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廿一载坚守平凡创非凡

廿一载坚守平凡创非凡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莞供电局220千伏大朗变电站安全运行21年这是一个平凡的团队。原来的220千伏大朗站运行团队,现已成为了管辖2 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1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大朗集控中心团队。突发事件检阅应急抢修能力“220千伏大朗变电站因雷击故障而跳闸了。”

东莞供电局220千伏大朗变电站安全运行21年

这是一个平凡的团队。他们默默无闻,工作向来平平淡淡;他们朴实无华,事迹从未荡气回肠;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他们毫无怨言,半生青春奉献守站……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团队,几经变革,人事几经翻新,却依然以“安全、团结、求实、开拓”的团队精神,保持了东莞220千伏大朗变电站21年从未发生一起人为责任事故的安全纪录,成为了东莞安全运行时间最长的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21年的坚持,7670天的执着,184080小时的毫不懈怠……大朗站人在变电站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安全纪录。

撰 文:龚 琳

    黄献生

日期:2011-12-30

版次:G07

古董级刀闸“服役”21年

1990年的12月14日,220千伏大朗变电站落户在东莞大朗镇一个离镇区3公里的偏僻山村间,那时变电站被四周山地包围,交通极不便利。虽然地处偏远,但地位却相当重要,该站是东莞升级为地级市以来,东莞供电局自行筹建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成为了当时东莞大朗、东坑等13个镇(街)供电的重要枢纽变电站。

一晃21年过去了,原来的220千伏变电站已经由1台主变扩建成4台主变,负荷容量达到了66万千伏安,仍是东莞目前的中心枢纽变电站。原来的220千伏大朗站运行团队,现已成为了管辖2 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1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大朗集控中心团队。设备规模翻了几番,但“安全、团结、求实、开拓”的“大朗站人精神”,依旧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走进大朗站,大朗集控中心站长叶伟光引着笔者参观了站内的建筑和高压场地,在一把刀闸面前,叶伟光指了指说:“猜一猜它的年龄?”看着形状与颜色与其他略有不同的刀闸,笔者没法估计,“这把220千伏刀闸已经‘服役’21年了,在变电站设备界,它属于古董级‘人物’啦!”叶伟光说。

“啊!原来这把刀闸的年纪有那么大了”,笔者感叹不已。看着笔者惊奇的样子,叶伟光笑笑说道,“不仅如此,还有这把110千伏的刀闸和那几个10千伏敞开式开关柜都是同龄的‘兄弟姐妹’,它们在这里陪伴了我们21年。”

看着这些至今从未更换过的“骨灰级”电气设备依然在站内正常的运行,笔者心中充满了疑问:“是什么让它们历久如新,‘宝刀未老’呢?”

在与几位与220千伏大朗变电站一起成长的老前辈的谈话中,笔者慢慢地找到了疑问背后的答案。

早中晚三次巡视日复一日

“主变工作正常。六氟化硫气压正常。滤波器工作正常……”每天早上,大朗站的值班员都会在变电设备区一边巡视,一边报告结果。而跟在他们身后的值班长,一边记录,并不时提醒一些注意事项。

这样的巡视工作,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21年从未间断。而大朗站的建设规模从当初的1台主变压器扩建到现在的4台主变压器,同时也经历了少油开关更换为真空开关和SF6开关、电磁式保护装置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等多次的设备更新换代。

时代在变、设备在变,甚至人也在变,但不变的始终是大朗站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值班长叶海棋在这座变电站已经值守21年了,平日里话不多的他,走进变电站后,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轻车熟路地讲解变电站的历史、电气设备的特点、故障处理的过程。

“值班工作是枯燥的,但只要用心去做,就能记得住、记得牢”,叶海棋说道,“我们脑袋里都装着‘操作回路图’,一旦出现问题,故障点出现的几率、出现的位置、回路的编号都心中有数,对照图纸一检查,结果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设备的轻微变化,缺陷的蛛丝马迹,全都逃不过这些多年来练就的“火眼金睛”。

21年来,大朗站报送的设备缺陷,故障的位置与零部件无一差错,即便是变电检修班组的人员对此也不得不惊叹。

除了将日常的巡维工作做到了极致,大朗站还出现了东莞供电局最早的“表单化”管理。

从1990年建站投产开始,大朗站就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设备责任分工,将站内设备的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当时变电站第一代运行值班人员张汉光回忆说,“那时我们已经在做日常维护工作的月度计划表,月内每一天的常规工作全部排列出来,大家会自觉地根据计划表做好每日的运行维护,说不定这是东莞当时最早实行‘表单化’管理的变电站呢!”

值班员“捞过界”及时发现缺陷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从建站之初,大朗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就毫不犹豫地把安全运行的责任扛在了肩上,这一扛就是21年,21年来从未放下。

“记得当时的扩建改造工程,在班组验收前,我们一定要施工队一同提前验收一次……”年逾60的第一任站长陈永星说,“那时候施工队很不理解,说我们‘捞过界’,说由施工人员与班组人员验收就行了,但是我们不肯,既然上级把大朗站交给我们,我们就得保证它的安全运行。”

“捞过界”就得有过界的资本。为了做好设备的验收工作,之后的21年里,每逢大朗站扩建增容、大修技改,大朗站值班员都要认真研读二次回路图纸,仔细剖析各类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讨论验收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遇到专业性的问题就打电话向继电保护、检修人员请教,有时甚至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通宵达旦……

每次工程结束后,大朗站的值班员还要严格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一一验收,“记得那次110千伏少油开关更换为SF6气体开关的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验收,及时发现了开关跳闸后多次重合的重大缺陷……”张汉光回忆道,“起初施工人员并不服气,最后也都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多一分执著就多一分劳累,但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换来了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也赢得了其他专业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突发事件检阅应急抢修能力

“220千伏大朗变电站因雷击故障而跳闸了。”今年7月16日晚,大朗集控中心站长叶伟光在听到打雷声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果然,22时35分,大朗变电站某个开关跳闸,导致该站10千伏3M母线失压,大朗镇的大井头村、水口旧围、莞樟路沿线部分地区停电。

跳闸后5分钟,大朗站内驻守的值班人员立即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向上级和调度部门报告检查情况,并启动设备故障应急处理预案,迅速联系当地供电公司做好用电客户转负荷工作,在确认故障点后及时将故障开关隔离,做好一切抢修准备。

23时30分,大朗站的值班员已把该站的10千伏3M母线成功隔离,临时回站加班的值班人员有10人,大家一起进行操作、配合、汇报、支援等工作。

“一听到雷声弦都绷紧了。本来雷电天气不适宜工作的,一般变电站的导线电缆都是惹雷的,夜晚能见度也很低,对于抢修工作也不利。但涉及到用户停电我们就非常紧张不安。”叶伟光说。

23时40分,雨势忽强忽弱,大家也在夜色下忙碌着,仔细地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处理。在检修人员测试设备完好,确认无误后,值班人员立即进行恢复送电操作,当仪表盘上再次显示负荷情况时,抢修现场暴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送电成功啦!”大家兴奋地击掌相庆又一次抢修任务的完成。

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至凌晨2时15分,抢修工作顺利完成,220千伏大朗变电站恢复了正常运行。“若按照正常计划,这样的故障需要一天的抢修时间,此次抢修3个小时,体现了大朗站值班人员的高效应急能力。”东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雨夜抢修工作是对大朗站值班人员应急抢修能力的又一次成功检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