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报刊产业

德国报刊产业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德国报刊产业德国是近代报刊的发源地之一。德国的报刊业也出现了东西割裂的局面。在联邦德国报刊出版社通常都是私人企业。而在民主德国,公民个人是不允许创办报刊杂志及出版机构的。官方虽然没有发布明确的新闻检查制度,但实际上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党性原则被确定为报刊业的最高准则。之后,德国报刊业有了新的发展。在德国报业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地区性日报和地方性日报。

一、德国报刊产业

德国是近代报刊的发源地之一。1450年左右,德国的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技术方面为近代报刊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德国近代报刊的先驱有《新闻报》(Neue Zeitung,1502年)和《事件或新闻》(Avisa Relation oder Zeitung,1609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欧洲盟军司令部对德国西部的新闻和娱乐领域实行全面禁令,关闭了所有报馆,并在盟军的监督之下编辑出版德国报纸。1945年1月,盟军占领区出版了第一份德国报纸《亚琛消息报》,紧接着《法兰克福评论》(Aachener Nachrichten)和柏林的《每日镜报》(Tagesspiegel)等也相继出版。每个占领区还分别出版了占领国的机关报。到1949年底,西方占领区已有149家报纸获准出版,其中西柏林占20家。

占领国在重建阶段实行报刊出版的许可证制度和报刊检查制度。许可证只发给那些在政治上没有罪责而又懂行的人。以前在纳粹所办的报刊出版部门工作过的职员,即使不是纳粹党员,也不得领取许可证。原因是得到许可的报刊必须首先符合盟国对德国人民进行“再教育”使之彻底抛弃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而走上民主之路的要求。但各国发放许可证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美国一般将许可证发放给由不同政治党派的人士组成的小组,因为美国人的原则是鼓励创办“超党派”、“独立”的报刊。比如持有《法兰克福评论报》许可证的团体由3个社会民主党人、3个共产党人和一个左派天主教徒组成。英国人则支持“具有党派倾向的报纸”。这些报纸要依赖某个政党,并且代表着各党派的观点。但他们又不把许可证直接发放给各党派,而是发放给个人。许可证的持有者或者是某一党派的成员,或者是其同情者。前苏联人的做法与英美两国完全不同。前苏联只向党派团体发放许可证。他们通过分配纸张的办法,向共产党的报纸实行倾斜政策,而限制社会民主党及其他资产阶级报纸。发放许可证、事先事后对报刊的内容进行检查,阻碍了那些政治倾向与各占领国的利益不一致的报刊的创办和发行,引起了德国人的反对。

1948年,英、美、法伦敦会议决定合并3国占领区。1949年9月20日,在英、美、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紧接着,1949年10月7日,在前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此进入了两个德国并存的状况。德国的报刊业也出现了东西割裂的局面。

联邦德国成立后,废除了许可证制度,规定除了被军事法庭判为高级战犯或罪人的前纳粹分子,联邦德国的居民都无需事先获得批准就有权出版报刊。这一政策实行不到半年,联邦德国境内的报刊就由原来的400家左右猛增至568家。在联邦德国报刊出版社通常都是私人企业。而在民主德国,公民个人是不允许创办报刊杂志及出版机构的。在那里,报刊是党和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官方虽然没有发布明确的新闻检查制度,但实际上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党性原则被确定为报刊业的最高准则。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中央机关报是《新德意志报》。在民主德国的39家日报中,德国统一社会党就拥有17家日报。此外,民主德国还有31家周报和画报,500多家专业杂志,600多家教会报和企业报。

1990年10月3日,原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分裂45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之后,德国报刊业有了新的发展。

在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之前,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发行量直线下降。早在两德边界刚刚开放时,联邦德国的出版社就通过出售西部产品与民主德国的报刊杂志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创办新的报刊等方式,对民主德国的报刊业进行渗透。从1990~1991年,统一后的德国对原民主德国的报刊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造。负责东部私有化工作的托管局拍卖了原民主德国的报刊。德国统一社会党的14家专区报纸在原民主德国的报刊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发行量占当地报纸的90%以上,联邦德国的出版商就格外看好这些专区性报纸,纷纷与这些报纸合作。他们出资为这些报社装备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对编辑部的体制进行了改造,并拓展了广告业务。后来,德国统一社会党的这十几家专区报相继出售给了西部的出版商。原民主德国人既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报纸,也缺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和管理这些报刊的经验。如果要购买这些报纸,中标后要向托管局缴纳8.5亿马克的资金,原民主德国人无力支付,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报纸被西部的商人买走。私有化之后,原民主德国地区报业的新主人几乎全都是来自西部的大出版商或与大出版商在财政上有联系的中等出版社。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到1998年底,德国共有日报398家,期发总量为2485万份。这两项统计数据均居欧洲各国之首位。平均每千人日报拥有量为303份,居世界前列。除日报外,目前德国报业市场上还有26种周报,其中9种是全国发行的周报,17种是地区性周报,另有7种是星期日专刊。如果连专业期刊也计算在内,德国的杂志总数超过了9000种,期发总量超过1.5亿份。

德国主要的全国性报纸有《图片报》(Bild)、《世界报》(Die Welt)和《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南德意志报》(Suddeutsche Zeitung)和《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为跨地区日报。总的来看,全国性日报数量不多。在德国报业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地区性日报和地方性日报。

在全国性报纸中,《法兰克福汇报》和《世界报》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高质量报纸,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对政界和经济界有很大的影响力。《法兰克福汇报》创刊于1949年11月1日,期发量约为40万份。该报主要读者对象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知识分子,包括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号称是一份为“智者”创办的报纸。其最大优势在于深刻的国际形势报道和睿智的经济形势分析。它有一个遍布于国内15个大中城市及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网络,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能作出远远超过一般通讯社消息内容的独家报道。《图片报》是德国最大的通俗性报纸,创刊于1952年,是一张全国发行的通俗性日报,有“马路报纸”之称。该报归德国报业“沙皇”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所有,总部设在汉堡,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分部和分印点。该报以追踪和披露轰动性的政治丑闻和报道社会新闻为宗旨,发行量极大,始终高居德国报纸发行量排行榜的首位。

在地区性报纸中,《西德意志汇报》、《斯图加特报》(Stuttgarter Zeitung)和《每日镜报》(DerTagesspiegel)等报影响较大。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报纸,著名的《莱茵报》(Rhein- Zeitung)、《汉诺威汇报》(Hannoverscha Allgemeine Zeitung)和《柏林晨邮报》(Berliner Morgenpost)已有上百年历史。除此之外,几乎每一种日报都出版几种甚至几十种地方版。据统计,尽管全德国的日报种数不超过400家,但却有将近1650种地区版和地方版。

这些地方报纸的编辑工作是由一些独立的编辑公司完成的,并非每份报纸都有自己的编辑部。在原联邦德国地区,1954年有225家独立的编辑部,编辑出版1500种报纸。目前德国的137家独立的编辑部负责完成全德国境内1600多种报纸的地区版和地方版。独立的编辑公司同时为许多家报社供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具有明显的经济上的优势。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德国报刊业中出现了许多形式的独立编辑部,有的是由几个小型出版社自愿组成的编辑联合体;有的是多个编辑联合体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编辑业务上的合作;有的则是以一个大报为中心组成几个大的出版公司的联合编辑部,其在编辑业务上的合作是其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

在德国全国共有96个报刊批发商,报刊社大都自己不搞发行,而是由批发商来包销,然后再由批发商批发给零售商。批发商批发报纸时,不能随便拒绝哪一家的报纸,不能带有政治倾向。零售商卖不出去的报纸可以退还批发商。这样就形成了德国报刊发行业高度集约化的特点。

德国报刊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近年来,由于私营广播电视业在德国的崛起,免费广告刊物的流行,以及新型网络媒介的壮大,报刊业的广告收入虽然还在增加,但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步下降。为了增强经济上的竞争力,德国报刊业近年来在不断朝着集团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