演绎成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就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并且正在启动实施当中。说起我们的航天历史,“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是两大里程碑,而月球探测工程,也将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大里程碑。昨天,国防科工委宣布,面向全社会征集“嫦娥奔月”月球探测计划的形象标志,激发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空间探索事业的关注和热情。那么,中国的卫星什么时候能够绕月探测并在月球表面采集样本?什么时候能够带回祖国?对于这样一个月球探测计划的形象标志,你是否也有想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个话题。今天我们直播间来了两位嘉宾,第一位是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郝主任,你好。

郝主任: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嘉宾是当代平面设计大师,这次月球探测计划标志征集活动的专家评委陈绍华先生。陈先生,你好。

陈先生: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郝主任,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现在正在研制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这个名字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嫦娥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熟悉的一个形象,现在这颗卫星的试验进展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够发射升空?卫星的探测目标有哪些呢?

郝主任:自从去年“嫦娥一号”卫星正式立项以来,经过大家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整个工程研制的五大系统,包括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网和地面工程都进展得很顺利。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展,应该在我们的任务目标完成时间之内,也就是2007年发射成功,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任务,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主持人:现在这个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但这其中还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在神舟五号发射的时候,可以说当时掀起了非常热的航天热潮,很多中国人对于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非常兴奋,而且也知道这样一个航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综合工程,有很多人的参与,现在你是否也可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概有多少工作人员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未来还会有多少人参与?是不是也会有一个庞大的队伍?

郝主任:这个队伍是很庞大的,从钱学森先生开创中国航天事业以来,许多人参与了航天工作,具体的人数很难说清楚,但我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搞这个工程大家关注的是卫星,还有许多人关注的是火箭,实际上为了火箭的起飞、卫星的升空,我们必须有发射场,还必须有测控网,让卫星与地面之间进行沟通,把科学探测的数据传输回来,进行数据处理解析,最后科学家进行分析,所以说具体人数不好谈,因为参与的人数很多,但是负责这五个主要方面的同志在共同努力。

主持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有这样三个字叫“绕、落、回”。这里,我们先通过背景情况了解一下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

背景资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被颇富诗意地命名为“嫦娥工程”。按照官方的计划,这项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2007年前后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2012年前后发射第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并且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探测,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且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

主持人:郝主任,现在我们的短信平台有听众朋友提了很多问题,很多人关心的是更加直接、更加长远的目标,一位北京听众问,到底什么时候人类可以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和工作。

郝主任:这个问题不好直接谈,但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总在摇篮里,总要走出去。对月球的探测发展也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情况,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对月球进行探测?探测之后就要逐渐对月球进行开发和利用,包括技术成分和科学认知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可能会逐渐在月球上工作、居住和生活。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巧合,我看到媒体有这样的报道,说这次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和“三”这个数字非常有缘分。因为中国国家航天局前局长、月球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15日下午启动仪式上也说到,这次工程的“三字经”是:人类探月分成“探、登、住”三大步,而目前这个探月工程是三大步的第一步,然后又分成“绕、落、回”三小步,今后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三小步或者三大步?

郝主任:从“探、登、住”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人类对月球探测以及对其他天体探测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描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一个复杂问题逐步分解、逐步深化,比如在月球探测这一步把“探”分成“绕、落、回”。我想这个“三”的巧合不是偶然的,实际上只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规律,一种发展规律,所以这里确实有很多“三”存在,这可能也是大家的一个兴趣点。

主持人:一位四川听众说,“‘嫦娥’工程真伟大,中国探月指望她,航天事业大进步,世界顶尖是华夏,祝愿中国航天事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是他的祝愿。一位安徽听众对这次工程所提出的标志征集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说,“用简化笔绘一个飘逸的美女嫦娥,绕一轮银灰皓月”。文字很浪漫,也很漂亮,刚才我提到“三”这个字,栾恩杰总指挥也希望,参与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标志征集活动的朋友在设计的时候能够将与这项工程紧密相关的“三”字考虑进去,使这个元素从最终形象标志当中表达和体现出来。今天在直播间还有一位嘉宾,他是这次月球探测计划标志征集活动的专家评委陈绍华先生。说到陈先生,其实听众朋友非常熟悉,因为他曾经设计过北京申奥的标志“太极人”。大家可能对你的名字不会陌生,我想先听一听你个人的意见和感受,对于这个绕月工程,如果我们设计一个标志,大概应该体现出什么思想?

陈先生:对于这个题目,很多设计师可能很感兴趣,怎么把它形成一个形象的东西呢?确实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怎么体现中国的味道,怎么体现绕月工程,这可能都要考虑。像月亮工程被命名为“嫦娥”计划,而“嫦娥”这个形象又很具体,还有宇航事业等,类似标志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很多弧线、一些轨道,因为艺术创造是很个人化的东西,靠个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开拓思想,发挥想象力,不要最后出来的标志全是嫦娥、全是月亮或者全是地球轨道,我相信全国这么多设计师,这么多人才,大家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设计创新,就是设计大家意想不到的,但同时也符合事物规律的这么一种感觉的东西。

主持人:我感觉你个人有所保留地向大家提出了要求和意见,先不说你个人的想法。这个工程,就像你所说的,确实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因为它非常有挑战性,也有创造性。而且从我个人来讲,我对这个也非常感兴趣,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毕竟嫦娥这个形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是这样的浪漫,而且月亮本身也给人一种非常浪漫的情怀,因此“嫦娥工程”本身也对于中国提升自己国力,同时让中国人更加有信心非常有作用。再来看一看短信平台,一位湖北听众说,“中国实施嫦娥工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我们全体中国人会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祝这项工程圆满成功。”

背景资料: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类开始了对于月球的近距离探测和接触,前苏联一共向月球发送了32枚探测器,同时美国发送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的登月之梦。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科学界奋起直追,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了探月工程计划和建议,并且开展了部分的前期研究工作。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意向,并且将一期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目前,“嫦娥工程”已经由方案设计转入了出样设计阶段,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看听众朋友的短信,一位山东听众说,“月球探测工程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到底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于国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能不能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个问题留给郝主任。

郝主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同志,包括我的一些不搞航天的朋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月球探测是人类探测未知的一个重要手段,人类一定要了解未来。中国老祖宗郑和是七下西洋,实际上已经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心愿,我们现在搞航天、搞探测,实际上就是要圆我们以前几千年的飞天梦。二是新的时代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发展,它需要一种探测、开拓精神,而月球探测是一个很好的精神载体。第三,也就是主持人刚才介绍的,这也是我们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确实是我们中国的航天器第一次飞到地球之外的其他天体上去。探测月球工程,从技术上讲,可以直接带动很多经济的发展;从科学上讲,确实可以促进基础科学和天体科学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月球探测,我们在国际社会上也有了发言权,维护了国家的荣誉;从总体上讲,它确实是一个综合国力的代表,就像你所介绍的一样,确实是扬我国威、振我国风的事情。

主持人:这也是很多听众朋友留言的一些感受,还有几位听众朋友非常关心这次探月计划的标志征集活动什么时候公布和揭晓,现在参与是否还来得及。陈先生。

陈先生:这个已经在各个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布了,还有相关文件,大家也可以下载,具体时间是9月10日,9月10日24点以前送稿都可以。

主持人:实际上到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陈先生:还有20多天,时间非常紧,我想一个好的创意可能可以瞬间产生,问题是你要思考,要去完善,能够在这个时间里捕捉到灵感,我想时间应该还是比较充裕的。

主持人:一位听众说,“上太空、登月、空间站这些词语,十几年前都是前苏联和美国的专利,如今中国在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之后,登月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新的篇章。”还有一位听众说,“‘嫦娥一号’工程,这个名字有中华民族的气质,我早就盼望这一天了,祝愿嫦娥早日登月。”

好了,在这里非常感谢今天来到直播间的两位嘉宾,谢谢。

德国思想家康德说过,两种东西我们越加思索就越加赞叹和敬畏,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当我们仰望星空,月亮这颗离地球最近、最亮、最富于变化的唯一的卫星,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赞美、认识和探索。在不久的将来,嫦娥奔月将不再是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