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力视角》变电篇

电力视角》变电篇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要建变电站?尽管有严重的电力损耗,东莞第一座变电站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的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据其介绍,如今的110千伏八达变电站的前身就是35千伏东莞变电站,位于如今城区的可园南路上,1960年8月1日正式投运,1975年迁址至莞城戴屋庄升压为110千伏东莞变电站。1999年,110千伏东莞变电站更名为110千伏莞城变电站,2004年再更名为现在的110千伏八达变电站。

为什么要建变电站?这是个基本物理学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传感器的不断应用,变电站也越来越先进了:很多过去需要安排人员值班看守的变电站,现在已经渐渐进步到可以远程遥控了。

从第一座变电站建立,到现在东莞构筑起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输变电网络,都有近现代科技对这个产业发展烙下的深深印记。

为什么变电站的电压越变越高?为什么变电站可以做到无人值守?每一个参观东莞第一座变电站的人都有这样的“求知欲”,那就听听东莞变电 站专业人员讲述东莞变电站发展的故事吧。

记 者:寇金明

通讯员:林 韵

    曾子权

日期:2011-08-12

版次:AII04

探寻东莞第一座变电站

为什么要提升输电电压?“主要就是因为电流在电线中经过,会有损耗,损耗是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东莞供电局变电二部主任陈志钊说:“输送同样功率电力,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在相同的电缆线径下,能够输送更大的功率,而且损耗也减小。为满足大功率、长距离输送电力需求,东莞电网现在的最高电压等级已经达到500千伏。”

正是基于这个基本的物理原理,1960年珠江电网进入东莞,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东莞小电厂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据67岁的老供电人陈永星介绍,当时东莞的供电从广州架设的菠东线送电,后来改称文东线,“即便是35千伏的电压,从广州送到东莞,电路损耗也有20%。”老供电人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有些家庭还使用调压器,让降低的电压提高一些,使自家的电灯能够亮一些。

尽管有严重的电力损耗,东莞第一座变电站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的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居民用电量只占1/10,大部分用于排涝抗旱,工业用电也很少,只有少量的碾米厂、米粉厂等工厂。

当时的35千伏莞城变电站现在已经改造成GIS变电站,但老设备仍然保存得很完好,变压器、继保设备等还在原地。陈志钊介绍,这里已经改建为东莞供电局的一个技能培训基地,对供变电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据其介绍,如今的110千伏八达变电站的前身就是35千伏东莞变电站,位于如今城区的可园南路上,1960年8月1日正式投运,1975年迁址至莞城戴屋庄升压为110千伏东莞变电站。1991年,GIS设备投运,110千伏东莞变电站改造为封闭式变电站。1999年,110千伏东莞变电站更名为110千伏莞城变电站,2004年再更名为现在的110千伏八达变电站。

检修变电站交通最困难

老供电人陈永星19岁高中毕业后,1964年9月8日进入珠江电管局石龙供电公司工作,从此与电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过继保员、组长、站长、主任等职位,直到2005年退休,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电力事业。

谈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变电站工作印象最深的事情,陈永星说主要是交通很不方便:“随着变电站网络的建设,出去检修变电站的时候,需要骑自行车或走路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路上。”陈永星聊起当时自己的工作,说由于人少,他一人承担了很多工作量,“调试、跳闸维修、升压等都干过。”

今年73岁的检修班老班长袁陶还记得,以前的检修班集合现在的检修、继保、油化验于一身,工作量可想而知。他所在的变电站负责桥头区域的供电,从莞城到桥头维修变电站,就要过江。“当时船也少,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过去维修好后,发现没有回来的船了,只好在对面旅馆住一晚,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坐船回来。”袁陶说。

为了配合城市发展的步伐,变电站的建设规划一般超前于城市规划,建在未开发的地区。而现在,人员、设备齐全,抢修人员不仅能火速赶到现场,还能远程操作可以快速地排除故障。

变电站无人值守远程遥控

东莞电网经过50多年的建设,从单一电源到多元电源供电,电压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35千伏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110千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20千伏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500千伏超高电压,确保了东莞用电的需求。“刚来的时候只有30多座变电站,20年增加了110座。”陈志钊说到自己工作20年变电站的增加数感慨万千。

其实,让东莞供电人骄傲的不仅是变电站数量的增加,关键在于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不断解放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1996年开始供电部门进行技术升级,尝试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和建设,到现在,全市114座110千伏变电站、21座22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

“这种无人值守并不意味着这些变电站没有人管理了,而是实现了远程遥控。”陈志钊说:“通过大量传感器和IT技术的应用,目前这些无人值守变电站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视、测量数据、传输数据、调控变电参数等功能。”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遥控,不仅提高电网科技含量,而且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资源,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每20平方千米就有一座变电站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东莞第一座变电站——35千伏东莞变电站的投运,珠江电网延伸到东莞,东莞掀起建设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高潮,10千伏、35千伏供电网架基本形成。20世纪70年代,110千伏峡口输变电工程竣工后,110千伏电压等级与惠阳地区供电网联接,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对35千伏变电站开始进行改造升压。20世纪80年代,东莞以建设110千伏网络为主。1983年板桥输变电工程竣工,220千伏电压等级网电为东莞“三来一补”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志钊介绍,20世纪90年代,东莞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量缺口达30%以上。市、镇各级政府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电力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莞实现每个镇有1座以上110千伏变电站供电,逐步淘汰35千伏电压等级。1996年至2000年,随着东莞经济的迅猛发展,用电需求急剧上升,东莞电网进行大规模建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开始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虽然变电站的建设存在用地难以落实等难题,但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相应数量的变电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而东莞电网发展日趋完善。“莞城片由110千伏园岭、银丰、宏远、樟树、八达变电站等站共同供电,基本实现环网供电,即使有部分设备检修,也基本不会影响正常供电。”陈志钊说“去年东莞电网供电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是全国第四个突破1000万千瓦的地级市,平均不到20平方千米就有1座变电站。”

截至2011年8月9日,东莞在运行的变电站达到144座。但变电站的建设速度仍未能满足市民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东莞供电局将加大变电站的建设,近年将有500千伏东纵站、500千伏沙田站、220千伏塘厦角布站、220千伏常平道岭站、220千伏大朗水平站投产。

科技看台

110千伏石鼓变电站“绿”在哪里?

110千伏石鼓变电站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石鼓社区内,为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绿色变电站。绿色变电站“绿”在哪里?

◎看外表

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外形设计简洁,外立面色调以白色为主,以灰色、蓝色色带衬托与周围工业区环境相协调,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

站前区、建筑物旁、路旁及其他空闲场地相应植草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30%以上。

◎看内在

对电器设备、导线和金具的选型已考虑防电磁辐射和防无线电干扰措施。

主变室大门采用厚度为100毫米的隔音大门,室内的四周要安装金属板块式吸音墙。

同类报道

半世纪建成144座变电站覆盖32镇街 2011年8 月12日

守护光明的使者 2011年8月12日

变电:半世纪建成144座变电站 2011年8月12日

变电 守护光明的使者 2011年8月12日

守护光明的使者 2011年8月12日

半世纪建成144座变电站覆盖32镇街 2011年8 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